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8篇
  免费   1113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431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1095篇
口腔科学   388篇
临床医学   1049篇
内科学   500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465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241篇
综合类   147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4120篇
眼科学   143篇
药学   465篇
  31篇
中国医学   255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408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608篇
  2013年   856篇
  2012年   642篇
  2011年   638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488篇
  2008年   576篇
  2007年   615篇
  2006年   471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An interactive CD-ROM program designed to reduce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was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The program uses video vignettes to teach refusal skills and socially acceptable responses to substance use situations, specifically offers of marijuana. In a randomized pretest-to-posttest experiment with 74 public school students from six classes in three high schools,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at posttest on (1) the adolescent's personal efficacy to refuse the offer of marijuana, (2) the adolescent's intention to refuse marijuana if offered, and (3) the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the social norms associated with substance use and 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ing another's decision to refuse a drug offer. In addition, adolescents in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were able to recall approximately 50% of the portrayed refusal strategies. Findings are discussed with regard to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an interactive multimedia approach for conducting substance use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92.
93.
内蒙古中学生神经衰弱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研究内蒙古不同民族中学生神经衰弱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 ,对内蒙古八所中学六个民族的中学生进行调查 ,以CCMD -2 -R中神经衰弱标准作最后医学诊断 ,所得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总患病率为 2 3 5 % ,城市学生患病率高于乡村学生 ,高中生患病率高于初中生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男女生之间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回族学生患病率最低 ,鄂伦春族学生患病率最高 ,汉族与回族学生之间患病率无显著差异 ,而与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之间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内蒙古中学生神经衰弱患病率较高 ,对来自于城市生、高中生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4.
小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小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应用自编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所属的两所小学一年级学生1482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一所小学学生738人为干预组,另一所小学744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综合干预,前瞻性观察行为问题干预效果.结果:按CBCL的中国常模判断行为问题的标准,干预前符合此标准者干预组109人,检出阳性率为14.8%;对照组113人,检出阳性率为15.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51,P>0.05).干预前两组家庭环境及父母对子女教育等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对干预组进行2年综合干预后,对两组再重新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干预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阳性率明显下降至8.8%,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2.58,P<0.01).干预组在干预后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教育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两年后儿童行为问题检出阳性率为14.1%,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3,P>0.05).结论:对小学生的行为问题早期进行综合性干预,有助于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目的为了探讨中学教师的心理幸福感状况。方法采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对石家庄市4所中学的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性别在心理幸福感各纬度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性质学校的教师在自主性上有显著的差异;不同工龄的教师在个人成长方面有显著的差异;不同职称的教师在个人成长和自我接纳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师在个人成长和与他人积极关系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中学教师的心理幸福感在性别上没有差异,在不同性质学校、不同工龄、不同职称和不同婚姻状况上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了解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 方法 收集2010—2020年云南省各地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0—2020年共发生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260起,发病6 600人,死亡2人,总体呈下降趋势。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二、四季度,占总起数的66.54%(173/260);暴发场所多发生在小学,占总起数的58.08%(151/260)。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185起事件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40.00%(74/185),毒素引起的占46.49%(86/185);明确致病因子的118起暴发事件中,60.17%(71/118)是由4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其中蓖麻毒素导致的最多,达22起(18.64%),发病人数428人,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20起(16.95%),原因食品被归因为一类食品植物类,主要是大米、三明治、面包。导致暴发污染环节最多的是生产加工环节(50.77%,132/260)。 结论 关注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在学生开学季时,加强对小学食堂植物类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管理和监督。微生物、毒素感染是学校食源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且原因查明率低,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毒素检测能力,提高原因查明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8.
拒绝上学(SR)是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儿童不愿上学或对学习、学校不感兴趣,甚至完全拒绝去学校。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大多数拒绝上学儿童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对其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各方面产生广泛且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儿童拒绝上学的定义、评估方法、病因、治疗及预后,有助于临床医生进一步探究拒绝上学儿童的病因并及时地进行评估与干预,帮助其改善临床结局,尽早重返校园。  相似文献   
99.
目的 了解壮族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和心理韧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关联关系。方法 2019年采用年级分层班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南宁市抽取2 242名壮族初中学生进行家庭亲密度、心理韧性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壮族初中生NSSI得分为(4.52±5.31)分,NSSI检出率为40.50%。在是否留守经历、不同教养方式、不同学习压力间NSSI检出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203、34.362、13.245,P<0.001)。有NSSI者家庭亲密度、心理韧性得分低于无NSSI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 14.619、 - 18.118,P<0.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家庭亲密度对心理韧性有正向影响(β = 0.48, P<0.01),家庭亲密度对NSSI有正向影响(β = 0.650, P<0.01),心理韧性对NSSI的有正向影响(β = 0.320, P<0.01)。心理韧性在家庭亲密度和NSSI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1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75%。结论 心理韧性在壮族中学生家庭亲密度和NSSI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可通过提高壮族中学生心理韧性、家庭亲密度的方式或途径降低NSSI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为防控中学生抑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连市城市和农村中学生共3 470名,使用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及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 结果 中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4.12%,肯定有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22%。遭受校园欺凌(OR = 2.748,95%CI:2.257~3.346)、被家长打骂(OR = 2.025,95%CI:1.679~2.433)、学段(职高:OR = 1.883,95%CI:1.286~2.758;高中:OR = 1.242,95%CI:1.001~1.541)、上网时间越长(≥3 h:OR = 1.773,95%CI:1.366~2.302;2~<3 h:OR = 1.525,95%CI:1.190~1.954)、女生(OR = 1.352,95%CI:1.141~1.603)、农村地区(OR = 1.351,95%CI:1.126~1.622)均是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的危险因素;体育课时数多(2 节:OR = 0.685,95%CI:0.504~0.931;≥3 节:OR = 0.583,95%CI:0.425~0.799)、睡眠时间充足(OR = 0.676,95%CI:0.562~0.812)都是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的保护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一致性指数C - index = 0.700,95%CI:0.680~0.721)和准确度(Hosmer - Lemeshow检验χ2 = 2.885,P = 0.941)。 结论 遭受校园欺凌、被家长打骂、职高或高中、上网时间越长、女生、来自农村地区、体育课时数少、睡眠时间不足的中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可以利用列线图直观、有效地预测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高危群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