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2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邱丹  王凡  赵涛 《安徽医药》2018,22(1):147-150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及对照组55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均治疗2个月.治疗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心功能参数,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参数及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参数、血液流变学状态及氧化应激程度均较治疗前优化(P<0.05).其中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单次发作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电图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低于对照组,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力(TAC)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在降低患者血黏度、氧化应激程度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2.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建议及参考。方法:对2013年2月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合药物利用指数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DUI在0.9~1.1的有3种。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剂量过低、用药疗程过长、联合用药不当等不合理现象。结论:应加强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监管,严格该类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43.
廖星  常艳鹏  谢雁鸣  霍剑  张辉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576-3580
基于全国20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探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疑似类过敏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将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后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患者判断为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者,与可能未发生过敏反应人群进行对比,应用单因素、多因素1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入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合并用药与可疑类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入院病情在第一亚组对比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 1,第二亚组则无差异;在溶媒的对比上,第二亚组对比统计学有差异,P0.005 1。另外分析发现开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至停止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时间在24 h以内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可能的危险因素为头孢唑林、多巴胺、甘露醇、肾上腺素;24~48 h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可能的危险因素为氨溴索、左旋氨氯地平、罂粟碱。虽然该研究在探索临床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面做了相关分析,但这种回顾性的逆向分析思路还值得推敲,因此所得分析结果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s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E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呼吸科病房确诊为AE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28例。对照纽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血清IL-1β、IL-18水平,并与由30名健康体检者组成的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β、IL-18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AECOPD患者血清IL-1β、IL-1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可降低AECOPD患者血清IL-1β、IL-18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症反应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5.
常艳鹏  霍剑  谢雁鸣  张辉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092-3098
目的: 了解临床使用不同剂量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肝功能是否有影响。 方法: 以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HIS为数据来源14 1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2次理化指标测定期间内的最大单次给药剂量大于200 mg的为超出说明书推荐剂量组,其余为未超出说明书推荐剂量组。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对2组间影响因素进行平衡后,采用Logstic回归方法对2组患者的肝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 超出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患者的AST, ALT发生异常的可能性大于未超出说明书推荐剂量的患者,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根据目前数据未发现超出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肝功能产生影响,提示临床要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46.
基于自发呈报系统丹参多酚酸盐安全信号预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自发呈报系统是目前世界上进行ADR监测、发现ADR信号最基本的方法,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信号,对有效预防和避免药害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随着该药在临床中的广泛运用及ADR的及时上报,来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SRS数据库中该药不良反应报告信息逐渐增多,及时有效地发现可疑ADR成了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该文采用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与报告率比例法(PRR)对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药物警戒数据挖掘分析及采用倾向评分法分析预警信号。结果显示SRS数据库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全部739份ADR病例报告涉及不良反应106种共1 310次,涉及全身22个系统和器官,其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4例,占全部报告的3.25%,无死亡病例。报告频数排在前10位的不良反应分别为"皮疹"、"头晕"、"瘙痒"、"头痛"、"寒战"、"憋气"、"恶心"、"心悸"、"过敏样反应"、"发热"。药物警戒PRR法提示"头晕"、"头痛"、"恶心"、"瘙痒"和"皮疹"出现预警信号,BCPNN法提示"头晕"和"头痛"出现预警信号。倾向性评分结果显示PRR方法和BCPNN方法完全一致,"头痛"和"头晕"于匹配前和匹配后都预警。SRS数据库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良反应信号"头晕"和"头痛"反应强烈,主要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对阿魏酸及丹酚酸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相互影响,进而探讨阿魏酸和丹参多酚酸联合用药。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阿魏酸组(0.5 mg·kg-1)、丹参多酚酸组(以丹酚酸B计给药50 mg·kg-1)、阿魏酸与丹参多酚酸联合组(阿魏酸0.5 mg·kg-1、丹参多酚酸以丹酚酸B计给药50 mg·kg-1),尾静脉注射药物,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血浆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后,采用UPLC测定血浆中丹酚酸B和阿魏酸的药物浓度,分别利用WinNonlin 6.2软件和SPSS软件求算动力学参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面考察了线性方程、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及回收率等在内的方法学,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和样品处理方法稳定可靠。经药代动力学及统计软件分析显示单用与联合用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半衰期(t1/2)、表观分布容积(Vd)、清除率(C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等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魏酸和丹参多酚酸联合用药显著影响药效成分阿魏酸及丹酚酸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两药联用抑制阿魏酸的分布、加快清除、缩短作用时间;丹酚酸B情况与阿魏酸趋势相同,但影响要小些;通过比较阿魏酸和丹酚酸B的药动学参数,联合用药有导致其生物利用度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配伍注射用血栓通(冻干)通过抑制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模型。选取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6 mg·kg-1),丹参多酚酸组(21 mg·kg-1),血栓通组(100 mg·kg-1),丹参多酚酸配伍血栓通组(21 mg·kg-1+100 mg·kg-1),尾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次,连续2 d。采用神经功能(mNSS)评分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组织病理学变化;Nissl染色及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荧光染色检测缺血半暗带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球蛋白G(IgG)/CD31免疫荧光双染观察缺血半暗带IgG渗漏情况;免疫荧光法观察紧密连接(TJs)相关蛋Occludin,Claudin-5及基底膜(BM)相关蛋白Ⅳ型胶原(Col-Ⅳ),层粘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血栓通组、丹参多酚酸配伍血栓通组可显著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功能缺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可抑制神经元损伤,减轻缺血半暗带IgG渗漏,明显升高TJs蛋白Claudin-5,Occludin及基底膜相关蛋白Col-Ⅳ,LN,FN表达(P0.05,P0.01),明显降低MMP-2,MMP-9蛋白表达(P0.05,P0.01);且配伍用药组疗效最佳,对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改善程度优于丹参多酚酸或血栓通单独干预。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及两者配伍应用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配伍应用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MMPs的表达减轻脑微血管内皮紧密连蛋白及基底膜损伤,进而抑制缺血后BBB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治疗组西医治疗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d治疗,对照组单纯常规西医治疗,10d为1个疗程,进行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能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癖阻型)的临床症状,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0.
丹参多酚酸盐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单核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盐促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 采用单核细胞-内皮细胞联合培养,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单核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丹参多酚酸盐干预后单核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及其mRNA的变化。结果 迁移实验结果示经丹参多酚酸盐处理后内皮细胞的迁移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丹参多酚酸盐处理后,单核细胞VEGFmRNA和bFGF mRNA均有升高,VEGF和bFGF蛋白水平也有上升。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促进单核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其促进单核细胞合成和分泌VEGF及bFGF,可能是该药物促内皮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