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4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14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56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189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1506篇
内科学   599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203篇
特种医学   239篇
外科学   187篇
综合类   1488篇
预防医学   182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022篇
  5篇
中国医学   150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672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553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415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12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目的 观察比较早期采取高压氧与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 4 5例急性CO中毒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纳洛酮组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高压氧组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给予高压氧治疗 ,纳洛酮组患者入院时即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 2组患者昏迷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脑电图 (EEG)变化及迟发性脑病发生率 ,测定治疗前与完全清醒后动脉血气。结果  2组患者的昏迷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纳洛酮组EEG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压氧组 (P <0 .0 5 ) ,p(O2 )和Sa(O2 )上升值明显低于高压氧组 (P <0 .0 5 )。结论 高压氧和纳洛酮均可以有效缩短急性CO中毒患者的昏迷时间 ,改善患者症状 ,降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 ,故在无条件进行高压氧治疗时 ,早期使用纳洛酮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2.
25起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杭州市重大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救援情况,进一步提高对重大事故的防范和管理。方法收集杭州市13年间发生的25起重大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的劳动卫生调查资料,对事故发生的行业、企业、毒物品种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起事故共发生中毒131人,死亡22人,乡镇企业的发生率超过国有企业;引起中毒的毒物共10种,发病人数在前5位的毒物依次为硫化氢、苯、一氧化碳、光气和有机磷农药;131名中毒人员中因救援中毒40人,死亡8人,救援人员中毒和死亡率高于直接作业工人。结论发生事故的原因以缺乏防护知识最为突出。本研究结果为建立基层应急救援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检测苯中毒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苯引起的血液系统损害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含4265条信号转导基因的cDNA芯片检测7例苯中毒患者和7例无苯接触的正常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表达谱,观察其在基因表达谱上的差异。进行了基因表达谱聚类分析。结果在4265条基因中,存在明显差异表达的基因176条。至少在六张芯片结果中有显著性表达上调的基因35个,主要包括有PTPRC、STAT4、IFITM1等。至少在5张芯片结果中有显著性表达下调的基因45个,主要包括有ARHB、PPP3CB、CDC37等。结论微矩阵基因芯片在检测苯中毒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改变时.具有快速、高通量、高灵敏度等特点.细胞信号转导的障碍在苯中毒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Prorocentrum lima was isolated from the coastal Fleet lagoon, Dorset, UK in 2000 and a number of clonal cultures established. These were analyzed for okadaic acid (OA), dinophysistoxin-1 (DTX-1), DTX-2, DTX-4 and diol ester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mass spectrometry. OA concentrations varied from 0.4 to 17.1pg OAcell(-1) and DTX-1 from 0.4 to 11.3pg DTX-1cell(-1); DTX-2 was not detected in these isolates. OA and DTX-1 were detected in the culture media, as a result of toxin excretion. DTX-4 and a selection of DTX-4 diol esters were identified using selected ion monitoring, although not all strains produced these compounds. Cell size and number of marginal and valve pores of each strain were observ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A and DTX-1 concentrations, pigment content and changes in nitrate and phosphate concentrations in the culture media were followed during growth of one strain of P. lima in batch culture. 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 toxins have been previously detected in shellfish cultivated in the Fleet lagoon, but in the absence of any Dinophysis sp. cell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oxic P. lima strains from the Fleet suggests that this dinoflagellate is the most probable source of occasional DSP detected in the lagoon.  相似文献   
95.
Four tropical PSP toxins-producing dinoflagellates, Alexandrium minutum, Alexandrium tamiyavanichii, Alexandrium tamarense and Alexandrium peruvianum from Malaysian waters were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salinity on growth and toxin produc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constant temperature 25 degrees C, 140 microE mol m(-2) s(-1) and under 14:10 light:dark photo-cycle with salinity ranged from 2 to 30 psu. The PSP-toxin congeners, GTX 1-6, STX, dcSTX, NEO and C1-C2 were analys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alinity tolerance of the four species in decreasing order is A. minutum>A. peruvianum>A. tamarense>A. tamiyavanichii. Specific growth rates and maximum densities varied among these species with A. minutum recorded as the highest, 0.5 day(-1) and 6 x 10(4) cells L(-1). Toxin content decreased with elevated salinities in A. minutum, the highest toxin content was about 12 fmole cell(-1) at 5 psu. In A. tamiyavanichii, toxin content peaked at optimal growth salinity (20 and 25 psu). Toxin content of A. tamarense, somehow peaked at sub-optimal growth salinity (15 and 30 psu). Results of this study implied that salinity fluctuation not only influenced the growth physiology but also toxin production of these species.  相似文献   
96.
郑彬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2):268-269
目的 :了解导致幼儿园食物中毒原因及研究中毒菌株的生物特性。方法 :按国标方法将呕吐物 ,剩余的食物进行分离培养 ,对菌株进行生化试验和毒力试验。结果 :分离到 2株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株精氨酸双解酶阴性 ,对幼猫致病性较强 ,另一株精氨酸双解酶阳性 ,对幼猫致病性较弱。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导致幼儿园食物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97.
顺德地区0~6岁儿童铅中毒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调查顺德地区 0~ 6岁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率以及引起铅中毒的相关因素。 【方法】 采集 3个镇城乡共 6间托儿所、幼儿园儿童的静脉血标本 3 49人 ,新生儿之脐血标本 10 8人 ;并收集工业区污水、乡村河涌水、鱼塘水 ,乡村田边土、交通繁忙的主干道及大街边尘土 ,铅皮牙膏、药膏及塑料皮牙膏 ,汽油等标本进行铅含量检测。对每个抽血对象的家长进行相关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铅中毒的流行率为 42 .7% ,其中农村儿童铅中毒为3 9 .4% ;城镇儿童铅中毒为 46.2 % ;脐血铅超标达 42 .6%。相关因素有 :小儿及孕妇常吃罐装食品、饮料、皮蛋 ,小儿喜欢咬玩具、吮手指、咬铅笔、进食前不常洗手 ,父母亲从事铅暴露作业 ,家住大街边及大马路边等有关。工业区污水、鱼塘水、交通繁忙的主干道及大街边尘土、铅皮牙膏、药膏的铅含量明显高于乡村河涌水、乡村田边土、塑料皮牙膏。 【结论】 铅中毒与环境污染、小儿或孕妇饮食嗜好、不良习惯、父母从事铅暴露作业以及家住大街边有关。  相似文献   
98.
419名铅中毒儿童贫血发生率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进行儿童铅中毒患儿贫血发生率的调查 ,了解铅对儿童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测定 5 4 0名儿童的血铅水平(BPb) ,根据血铅水平分成非铅中毒组 (BPb<10 0μg/ L )和铅中毒组 (BPb≥ 10 0μg/ L ) ,同时对两组儿童进行血细胞分析 ,测定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GB)、红细胞平均容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HCHC)水平。结果 :两组的 RBC、HGB、MCV、MCH、MCHC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较低水平铅中毒患儿贫血发生率无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9.
光气染毒造成小鼠肺脏的氧化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小鼠光气染毒后不同时间对肺脏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4 0只雄性小鼠 ,随机分为 4组。正常对照组小鼠以空气为对照 ,染毒组小鼠给予 11.9mg/L剂量的光气 ,时间为5min ,分别染毒后 2h、4h、8h ,测定各组小鼠肺脏的湿干比和肺匀浆液的丙二醛 (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 SOD)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结果 随着光气染毒时间的增加 ,小鼠肺脏的湿干比显著增加 (P <0 .0 5 ) ;染毒后 4h ,肺组织MDA含量和T SOD活力显著升高(P <0 .0 5 ) ,GSH含量在染毒后 2h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光气染毒可引起小鼠肺水肿和肺脏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区儿童铅暴露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 866例1-3岁入托体检儿童进行静脉血铅、锌、钙、铁、铜、锰测定,并做铅暴露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儿童血铅水平均数为116.72 μg/L,≥100 μg/L者占48.77%,年龄、喜饮罐装饮料、母亲职业、居住的楼龄及楼层、居住环境是儿童铅暴露的危险因素,血锌是保护因素。结论:环境铅污染是儿童铅暴露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对儿童已构成严重的威胁,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