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2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274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23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39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12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58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Chromosome 11q13 markers and D-type cyclins in breast cancer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ummary One in six primary human breast cancers has DNA amplification centered on the cyclin D1 gene (CCND1) on chromosome 11q13. This genetic abnormality is preferentially associated with estrogen-receptor positive tumors and may define a sub-class of patients with an adverse prognosis. AlthoughCCND1 has the credentials of a cellular oncogene, being a target for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 and retroviral integration, the 11q13 amplicon encompasses several other markers andCCND1 is not the only candidate for the key gene on the amplified DNA. To assess their relative importance, we have constructed a physical map of the amplified DNA and compared the extent and frequency of amplification across the region. Since it is likely that the gene providing the selective force for amplification will be expressed at elevated levels, we have also examined expression of both RNA and protein. By these criteria, cyclin D1 remains the strongest candidate for the key oncogene on the amplicon and we are currently investigating the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 its over-expression.Presented by Gordon Peters at the 16th Annual 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 San Antonio TX, USA, November 4, 1993; Minisymposium on Molecular Genetics in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12.
P53与ras癌基因产物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直肠癌术前活检的诊断率。方法5年来手术治疗的168例直肠癌病人中,有20例(11.9%)第一次手术前活检不能明确诊断。对其中17例患者的活检组织石蜡标本(实验组)和10例正常肠粘膜活检标本(对照组)进行常规病理、P53与ras癌基因产物检测。结果实验组中P53与ras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与47%,阳性率均高于常规病理,有显著性差异。17例标本中,11例为不典型增生,5例仅有慢性炎症。不典型增生的P53与ras基因表达分别为11例和7例,而慢性炎症则全部为阴性。二者之间,两种基因表达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还显示P53与ras基因表达有较好的一致性。对照组的10例正常肠粘膜的活检标本P53与ras基因检测结果均阴性,与实验组比较,P53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P53与ras基因表达检测,可以作为常规病理的补充,提高直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力。  相似文献   
13.
双歧杆菌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预防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青春型双歧杆菌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预防作用及其防瘤机制。方法 以裸鼠大肠癌移植瘤为动物模型,预先用双歧杆菌注射于裸鼠腹腔,观察移植瘤的生长速度,同时利用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的超微结构、凋亡细胞密度以及bcl2、bax 蛋白表达率及其阳性细胞密度。结果 双歧杆菌预防组大肠癌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 此外双歧杆菌预防组移植瘤组织中可见多量处于不同凋亡时期的瘤细胞,其凋亡细胞密度、bax 蛋白表达率以及阳性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肿瘤对照组,而bcl2 蛋白的表达情况则相反。结论 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显著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并能诱导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邓新国  吴景兰 《眼科研究》1999,17(4):244-246
目的 研究8-Br-cAMP对培养的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癌基因表达的效应及其与该细胞生长的关系。方法 c-fos mRNA,N-myc mRNA及p21ras mRNA均以原位杂交RNA斑点印迹技术检测,对繁殖细胞核抗原,v-Fos,N-Myc和P^21ras蛋白表达的免疫反应性则采用免疫组化及收白质斑点印迹技术检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不同时间心肌细胞内Fos蛋白表达的变化,为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致死死后诊断提供新方法。方法:在32只SD大鼠建立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另外40只大鼠分为正常与缺血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ABC法结合图象分析研究心肌细胞核Fos蛋白的累积情况。结果: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后,再灌注区有部分心肌细胞核呈弱阳性着色,以后随缺血时间延长核阳性增强。缺血90min再灌注30min后核棕褐色染色最强,180min后又开始减弱。正常和单纯缺血组心肌细胞核未见有阳性反应。HE染色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Fos蛋白表达高峰在缺血90~180min之间,FosSABC染色法可诊断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或更长时间的损伤。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核Fos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死后诊断的一种有意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53)、C-erbB_2和ras癌基因蛋白产物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状况,了解该肿瘤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50例骨巨细胞瘤进行p~(53)、C-erbB_2和p~(21)检测。结果50例骨巨细胞瘤均不表达p~(53)和C-erbB_2;ras癌基因蛋白产物p~(21)仅在部分骨巨细胞瘤病例中表达,阳性率为26%(13/50)。结论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可能与ras癌基因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Src在乳腺癌抗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ERα)治疗过程中的改变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方法:用雌激素受体阻滞剂三苯氧胺(Tamoxifen, TAM)长期治疗ERα阳性的MCF-7细胞而建立TAM耐药细胞 (TAM-R)。用免疫电泳的方法检测c-Src、ER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在耐药细胞上的表达,用免疫沉淀的方法来检测这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用c-Src的抑制剂PP2阻断其磷酸化,来探讨对耐药的逆转。结果:TAM (10-7 M) 显著抑制对照组MCF-7细胞的生长(P<0.001),而不能抑制TAM-R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MCF-7细胞相比,c-Src、ERα、EGFR在TAM-R上的表达量没有改变,但是,c-Src磷酸化水平在耐药细胞上表达明显增高。并且在耐药细胞上,ERα与EGFR之间的相互结合明显增高,PP2可以明显阻断两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更重要的是, PP2可以逆转TAM-R细胞的耐药性,也就是TAM可以再次抑制该逆转细胞的生长。结论:c-Src是介导ERα与EGFR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分子,阻断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重新获得对TAM治疗的敏感性。本研究提示c-Src抑制剂可以和TAM交替使用来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病理性瘢痕中c-myc、c-fos和ras原癌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图像定量分析,检测c-myc、c-fos和ras p21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中c-myc和c-fos呈强阳性表达,而ras p21蛋白在病理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中缺乏表达。结论 ①病理性瘢痕中c-myc和c-fos癌基因受激活,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胶原合成与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并导致瘢痕增生。②ras癌基因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可能不突变或不起主要作用。③病理性瘢痕只是部分原癌基因的有限制性表达,不存在多基因无限制性的共同表达可能是其较少癌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癌基因Her-2、p53、nm23及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了解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方法研究分析2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相关癌基因Her-2、p53、nm23及其ER、PR表达情况,并与同期单侧乳腺癌比较。结果在同期650例乳腺癌中,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0例,占3.07%,第一癌的ER、PR阳性率分别为60%和50%,第二癌的ER、PR阳性率分别为50%和40%,分别与同期单侧乳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和第二癌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20)和30%(6/20);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20)和40%(8/20);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2/20)和60%(12/20),它们与同期单侧乳腺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相关癌基因Her-2、p53、nm23及其ER、PR受体改变没有特异性,与单侧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相仿,治疗上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