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71篇
预防医学   20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9篇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医院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完善医院物资管理制度,建立包括科室需求、采购管理、订单管理、仓库管理、科室申领、消耗管理、统计分析等规范的物资管理流程,并建成医院物资管理平台,使有关数据和信息在每个管理环节互通共享,实现全院式的物资管理。  相似文献   
12.
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相互独立、相互分散,数据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以协同理论思维为指导,将医院财务与业务信息化统一谋划、系统建设,建立基于开放性、实时性、标准性、决策性和共享性的财务信息化协同管理模式,实现财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套医院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调配制度,系统阐述了应急设备保障中心的具体构成及运行模式.结合实践经验,证明了成立应急设备保障中心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充分发挥设备效益、提高设备使用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从信息化、应用培训、资源配置、消毒维护等4个方面分析了保障中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以期提高急救设备的使用率,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和盲目引进,初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调配中心信息化管理及工作流程优化后的成效。方法分析原流程的不足,对排药、配置流程、首批输液限速问题、停退药模式及差错管理等4个方面进行改进,并对比改进前后的工作效率、差错率和破损率。结果信息化管理及流程优化后,排药时间缩短(t=-21.19,P<0.01),排药破损率由0.225%降至0.125%,差错率由0.166%降至0.063%。首批输液送出时间提前约30min,退药效率显著提高(t=-138.27,P<0.01),输液全流程记录得到完善,而且在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节省人力资源9人。结论信息化管理及工作流程优化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构建结构化药学决策知识库的方法及实践。方法首先进行药学信息结构化梳理,然后构建结构化药学决策知识库,并进行设置测试和运行,最后建立药学决策知识规则库的5步循环更新机制,用于实现用药决策支持功能。在此基础上,比较2016-2018年上半年不合理医嘱比例和构成。结果按用法用量、禁忌症、适应证、相互作用、配伍、特殊人群用药等特征,对药品应用信息进行结构化梳理,并进行设置测试和试运行,经过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备案后上线,笔者所在医院结构化药学决策知识库共计包含用药规则10 000余条,涉及药品1500余种。该系统自2017年初上线,将不合理医嘱比例从6.02%下降到2.07%,同时显著改变不合理医嘱构成,促进药学服务质量提升。结论笔者所在医院结构化药学决策知识库不仅能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而且能提升医院用药安全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背景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看病贵、看病难”得不到有效解决,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网底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方式,将慢性病等患者留在基层,缓解医疗卫生的供需矛盾。目的分析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宏观环境,并针对目前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等数据库,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委官方网站中关于基层卫生信息化相关研究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图书、研究报告、政策文件等。检索关键词:“基层卫生信息化”“信息化建设”“primary health informatization”“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等;检索时间:2000—2019年。运用PEST分析法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4个方面整体把握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宏观环境。结果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环境因素归纳为—政治(顶层设计完善、重视规范标准)、经济(缺乏持续性建设资金)、社会(人口老龄加剧、医疗资源配置失衡、信息化人才缺失)、技术(信息技术、新兴技术共同发展)。结论为使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稳定高速发展,需要各地区政府机关统筹规划基层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模式、采取多渠道筹资支持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化人才队伍以及探索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提高国家药品标准物质供应保障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支撑药品监管需求和服务行业发展。方法:将信息化管理和分析方法与现有的标准物质管理技术要求相结合,研究建立数字化、可视化的数据共享系统。结果:建成的国家药品标准物质保障供应综合数据平台,可显示各品种的研制生产阶段和效率。结论:该平台试运行一年来已成为指导研制、生产和管理的有力抓手,为对接国际标准ISO 17034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信息化建设对护理专业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我国护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护理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对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缺少科学、客观的评价,二是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护理信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9.
周霖  李健  蔡一峰 《中国药事》2014,(2):168-171
目的探讨药检机构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中电子实验室记录本(ELN)系统的选型和实施。方法结合我国药检机构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现状,论述ELN系统的意义和具体功能,并提出如何在药检系统信息化中进行ELN系统的选型。结果作为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药检机构,在ELN的选型上应该区别于医药生产行业的ELN选型方式,需要选择一款灵活的ELN,同时选择适应日常检验和分析的ELN产品。结论选择灵活的可定制的ELN产品,能够满足药检实验室日常检验和分析的需求,适用于药检行业分析实验室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医院信息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信息建设的内容也不断深入。从统计数据也表明医院在信息建设的投入也逐年增多。无论是开展信息化较早的医院还是刚起步的单位,都应该按照PDCA(Plan-Do-Check-Action)原则定期审视所建项目。通过反思检验和评估信息建设的效果是否达到当初的设计目的,使用者的需求是否得到有效的响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信息系统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