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160篇 |
免费 | 6237篇 |
国内免费 | 406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95篇 |
儿科学 | 2378篇 |
妇产科学 | 916篇 |
基础医学 | 16483篇 |
口腔科学 | 826篇 |
临床医学 | 6606篇 |
内科学 | 25120篇 |
皮肤病学 | 1088篇 |
神经病学 | 2594篇 |
特种医学 | 121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4747篇 |
综合类 | 12213篇 |
现状与发展 | 21篇 |
预防医学 | 10271篇 |
眼科学 | 636篇 |
药学 | 6543篇 |
24篇 | |
中国医学 | 2588篇 |
肿瘤学 | 378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966篇 |
2022年 | 2574篇 |
2021年 | 3102篇 |
2020年 | 2609篇 |
2019年 | 2995篇 |
2018年 | 2825篇 |
2017年 | 2707篇 |
2016年 | 2980篇 |
2015年 | 3301篇 |
2014年 | 4848篇 |
2013年 | 5288篇 |
2012年 | 4777篇 |
2011年 | 5583篇 |
2010年 | 4524篇 |
2009年 | 4185篇 |
2008年 | 4168篇 |
2007年 | 4375篇 |
2006年 | 4088篇 |
2005年 | 3554篇 |
2004年 | 3123篇 |
2003年 | 2752篇 |
2002年 | 2297篇 |
2001年 | 2213篇 |
2000年 | 1758篇 |
1999年 | 1519篇 |
1998年 | 1362篇 |
1997年 | 1337篇 |
1996年 | 1118篇 |
1995年 | 1110篇 |
1994年 | 998篇 |
1993年 | 787篇 |
1992年 | 655篇 |
1991年 | 532篇 |
1990年 | 474篇 |
1989年 | 416篇 |
1988年 | 417篇 |
1987年 | 318篇 |
1986年 | 270篇 |
1985年 | 717篇 |
1984年 | 742篇 |
1983年 | 527篇 |
1982年 | 563篇 |
1981年 | 514篇 |
1980年 | 414篇 |
1979年 | 365篇 |
1978年 | 352篇 |
1977年 | 258篇 |
1976年 | 319篇 |
1975年 | 222篇 |
1974年 | 2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E-cad(上皮型钙黏素)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胃癌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等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MSP(甲基化特异PCR法),检测38例癌旁组织和72例胃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癌旁组织均表达E-cad,而胃癌组织E-cad阴性表达率为63.89%(46/72),其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在癌旁组织中无E-cad启动子甲基化,而胃癌组织E-cad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56.94%(41/72)。随着肿瘤的去分化,临床分期增高,肿瘤浸润深度增加和淋巴转移E-cad启动子甲基化率逐渐增加(P〈0.05)。结论E-cad表达缺失和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启动子甲基化是E-cad表达缺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B2和C2在肝细胞癌(HCC)形成、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检测462例HCC患者和23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基因型及亚型,并对其中采取手术切除或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或两者联合治疗的228例基因亚型为B2或C2的HCC患者随访观察1年.结果:C2亚型HCC患者比B2亚型手术治疗机会多(P=0.007);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P=0.000)、年龄≥40岁(P=0.030)、病毒载量>10 000copies/ml(P=0.017)是HCC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亚型B2和C2对HCC形成的危险性无统计学差异;50岁以下(P=0.044)、非手术治疗患者(P=0.000)、HBV基因亚型B2(P=0.027)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B2、C2和混合型感染者HCC组织病理分型上都以粗梁型为主(85.7%、71.2%、75.0%),各种病理类型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一些少见病理类型中全部为C2亚型,未见B2型和混合型.结论:HBV C2和B2亚型在促进HCC形成的危险性上无统计学差异,但后者形成的HCC恶性程度更高、手术机会较少、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993.
荔枝核总皂苷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
我国属乙型病毒性肝炎高流行区,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我国HBsAg感染率高达9.09%.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我国有数千年应用中草药治疗疾病的传统和经验,从中已发现了不少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药物.荔枝核是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成熟种子,又名荔仁或荔核,味甘、微苦,归肝、肾经,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功效.其化学成分包括皂苷、蒜质和脂肪酸等多种物质.研究发现,荔枝核黄酮类提取物对乙肝病毒HBsAg,HBeAg以及HBV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荔枝核皂苷是否具有抑制HBV的作用,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采用HepG2.2.15细胞为靶细胞,观察不同浓度荔枝核总皂苷体外对HBV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症是否安全可行。方法将86例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小儿,分别用利巴韦林、其他抗病毒药物进行随机分组治疗,从两组患儿在用药后外周血白细胞升至正常的时间、利巴韦林组是否出现白细胞进行性减少、两组病人抗病毒药物费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发现正常剂量的利巴韦林在治疗小儿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疗效确切,没有出现其本身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的副作用,与其他抗病毒药物比较临床疗效无差异性,并且价格低廉,可减轻患儿经济负担。结论治疗小儿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症可以选用利巴韦利。 相似文献
995.
996.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E佐治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E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52例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2 mL.kg-1.d-1及维生素E局部外用,观察患儿体温恢复时间、一般情况好转时间、硬肿消退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一般情况好转时间及硬肿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86.4%,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E局部外用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效果好,可缩短体温恢复时间和硬肿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997.
Fas在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Fas的表达,探讨Fas-FasL系统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脏穿刺取肝组织做病理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Fas的表达,分析肝组织中Fas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纤维化及临床分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细胞中Fas表达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随着临床病情的加重而增加(P<0.05)。结论Fas-FasL系统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有关,Fas-FasL系统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可能是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8.
EB病毒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5例HIS患儿为研究组,40例健康婴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EBV衣壳抗原(VCA)IgM抗体,采用PCR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咽分泌物中的EBV DNA,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45例患儿中有7例血清VCA-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5·6%;对照组40例婴儿血清VCA-IgM抗体均为阴性,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EBV DNA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分泌物EBV DNA的阳性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V感染是IHS的重要病因,由EBV感染导致的婴儿肝脏损害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99.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PBMC培养上清IL-2与IL-10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 7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2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 1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 ;分离 15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和 10例健康献血员PBMC ,在PHA P刺激下培养 72h ,收取培养上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和PBMC培养上清IL 2与IL 10水平。结果 急性肝炎血清IL 2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高于慢性乙型肝炎 (P <0 .0 5 )、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P <0 .0 5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血清IL 2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PBMC培养上清IL 2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血清IL 2与ALT呈正相关 (P <0 .0 1) ,PBMC培养上清IL 2与ALT呈正相关 (P <0 .0 5 )。血清IL 10与PBMC培养上清IL 10与ALT无相关性 ,血清IL 2与IL 10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Th1型细胞因子IL 2上调与乙型肝炎肝脏的炎症活动相关 ,IL 2的分泌低下可能造成细胞免疫力低下 ,与HBV的持续感染有关。IL 10可能作为IL 2的拮抗因子随IL 2分泌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00.
新的人抗HBsAg抗体Fab 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已构建的人抗-HBsAg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结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特异的人噬菌体抗体(Fab段),并进行基础序列分析。方法 对噬菌体抗全库进行三轮“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使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得到了富集,ELISA实验和ELISA竞争抑制实验鉴定出乙肝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同时对筛选出的克隆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得到与乙肝表面抗原特异结合的抗体,并通过基因序列分析证明为抗乙肝HBsAg的抗休天经地义人得到的抗惭肝HB-sAg的特异抗体为下一步表达纯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