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94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背景与目的:食用真菌在医疗保健领域的研究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该课题探讨全复配食用菌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编号分组,其中预防组预先给予全复配食用菌提取物灌胃2周,每天1次,之后各组均接种C26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接种后第2天给小鼠予以不同制剂灌胃(空白组灌0.9%氯化钠溶液,治疗组、预防阻灌复配食用菌提取物,CTX阳性组腹腔注射CTX)每天1次,观察记录小鼠一般状态,2周后处死小鼠无菌取脾脏、取瘤称重.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复配食用菌提取物预防组对小鼠C26肿瘤有30.4%的抑制率;小鼠脾淋巴细胞在ConA刺激下的增殖能力和NK细胞杀伤功能均显著高于空白组.结论:复配食用菌提取物预防性摄入对再接种C26小鼠有抑瘤和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槟榔Areca catechu L.在中国已有1800多年的药用历史,是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功效,为\"四大南药\"之首。但是食用槟榔对人体又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故槟榔及其制剂的安全性目前备受争议,综述了食用槟榔和药用槟榔在加工、使用方法及毒性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以期在中医药思维下厘清辨明,为公众合理应用槟榔类产品提供参考,消除药用槟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的安全性质疑。  相似文献   
103.
黄精的本草考证及民族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精最早载于《名医别录》,作为药食两用中药材出现,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尚未见对其药食同源内容进行系统考证。黄精与玉竹形态相似,常被混淆使用,且“女萎”与“葳蕤”常被认为基原同为玉竹。通过整理历代本草古籍,以明晰“黄精”“女萎”和“葳蕤”三者关系;从品名、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食药记载和使用禁忌来追溯黄精药食同源的历史沿革;并梳理黄精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以期传承和发展民族医药。结果表明,古时“黄精”及其异名源于象形、功能、产地等,名称蕴含丰富的神话色彩和道家思想;“黄精”“女萎”和“葳蕤”为3个物种,与前人考证不同;黄精幼苗、花、实及根茎均可食用或入药,其食用记载多于药用记载;《云南民族药志》《中国民族药志要》和《中国民族药辞典》等22本少数民族医药著作记载了26个民族对12种黄精的认识和应用;各民族因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人文习俗等差异,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10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时期比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以记忆障碍和行为改变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现代研究发现,很多“药食同源”药材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另外,“药食同源”药材具有天然的安全性,在预防保健方面有显著的作用。以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110种“药食同源”药材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检索分析近5年的国内外文献,对目前“药食同源”药材及其有效成分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发现有人参、姜黄、黄芪、山茱萸、天麻、当归、肉苁蓉、西红花、甘草、灵芝等共30多味中药材及其有效成分对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作用,从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10味进行总结归纳。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效果的“药食同源”药材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5(MEK5)/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细胞色素C(CytC)及胱天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磷脂酰肌...  相似文献   
105.
不同食用油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肖锦腾  周德勤 《营养学报》1990,12(3):305-312
本实验采用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50±20g,喂给四种食用油,即豆油、花生油、猪油和菜籽油。观察对血脂水平、心血管组织形态、脂肪酸组成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猪油影响最大,豆油最小。猪油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明显高于豆油组(P<0.05)。血小板数和聚集率,猪油组分别为149×10~9/L(14.9万)和30.2%,豆油组力223×10~9/L (22.3万)和21.8%。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猪油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血清、心肌和肝脏中分别为44.8%、56.1%和33.5%,豆油组分别为33.6%、55.2%和25.9%。多不饱和脂肪酸,猪油组较低,豆油组合量高。主动脉电镜观察结果,猪油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和肿胀最重,且每只动物均有发生。豆油组轻,每种奋发生1例。花生油影响次之。菜籽油对动物体重增长影响最大,而且心肌中C22∶1酸含量甚高,为27.2%。  相似文献   
106.
采用1%,3%的茁霉多糖溶液以及以茁霉多糖为主的乳状液对温州蜜柑进行涂膜,并在常温下(6~15℃,相对温度68%~90%)进行贮存。研究结果表明,经涂膜的柑桔失重率、烂果率大大低于未经涂膜的柑桔。用1%茁霉多糖溶液涂膜的柑桔在常温下贮存至第140天时,好果率为85.98%,比控制组提高了31.90%,有效地延长了柑桔的采后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107.
We studied cholinergic component of visceral sensory input to defensive behavior command neurons in edible snail. Nicotinic receptor antagonist tubocurarine and muscarinic receptor antagonist atropine reversibly decreased the amplitude of the total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nduced by electrostimulation of the peripheral region in the mechanosensory receptor field of command neurons on the surface of internal organ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cetylcholine is involved in sensory signal transduction from the visceral sac to command neurons of snail parietal ganglia. The subsynaptic membrane of visceral synaptic input contains nicotinic and muscarinic receptor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Byulleten’ Eksperimental’noi Biologii i Meditsiny, Vol. 142, No. 9, pp. 244–247, September, 2006  相似文献   
108.
Although mandatory fortification of oil with vitamin A is efficacious, its effectiveness can be compromised by suboptimal compliance to standards.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1) the availability of oil brands across the eight divisions of Bangladesh, (2) fortification quality (the extent to which vitamin A content is aligned with fortification standards) of oil brands and producers and (3) the market volume represented by available edible oil types. We visited different retail outlets in rural and urban market hubs to ascertain available oil brands and bulk oil types and collected samples. We use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o quantify average vitamin A content and compared them to the national oil fortification standards. Among the 66 packaged brands analyzed, 26 (39%) were not fortified, and 40 (61%) were fortified, with 28 (42%) fortified above the standard vitamin A minimum. Among the 41 bulk oil type composites analyzed, 24 (59%) were not fortified, and 17 (41%) were fortified, with 14 (34%) fortified below and 3 (7%) fortified above the standard minimum. Vitamin A fortification is high for packaged and branded edible oil but low for oil sold in unbranded, loose form. As bulk oil makes up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oil market volume, this means the majority of the oil volume available to the population is either not (25%) or fortified below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 (39%). Regulatory inspections of producers selling bulk oil should be prioritized to support and incentivize the industry to make all oil traceable and fortified to standard.  相似文献   
109.
黄常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9,(23):4396-4399
目的 调查武汉市干蘑菇样品中重金属铅、镉污染状况,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方法 根据随机抽样法采集武汉市干蘑菇样品共130件,根据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其中重金属铅、镉的含量,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749-2018) 以及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 130件干蘑菇样品中重金属铅、镉检出率分别为93.8%、99.2%,超标率分别为0、3.85%;3种干蘑菇中金针菇镉污染状况较为严重,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除金针菇为二级产品外,其他蘑菇均为一级产品。结论 武汉市售干蘑菇样品中铅污染较为轻微,香菇和茶树菇镉污染可控,但金针菇中镉污染较为严重,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25种不同食(药)用真菌菌株对板蓝根和大青叶的双向固体发酵的转化作用,得到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发酵菌质产物。方法经过板蓝根和大青叶平板初筛法和三角瓶复筛法,获得能在大青叶和板蓝根上生长的优势菌株;进一步通过抑菌实验和薄层色谱(TLC)实验,确定发酵得到的菌质产物的抑菌作用。结果复筛得到能够在板蓝根(灵芝11、灵芝13、灵芝7)和大青叶(灵芝2、灵芝11、灵芝3)上生长良好的菌株,其中含灵芝3和灵芝11的发酵液与空白对照相比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TLC结果显示,灵芝2发酵大青叶的甲醇提取物有蓝色斑点为发酵后新增成分。结论板蓝根和大青叶经药用真菌进行双向固体发酵后能够有效提高其抑菌作用,而且有新物质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