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14篇
  免费   6652篇
  国内免费   2836篇
耳鼻咽喉   689篇
儿科学   1825篇
妇产科学   1309篇
基础医学   7092篇
口腔科学   1161篇
临床医学   6859篇
内科学   6158篇
皮肤病学   804篇
神经病学   2343篇
特种医学   35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14032篇
综合类   12251篇
现状与发展   20篇
预防医学   1874篇
眼科学   605篇
药学   5030篇
  49篇
中国医学   2079篇
肿瘤学   15831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1049篇
  2022年   2142篇
  2021年   3115篇
  2020年   2566篇
  2019年   2358篇
  2018年   2205篇
  2017年   2501篇
  2016年   2690篇
  2015年   2972篇
  2014年   4626篇
  2013年   4677篇
  2012年   4100篇
  2011年   4672篇
  2010年   3832篇
  2009年   3808篇
  2008年   3740篇
  2007年   3965篇
  2006年   3690篇
  2005年   3258篇
  2004年   2834篇
  2003年   2411篇
  2002年   2215篇
  2001年   1967篇
  2000年   1562篇
  1999年   1387篇
  1998年   1204篇
  1997年   1102篇
  1996年   943篇
  1995年   845篇
  1994年   746篇
  1993年   562篇
  1992年   481篇
  1991年   395篇
  1990年   332篇
  1989年   307篇
  1988年   303篇
  1987年   264篇
  1986年   193篇
  1985年   248篇
  1984年   226篇
  1983年   145篇
  1982年   179篇
  1981年   140篇
  1980年   109篇
  1979年   108篇
  1978年   87篇
  1977年   50篇
  1976年   45篇
  1975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 I L2 R)水平与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期及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 L I S A 法检测159 例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后血清s I L2 R 水平。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血清s I L2 R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放疗后血清s I L2 R 水平明显低于放疗前( P < 0001);晚期患者(Ⅲ+ Ⅳ期)不论是放疗前或放疗后 s I L2 R 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期患者(Ⅰ+ Ⅱ期)( P < 005);各类恶性肿瘤之间血清s I L2 R 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s I L2 R水平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无特异性;检测恶性肿瘤患者s I L2 R 放疗前后水平,是对病情估计和治疗疗效评价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抗PCNA的单克隆抗体PC10免疫组化染色常规石蜡包埋的膀胱癌组织。结果:全部48例膀胱癌标本中46例PCNA显示阳性(958%),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阴性。PCNA指数在Ⅰ、Ⅱ、Ⅲ级肿瘤中分别为(828±868)%,(2382±1602)%,(4468±2465)%。在Ta~T1和T2~T4期肿瘤中分别为(1258±1233)%和(3455±2189)%。PCNA指数在各病理分级和分期间均有统计意义(P<0.01)。为了比较PCNA指数与生存率,根据PCNA染色平均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即高PCNA组,其PCNA指数>21%和低PCNA组,其PCNA指数<21%。我们用Logrank方法对生存率统计发现高PCNA组的预后明显比低PCNA组的预后差(P<0.01)。结论:PCNA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均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膀胱癌一个有效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93.
影像检查在恶性黄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肠造影、B超、CT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恶性黄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83例恶性黄疸包括胰腺癌、肝外胆管癌和壶腹癌分别进行胃肠造影、B超、CT和ERCP检查,分析四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和正确率,不同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检查方法。结果:B超为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诊断的首选检查,诊断阳性率为9767%,诊断正确率为6069%,特别对壶腹癌诊断正确率达8182%,接近于CT和ERCP。ERCP对恶性黄疸检查阳性率为9848%,总的诊断正确率为8872%,且假阳性和假阴性均较低,特别对胆总管下段病变如壶腹癌、胰头癌等的定性明显优于CT和B超。CT的诊断阳性率为9259%,正确率为8616%,同时能显示出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情况。胃肠造影有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对恶性黄疸检查敏感性较低。结论:B超和CT均为无创伤性检查,可作为恶性黄疸常规检查方法,并可了解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情况。ERCP可作为B超和CT的进一步检查方法。胃肠造影不能作为恶性黄疸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必需检查。  相似文献   
994.
探讨S型凝集素生化特性及作用。方法:利用亲合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从小鼠黑色素瘤中提 取小鼠黑色素瘤凝集素(MMA)。结果:MMA的亚基分子量为12.4 kD,以同型二聚体存在,特异性识别含多聚乙 酰氨基乳糖的糖链,活性依赖于巯基而非钙离子。结论:MMA为S型凝集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76例乳腺病变组织中nm23-H1及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乳腺病变组织中nm23-H1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结果nm23-H1基因在56例乳腺癌中表达率为44.64%,10例乳腺纤维瘤均阳性,10例纤维囊性病9例阳性,后二者均高于乳腺癌中阳性率(P<0.005,P<0.01);P53在乳腺癌中阳性率35.71%,在所有良性乳腺疾患中均阴性(P<0.025)。同时发现nm23-H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25,P<0.05),与病理组织类型无关;P53表达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正相关(P<0.05),与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nm23-H1与P53表达呈负相关(P<0.05);另外,nm23-H1表达缺失与P53的阳性表达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上有协同作用。结论nm23-H1的表达缺失及P53的阳性表达提示乳腺肿瘤恶性度高、淋巴转移潜能大,二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价更为全面可靠。  相似文献   
996.
黄伟东 《河北医学》1999,5(11):23-24
目的:探讨解剖Y型钢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报告36例解剖Y型钢板内固定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进行临床分析讨论,其中列,女8例,平均年龄36.8岁。36例中均行肘后标准切口尽骨鹰嘴截骨暴整个肱骨远端,Y型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本组随访1~5年,其中优良率86.2%。结论:解剖Y型钢板治疗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效果确切,术后有利早期活动关节,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7.
为证实肿瘤多项耐药基因( M D R1) 产物 P G P170 与膀胱癌化疗失败及复发的关系,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2例膀胱癌进行了研究。发现膀胱癌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失败者的 P G P170 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初发膀胱癌,并且高分级肿瘤的 P G P170 阳性及强阳性表达均高于低分级肿瘤。通过本实验可以认为膀胱癌化疗效果如何与膀胱癌组织中 M D R1 产物的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反义BCR和ABL融合基因(BCR/ABL融合基因)寡核苷酸体外抑制K562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K562细胞培养,观察反义BCR/ABL寡核苷酸体外对K562细胞数、台盼蓝拒染率及克隆形成等的影响。结果:经反义BCR/ABL寡核苷酸b3a2(ASb3a2)处理后培养8d的K562克隆抑制率达6069%,液体培养中细胞数从24h开始较对照组减少,细胞存活率从8h开始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BCR/ABL寡核苷酸b2a2(ASb2a2)及无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数和存活率无明显影响;3种寡核苷酸对HL60细胞数和存活率也无影响。结论:ASb3a2对K562细胞有序列特异性的抑制作用。ASb3a2的这种抑制作用可能在于它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新近发展的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筛选鼻咽癌中不表达的或表达降低的cDNA序列。结果显示:有9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的cDNA序列。通过对这些已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发现有与细胞骨架成分相关的基因:αactinin,ezrin和细胞角蛋白13;直接与瘤基因和抑瘤基因相互作用的基因:鲨烯合成酶和TRIP1基因;直接参与DNA合成以及调控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基因:TAFⅡ68和组蛋白H10;另外还有人类补体因子B及类转运RNA合成酶的基因。这些基因大多具有相当于抑瘤基因的功能。从而进一步说明鼻咽癌的发生是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用 R T P C R 检测了28 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W T1 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9 例 W T1 表达阳性,阳性率679 % ;其中16 例 A N L L 中有11 例表达阳性,12 例 A L L 有8 例表达阳性。表明 W T1 在急性白血病中有高度表达,可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标记物,在白血病疗效观察、判定预后及 M R D 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