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2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75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626篇
基础医学   490篇
口腔科学   181篇
临床医学   465篇
内科学   392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122篇
特种医学   2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50篇
综合类   51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511篇
眼科学   96篇
药学   207篇
  2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4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I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为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126例年龄>70岁的患者分为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组(59例)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6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75岁患者多选择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40.7%)显著高于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患者(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患者的平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3.3±1.0)d、(8.5±1.5)d]短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4±2.0)d、(12.8±2.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2、3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老年I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良好,预后与肺叶切除术相似,可以作为老年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者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82.
目的 探讨精液处理前、后精子3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T-ET)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98例行IVT-ET治疗的男方精液,按照WHO标准对处理前精液进行常规分析,Vitrolife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处理精子后分析记录精液各项参数,受精并进行序贯培养至第3天观察统计.结果 精液处理前后精子总活力、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密度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精子正常形态率与受精率、卵裂率呈正相关(r=0.487、0.250,P<0.05);处理后精子总活力与受精率、卵裂率呈正相关(r=0.249、0.272,P<0.05);处理后精子密度与2原核(PN)、多PN受精率呈正相关(r=0.609、0.243,P<0.05).结论 根据取卵当日处理后的精子参数对选择合适的受精方式更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83.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影响出生婴儿性别比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ART
治疗并成功分娩的4348个周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原因、授精方式、移植胚胎期别、移植胚胎类型、分
娩类型(单胎、双胎分娩)、既往ART流产次数、ART分娩次数和分娩的5607名新生儿的性别,分析不同因素对于分娩新生儿性
别的影响。结果共有3019名男婴和2588名女婴出生,性别比为116∶100;单胎分娩的3087名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17∶100;双
胎分娩的2520名新生儿性别比为116:100;经ART治疗一胎分娩5542名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17∶100;二胎分娩新生儿65名,
出生性别比为117∶100。在单胎妊娠活产婴儿中,若女方或男方高龄,出生男婴比例较对照组(年龄<35 岁)显著增高(分别为
58.4% vs 52.8%,P=0.012;56.4% vs 52.3%;P=0.026),同时观察到ICSI组出生男婴比例较IVF组明显较低(45.7% vs 55.6%,P<
0.001),其它因素则对出生婴儿性别比无显著影响;在双胎妊娠活产新生儿组中,上述不同因素对出生新生儿性别比均无显著
性差异。ART治疗后生育一胎新生儿中,女方高龄组出生男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7.4% vs 53.0%, P=0.009),并可知ICSI组
中出生男婴比例显著低于IVF组(48.6% vs 55.4%, P=0.001);而ART治疗后生育二胎新生儿中,不同因素各组间出生婴儿性别
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女方年龄(OR:0.836,95% CI 0.731~0.955,P<0.05)、授精方式(OR∶
1.151,95% CI 1.027~1.289,P<0.05)对出生婴儿性别比产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因素对出生婴儿性别比则无显著影响。
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无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经ART治疗后高龄女性生育男性婴儿比例更高,在单胎活
产婴儿中男方高龄与出生男婴比例增加相关,而ICSI授精方式较IVF女性婴儿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脓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7月对36例确诊急性脓胸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清理和刮除脓苔,剥离纤维膜,术中彻底冲洗脓腔,术后持续胸腔冲洗。结果 34例完成胸腔镜手术,2例辅助小切口,无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45-155 min,平均(104±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0±12.5)ml,抽出的平均脓液量为(740±20.3)ml,放置引流脓液的引流管时间为5-15天,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4±1.5)d。术后随访3-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脓胸安全、有效、微创,能达到清除病因、闭合脓腔、加快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5.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 ~Ⅱ级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全部选择左侧双腔管)和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导管外置管组(C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肺萎陷指标、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min两个时间点的SpO2、PET CO2、PAW变化.结果 C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术中肺萎陷程度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及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插管前即刻D、C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两组的MAP及HR均较插管前即刻增高(P<0.05),但D组较C组升高明显(P<0.05).单肺通气前D、C两组的气道压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两组的气道压峰值较双肺通气均升高(P<0.05),但C组气道压峰值升高明显低于D组(P<0.05).单肺通气前后SpO2、PET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插管简便、定位准确、肺萎陷和手术野暴露良好,且与DLT相比气管插管反应轻、气道阻力较小、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低,可安全用于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986.
248例辅助生殖技术后双胎妊娠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后多胎妊娠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42例辅助生殖技术后双胎(A组)与143例辅助生殖技术后单胎(B组)、54例自然受孕双胎(C组)的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结果辅助生殖双胎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早产、胎膜早破、低体重儿发生率高于单胎组,而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发生率与单胎组差异无显著性;辅助生殖双胎组与自然受孕双胎组母体合并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且新生儿预后良好。结论辅助生殖治疗多胎妊娠率高,为高危孕妇,故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987.

Background

Robot-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 (RARC) with totally intracorporeal neobladder diversion is a complex procedure that has been reported with good outcomes in small series.

Objective

To present complications and 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of this procedure.

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Between 2003 and 2012 in a tertiary referral center, 70 patients were operated on by two experienced robotic surgeons. Data were collected prospectively and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Intervention

RARC with totally intracorporeal modified Studer ileal neobladder formation.

Outcome measurement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overall outcome of RARC with a totally intracorporeal neobladder was presented by assessing (1) surgical margins, (2) recurrence or cancer-specific death at 24 mo, (3) 30-d and 90-d complications graded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Clavien-Dindo system, (4) daytime and nighttime continence (no or one pad per day) at 6 and 12 mo, and (5) satisfactory sexual activity or potency at 6 mo and 12 mo. Survival rates were estimated by Kaplan-Meier plots.

Results and limitations

Median follow-up of the cohort was 30.3 mo (interquartile range: 12.7–35.6). We recorded negative margins in 69 of 70 patients (98.6%). Clavien 3–5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22 of 70 patients (31.4%) at 30 d and 13 of 70 (18.6%) at >30 d. At 90 d, 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was 58.5%. Clavien <3 and Clavien ≥3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in 15 of 70 patients (21.4%) and 26 of 70 (37.1%), respectively. Kaplan-Meier estimates for recurrence-free, cancer-specific, and overall survival at 24 mo were 80.7%, 88.9%, and 88.9%, respectively. Daytime continence and satisfactory sexual function or potency at 12 mo ranged between 70% and 90% in both men and women.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include its retrospective design, selection bias due to the learning curve phase, and missing data.

Conclusions

In this expert center for RARC, outcomes after RARC with totally intracorporeal neobladder diversion appear satisfactory and in line with contemporary open series.  相似文献   
988.
背景卵巢低反应(POR)患者较差的妊娠结局一直是生殖医学领域难题之一,但目前关于年龄对POR患者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后活产率的阈值效应的研究少见。目的分析年龄对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的影响及其阈值效应。方法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助孕中心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接受常规体外授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助孕治疗的女性共19 185例,选取其中诊断为POR者共3 33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同时采用IVF/ICSI进行胚胎移植并给予黄体支持治疗。分析所有患者活产婴儿情况,年龄对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婴儿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平滑拟合曲线、进行阈值效应分析。结果3 337例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婴儿1 134例,未活产婴儿2 203例,活产率为33.98%(1 134/3 3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婴儿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20,95%CI(0.902,0.939),P<0.01〕。建立平滑拟合曲线发现,年龄与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呈负相关,但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下降的折点为32岁,即年龄≤32岁的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不受年龄影响〔OR=1.000,95%CI(0.998,1.012),P=0.38〕,但年龄>32岁的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OR=0.800,95%CI(0.799,0.823),P<0.01〕。结论年龄是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婴儿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32岁的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989.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双向凝胶电泳的差异蛋白质,从而寻找肺腺癌早期特异性的诊断指标。方法用固相IPG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肺腺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清总蛋白,用PDQuest凝胶图像软件分析,以识别差异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然后利用Mascot查询软件搜寻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①获得了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银染图谱。②经PDQuest7.1软件匹配分析,共筛选出22个差异的蛋白点,对7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胶内原位酶解-质谱指纹图分析,获得了7张肽质量指纹图谱,查询数据库鉴定出1个蛋白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结论①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血清总蛋白获得了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②肺腺癌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的蛋白质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蛋白点为进一步建立人肺癌的2-DE数据库奠定了基础。③SAA蛋白很可能是肺癌的一个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0.
目的 探究辅助生殖技术(ART)妊娠妇女中枯萎卵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共2378例,包括早期胚胎停育和同期单胎活产,其中胚胎停育根据有无胎芽分为胎芽组和枯萎卵组.比较枯萎卵组、胎芽组和活产组3组间基本信息,如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窦卵泡数(AFC)、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bFSH/bLH比值、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Gn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值、移植日内膜厚度、获卵数、移植优胚率、移植后10~14 d血清β-hCG值、不孕类型和流产次数,以及不同移植周期、胚胎类型、不孕因素、受精方式间枯萎卵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枯萎卵组的双方年龄、BMI、不孕年限、不孕类型、流产次数和活产组有显著性差异;β-hCG在枯萎卵组<胎芽组<活产组(P=0.000);囊胚移植较卵裂期胚胎显著增加枯萎卵的发生率(11.6%vs 5.6%,P=0.000);3组间其他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方年龄、β-hCG和囊胚移植是枯萎卵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方高龄、血清β-hCG下降和囊胚移植增加枯萎卵发生的风险,枯萎卵的发生可能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印记错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