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0篇
  免费   515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75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626篇
基础医学   491篇
口腔科学   181篇
临床医学   467篇
内科学   398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122篇
特种医学   2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54篇
综合类   51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514篇
眼科学   96篇
药学   207篇
  2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4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螺旋CT及其图像处理技术对喉部肿瘤侵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将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和仿真内窥镜(VE)图像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喉部肿瘤的侵犯范围。方法:20例拟诊喉及下咽癌的患者行术前前瞻性螺旋CT检查并行图像后处理(MPR和VE)。采用盲法阅片,将横断面图像结果与横断面,MPR,VE联合图像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联合图像对评价室带,声带,前联合,声门下,甲状软骨,喉外结构受侵的总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8.5.%,99.2%,横断面图像分别为:92.4%,89.5%,90.8%;两者比较其特异性,准确性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03)。对于杓状软骨,声门旁间隙及会厌前间隙的评价,联合图像与横断面图像结果一致。结论:对室带,声带,前联合,声门下,甲状软骨,喉外结构的受侵采用横断面结合MPR和(或)VE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对于杓状软骨,声门旁间隙及会厌前间隙,目前MPR及VE对诊断尚不能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82.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在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评价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在医学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GE PACS和天助公司的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终端图文工作站等硬件、软件配置,构建大屏幕多媒体阅片室,设置典型影像教学片库,开辟电子学习室,直接从PACS调取图像制作多媒体幻灯教学课件和制备考试题库。结果 成功完成了各项构建,在PACS设置的教学分类片库中积累了有价值的影像资料近5000例,改变了传统的影像教学方法,实现了影像教学的实时化、多样化,在影像诊断教学和实习中获得一致好评,提高了教学质量。结论 PACS有利于提高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质量,值得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效果。方法:Ⅰ~Ⅱ期乳腺癌患者65例,行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术后采用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辅助放疗采用调强放疗技术行全乳房照射;观察患者辅助放化疗的毒副反应、乳房美容效果、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随访12~78个月,4年生存率为100%,3例发生远处转移(4.6%),放疗主要急性毒副反应为Ⅰ~Ⅱ度皮肤反应(87.7%)及Ⅰ度骨髓抑制(46.1%),化疗主要毒副反应表现为Ⅰ~Ⅱ度骨髓抑制(86.4%)、Ⅰ~Ⅱ度消化道反应(88.1%)及Ⅱ~Ⅲ度脱发(74.6%);乳房美容效果优良57例(88%);不满意者8例(12%)。结论: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后辅助放化疗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耐受,治疗结束后乳房满意度良好。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增生过长子宫内膜LNG-IUS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子宫内膜形态计量学参数的改变,并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炔诺酮治疗后的子宫内膜计量学参数相比较。结果LNG-IUS治疗前子宫内膜腺体数目、腺细胞核分裂数、间质细胞核分裂数、腺腔横切直径及腺上皮细胞高度分别为9.1±1.0、1.5±0.5、1.2±0.7、(90±14)μm、(20.4±12.1)μm,LNG-IUS置入子宫腔内3个月后,子宫内膜腺体数目、腺细胞核分裂数、间质细胞核分裂数减少、腺腔横切直径及腺上皮细胞高度减小,分别为1.6±0.8、0、0、(25±5)μm、(4.9±1.2)μm,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NG-IUS研究组子宫内膜腺体数目、腺腔横切直径与炔诺酮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G-IUS研究组腺上皮细胞高度较炔诺酮对照组低,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未见到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核分裂相。结论形态计量学研究表明ING-IUS有强烈的抗子宫内膜增殖作用,其对子宫内膜增殖抑制程度显著大于口服炔诺酮治疗。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PTGBD穿刺引流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治疗危重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危重胆囊炎患者共10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TGBD与LC联合组和急诊LC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腹腔引流量、腹腔引流引流时间、住院天数、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急诊LC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多于PTGDB联合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L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PTGDB联合LC组,且患者的满意率也明显低于PTGDB联合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GBD联合LC术式是目前治疗危重胆囊炎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I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为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126例年龄>70岁的患者分为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组(59例)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6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75岁患者多选择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40.7%)显著高于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患者(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患者的平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3.3±1.0)d、(8.5±1.5)d]短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4±2.0)d、(12.8±2.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2、3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老年I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良好,预后与肺叶切除术相似,可以作为老年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者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影响出生婴儿性别比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ART
治疗并成功分娩的4348个周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原因、授精方式、移植胚胎期别、移植胚胎类型、分
娩类型(单胎、双胎分娩)、既往ART流产次数、ART分娩次数和分娩的5607名新生儿的性别,分析不同因素对于分娩新生儿性
别的影响。结果共有3019名男婴和2588名女婴出生,性别比为116∶100;单胎分娩的3087名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17∶100;双
胎分娩的2520名新生儿性别比为116:100;经ART治疗一胎分娩5542名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17∶100;二胎分娩新生儿65名,
出生性别比为117∶100。在单胎妊娠活产婴儿中,若女方或男方高龄,出生男婴比例较对照组(年龄<35 岁)显著增高(分别为
58.4% vs 52.8%,P=0.012;56.4% vs 52.3%;P=0.026),同时观察到ICSI组出生男婴比例较IVF组明显较低(45.7% vs 55.6%,P<
0.001),其它因素则对出生婴儿性别比无显著影响;在双胎妊娠活产新生儿组中,上述不同因素对出生新生儿性别比均无显著
性差异。ART治疗后生育一胎新生儿中,女方高龄组出生男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7.4% vs 53.0%, P=0.009),并可知ICSI组
中出生男婴比例显著低于IVF组(48.6% vs 55.4%, P=0.001);而ART治疗后生育二胎新生儿中,不同因素各组间出生婴儿性别
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女方年龄(OR:0.836,95% CI 0.731~0.955,P<0.05)、授精方式(OR∶
1.151,95% CI 1.027~1.289,P<0.05)对出生婴儿性别比产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因素对出生婴儿性别比则无显著影响。
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无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经ART治疗后高龄女性生育男性婴儿比例更高,在单胎活
产婴儿中男方高龄与出生男婴比例增加相关,而ICSI授精方式较IVF女性婴儿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脓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7月对36例确诊急性脓胸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清理和刮除脓苔,剥离纤维膜,术中彻底冲洗脓腔,术后持续胸腔冲洗。结果 34例完成胸腔镜手术,2例辅助小切口,无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45-155 min,平均(104±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0±12.5)ml,抽出的平均脓液量为(740±20.3)ml,放置引流脓液的引流管时间为5-15天,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4±1.5)d。术后随访3-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脓胸安全、有效、微创,能达到清除病因、闭合脓腔、加快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 ~Ⅱ级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全部选择左侧双腔管)和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导管外置管组(C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肺萎陷指标、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min两个时间点的SpO2、PET CO2、PAW变化.结果 C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术中肺萎陷程度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及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插管前即刻D、C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两组的MAP及HR均较插管前即刻增高(P<0.05),但D组较C组升高明显(P<0.05).单肺通气前D、C两组的气道压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两组的气道压峰值较双肺通气均升高(P<0.05),但C组气道压峰值升高明显低于D组(P<0.05).单肺通气前后SpO2、PET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插管简便、定位准确、肺萎陷和手术野暴露良好,且与DLT相比气管插管反应轻、气道阻力较小、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低,可安全用于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90.

Background

Robot-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 (RARC) with totally intracorporeal neobladder diversion is a complex procedure that has been reported with good outcomes in small series.

Objective

To present complications and 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of this procedure.

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Between 2003 and 2012 in a tertiary referral center, 70 patients were operated on by two experienced robotic surgeons. Data were collected prospectively and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Intervention

RARC with totally intracorporeal modified Studer ileal neobladder formation.

Outcome measurement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overall outcome of RARC with a totally intracorporeal neobladder was presented by assessing (1) surgical margins, (2) recurrence or cancer-specific death at 24 mo, (3) 30-d and 90-d complications graded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Clavien-Dindo system, (4) daytime and nighttime continence (no or one pad per day) at 6 and 12 mo, and (5) satisfactory sexual activity or potency at 6 mo and 12 mo. Survival rates were estimated by Kaplan-Meier plots.

Results and limitations

Median follow-up of the cohort was 30.3 mo (interquartile range: 12.7–35.6). We recorded negative margins in 69 of 70 patients (98.6%). Clavien 3–5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22 of 70 patients (31.4%) at 30 d and 13 of 70 (18.6%) at >30 d. At 90 d, 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was 58.5%. Clavien <3 and Clavien ≥3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in 15 of 70 patients (21.4%) and 26 of 70 (37.1%), respectively. Kaplan-Meier estimates for recurrence-free, cancer-specific, and overall survival at 24 mo were 80.7%, 88.9%, and 88.9%, respectively. Daytime continence and satisfactory sexual function or potency at 12 mo ranged between 70% and 90% in both men and women.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include its retrospective design, selection bias due to the learning curve phase, and missing data.

Conclusions

In this expert center for RARC, outcomes after RARC with totally intracorporeal neobladder diversion appear satisfactory and in line with contemporary open se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