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35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165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646篇
预防医学   347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83篇
中国医学   162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该文主要就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西疟疾流行情况、传播媒介、控制措施、防治取得的成就、消除疟疾的有利因素和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广西疟疾防治成就显著,从1954-2009年,疟疾发病率从296.7/万降至0.01/10万,病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比例从70%降至0.1%.2008-2010年全自治区仅在2个县(市、区)检...  相似文献   
62.
目的:调查云南部分白族群众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的认知度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对100名白族群众进行高血压健康知识认知度的调查并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白族群众对高血压健康知识明显缺乏,了解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为29%,知道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为32.5%,高血压饮食的为47.2%,高血压治疗知识的为34%,对健康教育迫切需求。结论:应加强白族群众高血压健康知识的教育,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藏汉两族人群内皮功能(FMD)的差异。方法:在空腹状态下,使用B型超声对272例藏族男性和580例汉族男性进行肱动脉舒张功能检测。对比两组人群各项基本指标和FMD变化。结果:藏族人群肱动脉直径的绝对和相对变化低于汉族人群(P<0.001)。结论:藏汉两族人群内皮功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汉族与维族精神分裂症患者间甲状腺素T3、T4及TSH水平是否有差异。方法:1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组(汉族88例,维族53例);192例在同一医院住院的非精神分裂症和非内分泌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汉族96例,维族96例)。对2组患者均进行血清T3、T4及TSH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中维族与汉族患者T3、T4及TSH水平测定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T3及T4均低于本民族的对照组(均P〈0.05),TS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汉族、维族患者间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显著变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甲状腺素有明显改变,可能由于神经递质遗传代谢紊乱所致。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了解高海拔地区藏族牧民口腔健康情况,探讨口腔疾病发病情况和规律,为采取防治措施和改善口腔医疗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0月选择西藏羊易村成年人为调查对象,共439人接受调查,其中男206人,女233人。按照年龄分为:18~24岁组(120人)、>24~34岁组(108人)、>34~44岁组(96人)、>44岁组(115人);每个年龄组内按性别再分组。以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为标准,调查成年牧民龋齿、牙周疾病、第三磨牙萌出及口腔其他疾病患病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羊易村成人龋患率、龋均、平均缺牙数分别为74.94%、5.74、3.57。18~24岁和>24~34岁组女性龋均显著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年龄组内男女间人均缺牙数、龋患率、有28颗牙人数、牙结石检出率、牙周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从总体统计,女性缺牙数、龋患率、牙周炎发生率高于男性(P < 0.05),有28颗牙人数低于男性(P < 0.05),男性>24~34岁组牙龈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同龄女性(P < 0.05)。>24~34岁组中女性第三磨牙萌出率高于男性(P < 0.05),而在>44岁组中男性高于女性(P < 0.05)。在>24~34岁组、>44岁组和全体样本总计中女性萌出的第三磨牙龋齿发生率均高于男性(P < 0.05)。439名被调查者中有22人有不良固定义齿修复;38人有上颌侧切牙装饰性义齿修复。龋齿充填率为0。结论    高海拔地区缺氧环境和饮食习惯对口腔发育和疾病有一定影响。西藏牧民口腔健康状况较差,需要改善牧区口腔医疗条件,建立口腔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0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LDL-R)基因外显子13中AvaⅡ多态性在海南黎族健康人群中的频率分布,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110例样本(实验组:黎族518名,对照组:汉族592名),采空腹静脉血,测血清中三酰甘油(triae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浓度,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LDL-R基因AvaⅡ多态性。结果黎族人群与汉族人群LDL.RAvaⅡ基因3种基因型(A-A-)、(A+A-)、(A+A+)频率[70.7%(366/518)VS.70.3%(416/592),P〉0.05;24.7%(128/518)US.27%(160/592).P〉0.05:4.6%(24/518vs.2.7%(16/592),P〉0.05]无]和等位基因的频率[17.0%VS.16.2%,P〉0.05;83.0%眠83.8%,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黎族人群LDL-R3种基因型(A-A-)、(A+A-)、(A+A+)血脂浓度比较,只有血清T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1±0.730)mmol/LVS.(1.552+1.113)mmol/Lus(1.046_+0.284)mmol/L,F=3.454,P=0.033]:汉族人群3种基因型(A-A-)、(A+A-)、(A+A+)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黎族人群与汉族人群LDL-R基因AvaⅡ多态性及等位基因频率未发现显著差异。黎族人群AvaⅡ三种基因型(A-A-)、(A+A-)、(A+A+)的血脂浓度比较,只有TG浓度发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7.
对维吾尔族学生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维吾尔族学生中启发式教学法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2010级新疆医科大学两个乡村医师班(维吾尔族)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按整群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各62例,实验组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阶段理论测试的方法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阶段理论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循环系统教学有利于提高维吾尔学生的理论成绩。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4)基因启动子和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广西百色地区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比较其在不同种族间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Multiplex 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对百色地区624例壮族个体的MMP14染色体基因组上rs1003349 G/T、rs3751488 A/G和rs1042704 A/G进行基因分型,结合Hapmap计划第二期公布的四个人群SNPs分型数据,分析这五个人群的遗传结构。结果壮族人群MMP14的基因型分布频率为:rs1003349(GG 35.4%、GT 50.2%和TT 14.4%)、rs3751488(AA 13.9%、AG 47.8%和GG 38.3%)和rs1042704(GG 98.9%、AG 1.1%和AA 0%)。MMP14基因SNPs在壮族人群的分布频率与在欧洲白人、非洲黑人、日本东京人和北京汉族人群中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百色地区壮族人群中存在MMP14基因多态性,且与欧洲白人、非洲黑人、日本东京人和北京汉族人群均有显著差异的遗传成分存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究B细胞表面的调节蛋白基因(BANK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 221例确诊RA组和310名健康对照组的外周全血提取DNA,采用非标记探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分别检测rs10516487,rs17266594和rs3733197 SNPs位点,采用X2检验分析3个位点与RA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rs17266594 TT基因型频率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X2=6.241,P=0.044);rs10516487、rs17266594和rs3733197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G、T和G等位基因)较健康对照呈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10516487和rs17266594呈强连锁不平衡(D'=0.993,r2=0.985);3个SNPs的TGG单倍体型在RA患者频率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P=0.037,OR=1.345,95%CI(1.018~1.776)].结论 BANK1 rs17266594与RA相关,3个SNPs TGG单倍体型可能是RA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70.
背景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炎性因子水平存在明显异常,但关于其在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海拔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变化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海拔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及炎性因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及高原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比较不同海拔、民族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清NT-proBNP、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随访3年,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3年生存率;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并绘制Kaplan-Merier生存曲线以分析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不同海拔、民族患者舒张压及血清NT-proBNP、hs-CRP、TNF-α水平及不同海拔患者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血清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海拔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肾衰竭、贫血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HR=0.02,95%CI(0,0.23)〕、TNF-α〔HR=6.45,95%CI(1.47,28.25)〕及海拔{3001~4000 m〔HR=0.23,95%CI(0.06,0.89)〕,>4000 m〔HR=0.31,95%CI(0.11,0.84)〕}是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水平<258 ng/L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血清NT-proBNP水平≥258 ng/L者(χ2=7.824,P<0.05),血清TNF-α水平<32 ng/L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血清TNF-α水平≥32 ng/L水平者(χ2=13.817,P<0.01);不同海拔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5,P<0.01)。结论青海高原地区海拔越高则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越高,且汉族患者高于藏族患者;高血清NT-proBNP、TNF-α水平及高海拔是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