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8篇 |
免费 | 120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268篇 |
口腔科学 | 28篇 |
临床医学 | 101篇 |
内科学 | 143篇 |
皮肤病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27篇 |
特种医学 | 33篇 |
外科学 | 40篇 |
综合类 | 510篇 |
预防医学 | 281篇 |
眼科学 | 25篇 |
药学 | 73篇 |
中国医学 | 135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151篇 |
2011年 | 134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壮医特色针挑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自细胞介素4(IL-4)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含量治疗前后的变化。以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各35例。观察三组哮喘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其血清中IL-4及ECP水平含量的前后变化。结果壮医针挑治疗组哮喘患者血清中IL-4和ECP含量明显降低,且IL-4降低水平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O.01,P〈0.05),但ECP水平含量的降低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特色针挑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哮喘患者血清中IL-4和ECP,减轻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变应性炎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50岁人群血脂水平现状,了解其是否存在民族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居住在新疆有常住户口、年龄≥50岁的维族居民2567人和汉族居民2291人,共计4858人行血脂水平现况捌查。结果:(1)新疆维、汉两民族抽样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均值为(4.75±1.0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38±0.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57±1.21)mmol/L,甘油三酯(TG)为(1.74±1.26)mmol/L;(2)维族组血清TC为(4.81±1.14)mmol/L,高于汉族组的(4.69±0.94)mmol/L(P〈0.05);维族组HDL—C为(1.36±0.39)mmol/L,低于汉族组的(1.4l±0.33)mmol/1.(P〈0.05);维族组LDL-C为(2.69±1.16)mmol/L,高于汉族组的(2.45±1.26)mmol/L(P〈0.05);维族组TG为(1.70±1.14)mmol/L,低于汉族组的(1.78±1.39)mmol/L(P〈0.05);(3)抽样人群各血脂水平(TC、HDL—C、LDL—C和TG)女性均显著高于男性(P均〈0.05);(4)高TC患病率维、汉两民族分别为33.8%和26.0%(P〈0.05),高LDL—C患病率维、汉两民族为34.1%和20.2%(P〈0.05),高TG患病率维、汉两民族为33.2%和37.9%(P〈0.05),低HDL-C患病率维、汉两民族为16.9%和6.8%(P〈0.05)。结论:新疆维、汉两民族≥50岁人群的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存在着民族间及性别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患者血脂及血尿酸水平。方法:选择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4例及维吾尔族非高血压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28g/m^2为肥胖,病人被分为高血压伴肥胖组(64例)、高血压无肥胖组(60例)和肥胖无高血压组(57例)、无高血压无肥胖组(59例),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I、APO-B、血尿酸(UA)浓度。结果:①高血压伴肥胖组血TC、TG、LDL—C、UA浓度较高血压无肥胖组及无高血压无肥胖组显著升高(P〈0.05);②高血压伴肥胖组血脂、UA浓度与肥胖无高血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③高血压无肥胖组TC、LDL—C水平较无高血压无肥胖组显著升高(P〈0.05);④肥胖无高血压组TC、TG、LDL—C、UA水平较无高血压无肥胖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患者存在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升高等代谢紊乱的倾向。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调查贵州省江口土家族男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基因频率。方法 2002年10-11月随机选取227名江口当地土家族男性居民,采用四氮唑蓝(NBT)纸片定性法初筛G6PD缺陷症。G6PD/6PGD比值法定量确诊。结果 对贵州省江口县227名土家族男性进行筛查,共检出17例G6PD缺陷阳性。其基因频率为0.0749。结论 通过对贵州土家族G6PD缺乏症基因频率的调查和分析,初步了解了贵州省土家族G6PD缺乏症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预防该疾病、指导临床、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及研究该民族起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新疆阿克苏地区维族与汉族女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将30例维族女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维族组,30例汉族女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汉族组.自拟一般资料统计表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定生活质量,并对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维族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总的生活质量维度分均显著低于汉族组(P<0.01).结论 维族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汉族,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医疗服务、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系统是影响维族妇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胆囊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后再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两个乡18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依据该地区人口学资料,计划按人口比例1/28随机调查800人,应用统一制定的新疆地区胆囊疾病危险因素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同时预约腹部B超检查肝脏和胆囊。结果:803名居民参加调查问卷填写,其中资料完整者609名成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应答率为75.8%。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胆囊疾病的患病率为79.3%,其中单纯急或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及胆固醇沉积或结晶的患病率分别为57.1%、13.8%、7.4%、1.0%。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锡伯族胆囊疾病的危险因素为BMI≥25 kg/m2、不吃或偶尔吃早餐、睡眠时间短及饮茶习惯(OR值分别为4.221,3.500,3.219,2.401,P值均<0.05)。结论: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人群中胆囊疾病的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胆囊疾病的发生与肥胖、不吃或偶尔吃早餐、睡眠时间短和饮茶习惯有关,而与性别和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7年住院的516例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资料,探讨维、汉两民族PTE患者危险因素构成特点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至2010年7年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①共纳入资料完整的PTE患者516例,其平均年龄57.5±14.8岁。其中汉族360例(69.8%),平均年龄63.5±15.5岁;维吾尔族156例(30.2%),平均年龄52.8±14.3岁。汉族PTE患者高峰年龄在70岁以上,维吾尔族PTE患者高峰年龄为60~69岁。②维、汉两民族PTE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维、汉两民族PTE患者较常见的基础病因和获得性危险因素为年龄≥40岁(87.0%),其次为肥胖(70.5%)、既往栓塞史(60.9%,包括DVT、PTE、脑梗塞、心肌梗死)及高脂血症(38.0%)。维吾尔族PTE人群的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中肥胖多见(79.5%),而汉族人群是吸烟(37.8%)。结论年龄≥40岁、肥胖、既往栓塞史及高脂血症可能是PTE患者较常见的获得性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维吾尔族PTE人群肥胖较多见。本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58.
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慢性乙望肝炎患者病毒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壮药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毒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将24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次,1;L,/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花香莲解毒方,两次/d,疗程为48周。分别观察治疗12周、24周、48周两组患者在病毒学、生存质量(QOL)、慢性肝病量表(CLDQ)评分情况。结果:①病毒学方面:从治疗12周始,治疗组HBVDNA下降的对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24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65.48%(74例)、82.3%(92例),对照组为51.78%(58例)、70.53%(79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8周,两组患者总的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24周、48周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2.12%(25例)、43.36%(49例)、57.52%(65例),对照组为11.61%(13例)、21.4%(24例)、32.14%(36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QOL方面:治疗24周,治疗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治疗48周治疗组在总的生存质量、总的健康状况、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CLDQ评分方面:治疗24周,治疗组患者在乏力、情感功能、焦虑三方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48周治疗组患者在乏力、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焦虑四方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不良事件: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腹痛、恶心;研究期间共发生磷酸肌酸激酶(CK)升高9例,发生率为4%。结论: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能显著提高其对HBVDNA的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福建省畲族人群和汉族人群结核病患者分支杆菌DNA指纹特征,探讨畲族人群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基于IS6110的PCR分型方法,对我省10个畲族乡镇调查点分离的50例畲族人群结核菌株和50例汉族人群结核菌株进行检测,用Gel-Pro analyzer4.0软件和NTSYSpc2.10e软件对DNA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00株结核分支杆菌共分为4个主要类型,其中Ⅰ型(北京基因型)59株占59%,Ⅱ型38株占38%,Ⅲ型2株占2%,IV型为1株占1%。汉族病例菌株指纹为Ⅰ、Ⅱ型,以I型为主,占80%,畲族为Ⅰ、Ⅱ、Ⅲ、Ⅳ型,以II型为主,占56%;经χ2分析,两族病例菌株指纹的型别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Ⅱ型菌株耐药率(47.4%,18/38)与Ⅰ型菌株耐药率(20.3%,12/59)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畲、汉两族主要基因型不同,汉族人群以北京基因型(Ⅰ型)流行为主,而畲族人群则以非北京基因型(Ⅱ型)为主,该型菌耐药率明显高于Ⅰ型,提示与畲族人群结核病高疫情相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2002~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血吸虫病监测现状。方法人群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学筛查,阳性者再以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粪便检查;耕牛以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查;野鼠用解剖法检查病原。每年春秋两季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螺,对查获的钉螺用压片法和逸蚴法检查有无血吸虫感染。结果2002-2007年当地居民血检28165人,阳性417人,阳性率1.5%,粪检5718人无感染者;在流动人口监测中查出11例外源性病人;耕牛粪检21820头,解剖野鼠13894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累计查螺面积12095.1hm^2,查出3处残存螺点,面积分别为2.1、1.3、3.3hm^2;分别检查钉螺1518、4640只和1785只,并检查和走访螺点周围居民、检查耕牛,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人和动物。结论广西区血吸虫病监测成效明显,但工作量大,监测策略可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