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9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105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460篇
预防医学   396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03篇
  1篇
中国医学   157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大剂量云南白药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剂量云南白药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疗效及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将2000年9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04例各种原因引起的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病人作为对照组,选择2002年1月~2003年2月的9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病人作为实验组。两组在常规止血药治疗基础下,实验组加用冰盐水、云南白药局部治疗,对照组加用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及凝血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显效62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31例,无效49例,总有效率52.9%。两组疗效比较,字2=10.6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云南白药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能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加速凝血酶生成等,从而缩短了凝血过程,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贵州省2017-2019年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等位基因型别特征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为贵州省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贵州省毕节市、安顺市、仁怀市和威宁县4个国家级结核病耐药监测点2017-2019年分离的52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基于7个管家基因位点(recX、rpsl、rmlC、rpmG1、mprA、gcvH、ideR)的MLSA技术进行ST分型。选用异烟肼(INH)、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FP)、卡那霉素(KAM)和氧氟沙星(OFX)6种抗结核药物对52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菌株耐药与ST型别的相关性。结果52株结核分枝杆菌经MLSA分为11个ST型,其中优势ST型为ST11型(占32.7%)、ST1(占23.1%)和ST5型(占15.4%)。药敏试验显示,52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42.3%(22/52),其中单耐药率为15.4%(8/52),耐多药率为19.2%(10/52),多耐药率为3.8%(2/52)。基于7个管家基因位点的聚类分析和最小间距图分析结果显示,ST2、ST4和ST6型菌株全部为敏感菌株,ST7和ST8型菌株均为多耐药菌株,ST9型菌株均为耐多药菌株,其余ST型由耐药和敏感菌株构成。结论贵州省2017-2019年结核分枝杆菌以ST11、ST1和ST5型为主,ST型呈现多样性。菌株以单耐药和耐多药为主,ST型与耐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4.
广西疟疾监测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西基本消除和消除疟疾地区疟疾监测措施及其效果,为制订疟疾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学、血清学和昆虫学同步综合监测方法,对监测点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小学生取滤纸血用IFAT测定疟疾抗体水平;半通宵(19:00~22:00)室外人诱捕蚊加早晨(5:00~7:00)50床蚊帐内捕蚊观察叮人率。结果监测点3个乡(镇)平均疟疾发病率和血检疟原虫阳性率2005年分别为0.69/万和0.26%,至2007年均下降为0;小学生年平均疟疾抗体阳性率为0.25%;3年间监测点未发生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早期发现和及时根治传染源是控制疟疾传播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5.
2001年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特点,为制订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省51个县(市)71个流行村,进行人群粪检查病。其中传播未控地区样本村39个,传播控制地区11个村,传播阻断地区21个村。结果 抽取样本村和人群比例为全省疫区村的1.2%和1.28%,人群查病受检率占应检对象95%以上,体检实检率超过30%。全省平均人群粪检阳性率和人群感染度(EPG)分别为4.18%,1.44。发层人群粪检阳性率和感染率,未控制地区居民分别为4.77%,1.65,其中湖沼垸内亚型为4.99%,1.86,湖沼洲滩亚型为3.97%,0.82,山丘丘陵亚型为2.72%,0.19。 传播阻断地区粪检阳性率,感染度分别为0.26%,0.11和0.32%,0.1。体检各项指标均相应好转。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为0.40%。结论 与1995年全省抽样调查相比,流行区居民感染率下降41.86%,其中未控制地区居民感染率下降45.88%,传播控制地区下降26.53%,传播阻断地区下降32.65%,推算全省病人数下降14.97%,病牛数下降65.66%。  相似文献   
76.

Backgroun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malignancy arising from the liver. Fibulin-1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involved in various cancers, however, its role in ICC remains unclear.

Methods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and potential molecular mechanism of Fibulin-1 in ICC,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bioinformatic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data in the 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sets and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database.

Results

Fibulin-1 expression was overexpressed in ICC tissues compared with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and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unfavorable overall survival. Moreover, similar genes were identified by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 and microarray data set. Next, functional and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Fibulin-1 was overrepresented in the pathways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organization and angiogenesi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tumor progression and potential for metastasis.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gene sets of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TGF-beta signaling pathway and angiogenesis were enriched in tissues with high Fibulin-1 level. Furthermore, Fibulin-1 silencing suppressed the ability of ICC tumor cells to form colonies and siFibulin-1 repressed the endogenous protein level of p-AKT.

Conclusion

Collectively,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Fibulin-1 overexpression may play key roles in the carcin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ICC via regulation of tumor-related pathways.  相似文献   
77.
云南省疟疾漏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目前云南省疟疾漏报的实际情况。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疟史进行问卷调查。高、中、低乡 (镇 )中各随机抽 1个乡 (镇 ) ,在抽到的乡 (镇 )内 ,按同样的方法从高、低度流行区行政村中各随机抽取 1个行政村为调查点 ,调查对象为行政村内所有居民 (含外来人口 )。 结果 在 4个县 (市 )共调查 3 0 5 80人 ,初步查明居民中疟疾病例漏报率为 88.8% (95 %CI 87.7%~ 89.3 % ) ,其中个别行政村几乎 10 0 %漏报 ,低疟区漏报最严重达 96.4% ,医疗机构的疟疾漏报数是疫情报告数的 5倍 ,漏报率为 80 .2 % ,而私立医院漏报数是疫情报告数的 70 .8倍 ,漏报率达 98.6%。 结论 云南省疟疾漏报严重。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了解亚洲无钩绦虫病流行因素及流行环节,掌握流行特征,探索综合防治方法。 方法 选择带绦虫病流行区兰坪县河西乡箐花村和三界村为防治试点,开展亚洲无钩绦虫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药物驱虫及健康教育(箐花村)等措施控制亚洲无钩绦虫病。 结果 病史访问 2 214 人, 查到近期排亚洲无钩绦虫节片者 886 人,感染率分别为箐花村42.12%(489/1161),三界 37. 70% ( 397/1053 )。未发现有癫痫病史者和皮下结节者。人群感染率,男性38.55%,女性 41. 44%,差异无显著性;最小感染年龄为 9 个月,最大 90 岁; 30 ~ 50 岁组感染率最高,在 55. 99% ~60.66%之间;普米族居民感染率为46.69%,高于其他民族;农民感染率为 51.77%,高于其他职业人群。饮食习惯调查,生食猪肝者占调查人数的95.12%,感染率为41.55%,显著高于不生食猪肝者(6.48%)。不同牲畜饲养户亚洲无钩绦虫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χ2=299.266,P<0.01)。3年累计复查7 771人次,驱虫3 285人次,药物驱虫治愈率分别为驱绦胶囊82.50%(509/617),吡喹酮75.00%(150/200)。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箐花村居民生食猪肝者所占比例从防治前的95.95%下降至36.32%,厕所普及率从 1.48%上升至 39.41%,亚洲无钩绦虫人群感染率从 42.12%下降至17.67%。三界村防治后上述指标无显著变  相似文献   
79.
湖南省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史上占据了特殊地位,不但是我国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也是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不同阶段出成绩、出经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湖南省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持续推进家畜传染源控制、人群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及血防机构能力建设"四大工程",取得了显著血防效益,实现了防治与科研结合、科研为现场服务的理念,从防治实践中创造了一批血防模式,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了"湖南经验"。今后仍需贯彻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原则,坚持科学防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继续强化以"以传染源控制为主、钉螺控制并重"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保障经费投入、提高防治队伍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医防结合新模式,早日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调查嗜人按蚊传疟作用 ,为嗜人按蚊分布区媒介监测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在随州市曾都区严家畈村选择 9个自然村应用寄生虫学和昆虫学方法进行调查。估算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和临界叮人率。 结果  2 0 0 1年 7~ 8月居民带虫发病率 0 .6 5 %。小学生带虫率 0 .5 1% ,荧光抗体阳性率 5 .0 5 %。在观察区搜捕到嗜人、中华、微小 3种按蚊。嗜人按蚊密度及组成在人房内占优势 ,平均叮人率 0 .9892 /人·夜 ,吸人血指数为 0 .5 0 ,媒介能量为0 .94 4 8,是中华按蚊的 6 .5 2倍 ,嗜人按蚊临界叮人率为 0 .2 82 3,而实际叮人率是它的 3.5倍。 结论 嗜人按蚊是当地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 ,提示临界叮人率在媒介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