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9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105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462篇
预防医学   398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03篇
  1篇
中国医学   157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穿支蒂皮瓣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皮瓣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以来临床应用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5~79岁。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臀部、骶旁或腰动脉的皮穿支为血管蒂的轴型穿支蒂皮瓣移位修复臀骶部褥疮、溃疡及外伤性软组织缺损创面。切取皮瓣达6cm×5cm~19cm×11cm,穿支血管口径1.3~2.1mm,游离穿支血管蒂长度为2.5~4.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伤口期愈合。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溃疡无复发。结论穿支蒂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不损伤臀部肌肉,供区无需植皮,是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湖北省并殖吸虫病的流行现状。方法 选取湖北省兴山县、恩施市、郧西县、保康县、南漳县、随县、竹山县、巴东县8个县(市)作为监测点,开展主动监测。包括采集溪蟹检测囊蚴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群血清并殖吸虫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结果 2012—2017年在8个监测点共调查3 561人,总体阳性率1.42%(52/3 651),男性阳性率1.22%(21/1 716),女性阳性率1.68%(31/1 8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7,P>0.05),其中兴山县4次调查共1 128人,阳性率2.57%(29/1 128);共调查溪蟹760只,平均重量9.81 g,阳性率25.00%(190/760),感染度7.15个/只,其中兴山县共调查340只,阳性率27.94%(95/340)。结论 湖北省并殖吸虫病的传播流行风险依然存在,应持续开展监测防控和健康教育宣传,以免出现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云南白药乙醇对长春酰胺血管外渗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为了探讨长春酰胺(VDS)静渗的防护方法,将16只新西兰白兔制作成VDS静脉外渗模型,注射部位用白药加50%乙醇湿敷,与50%硫酸镁湿敷作对照,前者效果显著优于后者(均P<0.01)。证实云南白药乙醇的防护效果后,于197年7月至2000年6月应用于临床15例VDS静脉外汉的肿瘤病人(观察组),与1996年1月至1997年6月采用50%硫酸镁湿敷的6例VDS静脉外渗者(常规组)对比。结果常规组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提示云南白药加50%乙醇湿敷对VDS静脉外渗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泛影葡胺-云南白药胶浆选择性支气管灌注对支气管扩张症咯血的治疗作用及其造影效果。方法 将30例经临床、胸片和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的慢性反复咯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分别作泛影葡胺一云南白药胶浆选择性支气管灌注治疗和造影,或仅作内科保守治疗,分别随访5年。结果 实验组15例造影全部成功;其止血效果及5年内复发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泛影葡胺-云南白药胶浆对支气管扩张症咯血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和缓解复发作用,同时也是一种较理想的支气管造影剂,具有进一步研究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湖南省2013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的基本特征,为减少儿童死亡、保护儿童健康,制定儿童生存、发展、保护战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省各市州2013年5 747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湖南省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构成及死亡的特征,应用卡方检验分析湖南省各市州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的差异。结果:1)2013年湖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nder-5 mortality rate,U5MR)为7.00‰;2)线性趋势卡方检验表明2002至2013年近10年内湖南省U5MR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3)2013年湖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溺水所占比重最大,为13.35%,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肺炎及意外窒息,所占比重依次为12.65%,11.66%,10.82%和8.13%;4)卡方检验表明:2013年湖南省各市州U5MR存在差异(χ2=163.185,P<0.05)。结论:2013年湖南省U5MR较之前明显下降;2013年各市州U5MR存在差异;2013年湖南省城市与农村的U5MR也存在差异;2013年湖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溺水所占比重最大,肺炎所占比重是第4位。  相似文献   
16.
疟疾是危害海南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且因气温全年皆适宜按蚊生长和疟原虫子孢子在蚊体内的发育和繁殖,故当地疟疾终年传播无休止期。1956年全省疟疾调查显示,居民疟原虫带虫率及脾肿率分别为40.3%及69.6%。自1959年开始在全岛开展大规模抗疟,1969年,海南省疟疾发病率为159.2/万,此后发病率持续下降,至1977年下降至30.5/万,1978年发病率上升1倍多,为63.44/万,此后虽个别年份发病率有所上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至1999年,疟疾年发病率降至4.57/万。2010年,海南省按照国家的《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开展消除疟疾工作,病例数持续减少,并在2012年首次实现无本地报告疟疾病例,至2014年,海南省连续3年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2014年屯昌县、文昌市陆续通过了省级消除疟疾考核。2010—2014年,市县级政府合计拨付1 403.39万元用于开展消除疟疾工作。近几年海南省开展消除疟疾的主要工作内容是:1发热病人血检;2病例报告、治疗、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置;3技能培训;4健康教育等。2010—2014年,每年血检率达1.28%~2.05%。所有网报病例均严格按照1-3-7模式开展防控措施,防止二代病例出现。足够的经费投入保障了大规模培训专业人员及群众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2010—2014年培训疟疾防治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及检验人员共16 854人次,发放各式健康教育资料共170多万份。虽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在消除疟疾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很多的困难与挑战。首先是部门间合作机制有待加强;第二是输入性病例造成的威胁;第三是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尚未解决;第四是基层疟防人员有所削弱;第五是宣传力度仍然不够。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建国初期,河北省疟疾年发病率在19.88/10万~74.51/10万之间,60年代和70年代曾有两次疟疾暴发,发病率分别高达368.38/10万和493.39/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河北南部的部分地区。经过三十多年有组织大规模的抗疟行动,疟疾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1987年后,全省疟疾病例报告数基本在几例至几十例之间。自2010年《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完成各项工作指标,达到消除疟疾目标要求。按照行动计划分类要求,当时全省172个县(市、区)全部为三类县,到2015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累计报告全省疟疾病例273例,经证实全部为境外输入疟疾病例,未发生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于2014年各设区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局)组织完成对所辖县(市、区)消除疟疾县级考核,2015年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完成对所辖设区市的消除疟疾市级评估。在《行动计划》实施中,河北省成安县和任县消除疟疾国家试点县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消除疟疾工作意义重大,引领全省消除疟疾工作不断深入推进,于2015年11月,通过国家卫计委和质检总局联合开展的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中期评估。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河北省消除疟疾工作完成情况,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今后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报道2016年4月17日由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并被确定为云南省最后一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的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置及后续追踪等相关情况,为云南省到达消除疟疾目标提供充分有力的证据。患者王某某,男,3岁,散居儿童,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龙盆村龙盆一社。父亲是农民,母亲是当地村医,父母表示患儿从出生至今无到过缅甸或本省、本县其他高疟区的流动居住史。因发冷、发热、出汗5 d,于2016年4月15日到盈江县疾控中心就诊,疟原虫抗原快速诊断试剂(RDT)检测阳性,血涂片镜检检出单纯间日疟原虫,经盈江县和德宏州两级镜检复核确认为间日疟。后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镜检和疟原虫核酸(PCR)复核确认为间日疟。在2016年4月18日—2019年12月31日,在疫点处置后开展8次主动病例侦查进行纵向追踪,共血检588人次,未发现阳性。2016年6—9月开展2次媒介调查,未捕获传疟媒介。同时对全省报告的1 032例和外省报告的7例云南籍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审查和复核,均排除本地感染,对全省开展的6 105次各级的消除疟疾工作督导检查,均未发现病例的漏报、瞒报和漏诊现象,抽检复核 5 251张阴性血片,阴性符合率100%。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和《消除疟疾技术方案》病例和疫点分类标准,最终判定该病例为云南省最后一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2019年10月,国家消除疟疾专家组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全国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研讨会,确认该病例为中国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贫血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贫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共95例。依据是否贫血分为2组:贫血组(n=47)和非贫血组(n=48)。对比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相关因素对贫血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的价值。结果 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FGF-23、Gal-3、尿素氮、胱抑素C、肌酐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与FGF-23(r=-0.470)、Gal-3(r=-0.379)、尿素氮(r=-0.330)、胱抑素C(r=-0.319)、肌酐(r=-0.282)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GF-23(OR=1.02,95%CI 1.011~1.030)、Gal-3(OR=1.05,95%CI 1.004~1.102)和尿素氮(OR=1.23,95%CI 1.030~1.481)是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GF-23对贫血具有良好的预期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 0.742~0.909)。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FGF-23和Gal-3水平与Hb呈显著负相关,血浆中FGF-23、Gal-3及尿素氮水平的增高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加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粉在宫颈冷刀锥切(CKC)术中宫颈创面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患者采用CKC治疗,并随机分为术后缝合组(对照组)60例和非缝合采用云南白药粉填塞组(观察组)61例.对照组CKC术后创面电灼后改良Sturmdorf法缝合成形;观察组创面电灼后用云南白药粉4 g喷洒并纱条填塞.至少随访2年.观察术后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平均阴道排液时间及继发出血、宫颈感染和宫颈狭窄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历时、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平均出血时间、平均阴道排液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后继发出血5例(8.2%),对照组4例(6.6%);无显著性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宫颈感染和宫颈狭窄.结论:CKC术不缝合创面、电灼后云南白药粉喷洒并纱条填塞止血,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再出血的发生率低,不增加术后感染与宫颈管狭窄等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