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06篇
  免费   784篇
  国内免费   630篇
耳鼻咽喉   171篇
儿科学   265篇
妇产科学   226篇
基础医学   3536篇
口腔科学   677篇
临床医学   1731篇
内科学   2594篇
皮肤病学   209篇
神经病学   1194篇
特种医学   472篇
外科学   3223篇
综合类   2075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384篇
眼科学   246篇
药学   1477篇
  3篇
中国医学   364篇
肿瘤学   87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376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1094篇
  2015年   724篇
  2014年   996篇
  2013年   998篇
  2012年   906篇
  2011年   1110篇
  2010年   920篇
  2009年   1022篇
  2008年   1197篇
  2007年   1149篇
  2006年   1095篇
  2005年   1029篇
  2004年   776篇
  2003年   682篇
  2002年   497篇
  2001年   424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34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25篇
  1976年   24篇
  1973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探查乳腺肿瘤组织中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表达,并比较乳腺恶性肿瘤组织与良性纤继腺瘤及正常组织中PAI-1的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确定了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及瘤旁正常组织中PAI-1的分布;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提取液中PAI-1的活性;用图象分析的方法对组织切片上的PAI-1进行灰度定量。结果:PAI-1主要分布在乳腺正常腺上皮细胞、瘤上皮细胞和腺癌细胞的胞浆中,但恶性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癌旁纤维组织也有染色。癌组织中PAI-1的活性(P<0.001)和含量(P<0.005)均高于良性乳腺纤维腺瘤及瘤旁正常组织。结论:PAI-1在乳腺恶性肿瘤组织中明显升高,PAI-1的检测可能为临床乳腺肿瘤的诊断、预后提供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骨粉复合构建的可塑形组织工程骨修补兔颅骨缺损后的形态学变化和成骨效果.方法2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n=20)、B(n=8)两组,手术在兔颅顶骨矢状缝两侧分别各建立一个直径1cm的圆形全层缺损,用两种方法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骨粉和藻酸钙凝胶、骨粉分别构建组成可塑形的组织工程骨复合材料,分别填补修复A组兔颅骨左右两侧的缺损,B组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大体、组织学、X线观察材料的形态变化、成骨情况,并对X线片和组织学切片进行评分.结果材料植入后,局部未见红肿、积液、渗出等异常反应.①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骨粉组修补后12周颅骨缺损基本被硬性组织所修复,镜下见修复材料大多被骨组织替代,骨粉基本被吸收,有块状凝胶残留其中,组织学评分为(5.50±1.00).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有高密度骨痂影存在,布满整个缺损区,X线片评分为(3.25±0.95).②藻酸钙凝胶-骨粉组修补后12周部分颅骨缺损被硬性组织所修复,镜下见修复材料部分转变成骨组织,骨粉基本被吸收,有凝胶残留其中,组织学评分为(3.25±1.50).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有高密度骨痂影存在,主要分布在缺损区的边缘部位,X线片评分(2.25±0.25).③空白对照组骨缺损主要被膜样纤维组织修复,在紧邻骨缺损边缘处有硬性组织形成,镜下见修复组织边缘有骨组织存在,中央大部为膜状致密纤维组织,组织学评分为(1.50±0.50),X线片仅见靠近骨缺损边缘的部位存在致密骨痂影,X线片评分为(1.00±0.57).结论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骨粉构建的可塑形组织工程骨可根据颅骨缺损的形态进行塑形填补,在体内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达到对兔颅骨缺损的骨性修复,但部分藻酸盐凝胶吸收缓慢,手术后12周仍不能满意吸收.  相似文献   
74.
骺板软骨细胞复合三维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将骺板软骨细胞复合三维支架经体外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效果及其生物学特点. 方法将3周龄幼兔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与液态的生物凝胶混合,接种于聚磷酸钙纤维/L-聚乳酸(CPPF/PLLA)三维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组织块,连续培养4周.行大体、倒置显微镜及组织学、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光镜观察,定量检测硫酸糖胺多糖(GAG)含量. 结果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块在培养过程中能保持其初始外形,种子细胞呈稳定的三维均相分布,外观逐渐呈乳白色、半透明,硬度亦不断增加.培养1周有软骨细胞陷窝形成,2周后形成富含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具有典型软骨组织结构的工程化软骨,且Ⅰ型胶原逐渐转为阴性.4周时构建软骨的组织结构与天然骺板软骨相类似,硫酸GAG含量平均为天然骺板软骨的34%以上. 结论骺板软骨细胞复合三维支架体外培养可生成典型软骨,且可形成类似天然骺板软骨的组织结构,能满足修复骺板缺损的基本要求.体外培养1~2周可能是植入体内修复骺板缺损的较佳时机.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阶段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变化及BMP-2对其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测定第3代和第18代细胞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活性;测定BMP-2对不同培养时间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测定rhBMP-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细胞传至第18代后,分泌的骨钙素(OC)水平及ALP活力明显降低,与第3代细胞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3代细胞在rhBMP-2的诱导下,分泌的OC水平及ALP活力在原基础上进一步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第18代细胞在rhBMP-2的诱导下,分泌的OC水平及ALP活力在原基础上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rhBMP-2诱导组与对照组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的传代次数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rhBMP-2对细胞增殖无影响。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能力下降,rhBMP-2促进其成骨的能力亦下降。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系膜细胞,分别用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s)及未经糖化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处理,以常规培养的肾系膜细胞作为对照,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AGEs对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PAI-1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AGEs对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ELISA测定条件培养基中FN、Ⅳ型胶原及PAI-1蛋白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系膜细胞PAI-1 mRNA的表达。结果:与相应浓度的BSA比较,AGEs(0—200mg/L)对系膜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不同程度地刺激系膜细胞FN、Ⅳ型胶原、PAI-1蛋白的产生。RT—PCR检测显示,给予AGEs(100mg/L)的系膜细胞PAI-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AGEs促进系膜细胞PAI—1的表达,提示AGEs通过上调PAI-1的表达而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寻求一种敏感的、无创的CHD诊断方法。方法选择胸闷或胸痛怀疑CHD患者40例,应用TDI测量静息状态(Rest)下前壁中段收缩峰值速度(Vs),以及多巴酚丁胺峰值负荷状态(Peak)下前壁中段Vs,同时测量静息心率和负荷心率;所有入选对象均进行冠脉造影,并根据左前降支狭窄程度是否大于等于50%分为左前降支狭窄组(LST组)与左前降支非狭窄组(non-LST组)。分别比较Rest和Peak前壁中段LST组与non-LST组平均Vs差别等。结果Rest前壁中段LST组与non-LST组Vs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Peak前壁中段LST组与non-LST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DSE结合TDI是诊断冠心病有价值的定量分析方法。DSE在诊断CHD时的敏感性、准确性明显优于静息状态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78.
组织工程学--21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工程学是近20年来医学生命科学领域最具进展与挑战性的前沿科技领域之一,被誉为“一场意义深远的医学革命”、“再生医学的新时代”,标志着复制再生组织与器官的时代的来临!由于它具有修复创伤、重建功能、挽救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所特有的优势及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而倍受国际学术界及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支持。目前国际上组织工程皮肤、组织工程软骨已有产品面世,并得到美国FDA的批准,国际上已成立了近百家组织工程公司,我国多家大学、研究单位亦相继成立了组织工程研发中心或组织工程公司。目前不但可以构建组织工程化组织,而且复杂生命器官组织工程化构建亦已在国内外积极展开,同时,一些组织工程化组织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可喜的临床疗效,显示出组织工程技术可喜的局面、巨大的生命力与宏伟的远景。然而,组织工程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跨领域、多学科参与合作的边缘学科,目前的工作仅仅是初始,还有大量基本科学问题尚待阐明,大量技术难题尚待攻克;光明与困难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应不失时机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迎接挑战,全力打造组织工程技术的新时代,使组织工程技术能够尽早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79.
GM1 ganglioside is believed to be important in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neurons from injury. The present study assesses the ability of GM1 to repair or prevent the damage of dopamine neurons caused by the neurotoxin 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MPP+). Treatment of mesencephalic cell cultures with 2.5 μM MPP+ resulted in the loss of 30% of tyrosine hydoxylase (TH) immunoreactive neurons. In contrast, cultures administered 100 μM GM1 ganglioside for 3 days after toxin treatment contained nearly control numbers of TH+ neurons (97%). This reparative effect of GM1 was reflected in parallel increases in TH enzyme activity, dopamine and dopac levels. Cultures sustaining greater insult from higher doses of MPP+ (5.0–10.0 μM) did not benefit from ganglioside treatment, suggesting that rescue by GM1 depended on the degree of initial damage to cells. Moreover, the timing of ganglioside treatment was critical; pretreatment with GM1 alone did not prevent or attenuate the damage caused by subsequent incubation in 2.5 μM MPP+.  相似文献   
80.
Summary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resence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cessing enzymes in matrix vesicles produced by rat costochondral resting zone and growth zone chondrocytes in culture. Optimum procedures for the extraction of each enzyme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Enzyme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chondrocyte plasma membrane microsomes was used for comparison. There was a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nzyme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cartilage zone from which the cells were isolated. Acid and neutral metalloproteinase (TIMP),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betaglucuronidase were highest in the growth zone chondrocyte (GC) membrane fractions when compared with matrix vesicles and plasma membranes isolated from resting zone chondrocyte (RC) cultures. There was a threefold enrichment of total and active acid metalloproteinase in GC matrix vesicles, whereas no enrichment in enzyme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RC matrix vesicles. Total and active neutral metalloproteinase were similarly enriched twofold in GC matrix vesicles. TIMP,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betaglucuronidase activities were highest in the plasma membranes of both cell types. No collagenase, lysozyme, or hyaluronidase activity was found in any of the membrane fraction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matrix vesicles are selectively enriched in enzymes which degrade proteoglycan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enzymes are found in matrix vesicles produced by growth zone chondrocytes, suggesting that this may be a mechanism by which the more differentiated cell modulates the matrix for calc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