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9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52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42篇 |
临床医学 | 78篇 |
内科学 | 190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591篇 |
综合类 | 144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药学 | 50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2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2~ 2 0 0 1年施行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伴脾切除术 32 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中 4 3例 (13 1% )术后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 3例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中 ,1例发生感染性门静脉炎死亡 ,其余均康复出院。单纯行脾切除或脾切除加断流术患者 138例 ,血栓形成 2 6例 (18 8% ) ;行脾切除加分流术患者 191例 ,血栓形成 17例 (8 9% )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8 4 4 ,P <0 0 1)。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升高 ,且与选择不同术式导致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手术操作规范化、术后动态监测血小板总数、常规彩超检查及早期行抗凝祛聚疗法是防治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2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治疗的远期疗效 ,探讨围手术期的特殊处理。方法对 1 974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0 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依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结果术后并发症 1 8例 (8 9% ) ,远期随访 1 89例 ,有效组 1 5 9例 ,(其中显效 96例 ,良好 6 3例 ) ,无效组 30例 ,远期死亡 6例 (3 2 % )。术后血小板上升速度 1周内≥ 1 0 0× 1 0 9/L者共 1 1 8例 ,有效组 1 1 0例 ,占有效组 6 9 2 % ,无效组 8例 ,占无效组 2 6 7% (χ2 =1 9 4 5 ,P <0 0 1 ) ;术后血小板上升峰值≥ 2 0 0× 1 0 9/L者 5 6例 ,有效组 5 4例 ,占有效组 34 0 % ,无效组 2例 ,占无效组 6 7% (χ2 =9 0 3,P <0 0 1 )。脾脏病理定量检查与术后远期疗效相关。结论 术后 1周内血小板≥ 1 0 0× 1 0 9/L或血小板峰值≥ 2 0 0× 1 0 9/L者均预示脾切除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施行的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例中转开腹,2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230~380 min,平均290 min;术中失血量300~1 500 mL,平均620 mL;术后禁食1~3 d,平均2 d;术后住院时间8~14 d,平均10 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对机体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单孔腹腔镜( SILS )与传统多孔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安全及可行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MEDLINE、SCI、CNKI、WanFang Data 和 The cochrane Library,收集单孔与多孔腹腔镜脾切除术的随机或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检索时限截止到 2012 年 12 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 RevMan 5.0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纳入 4 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共 104 例患者.Meta 分析显示两组手术时间 ( MD = -1.08;95%CI = -37.24 to 35.07;P = 0.95 ),术中出血量( MD = -88.57;95% CI = -211.48 to 34.33;P = 0.16 ),住院天数( MD = -0.10;95% CI = -0.69 to 0.49;P = 0.73 )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存在局限性,上述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 RCT 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为2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助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67~237 min,平均187 min;术中出血量467~1 820 ml,平均510 ml;术后住院7~16 d,平均9.7 d;术后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安全、微创、可行,明显降低了复杂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及风险,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防止术中大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16例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意外损伤周围脏器或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从而被迫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60~210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量20~400 ml,平均163 ml。3例脾外伤患者回输自体血800~1500 ml,3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因术前贫血与凝血异常分别输红细胞悬液600 ml、冰冻血浆400 ml;1例脾血管瘤患者术后并发脾窝包裹性积液,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治愈;1例脾功能亢进症患者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予以融栓抗凝治疗恢复。均于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24 h拔除胃管并进全流质饮食,术后住院5~14 d,平均7.3 d。结论: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美容、患者康复快等优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闫慧明|贾彬|张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6):700-703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15年中行脾切除术治疗难治性ITP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术前有无出血、术前对激素的反应、脾脏是否肿大、术后血小板峰值与脾切除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62例中,显效34例,良效13例,进步10例,无效5例;有效率(显效+良效)为75.8%.性别和脾脏是否肿大与脾切除术疗效无关(均P>0.05);有无出血症状、年龄、术后血小板峰值、骨髓巨核细胞数等因素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对激素的反应及术前血小板计数对脾切除疗效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对激素的反应及术前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脾切除术的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患者行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16例行完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外周血血小板数值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腹腔镜组成功完成手术12例,中转开腹4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15±77) min和(291±31)min,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2,P=0.384;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09±216) ml和(980±402) 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5,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和3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4,P=0.52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3)d和(17±8)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9,P<0.01.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有效,具有出血少、痛苦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脾切除对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2/3肝切除组(PHx组),肝切除加脾切除组(PHx +Sp组).85只大鼠中30只用于测定门静脉压力,55只用于分析细菌移位、血浆内毒素、血浆D-乳酸、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功能.结果 PHx组门静脉压力(13.34±0.64) cmH2O(1 cmH2O=0.098 kPa)显著高于SO组(7.64±0.44) cm H2O和PHx+ Sp组(10.30±0.69) cm H2O(P<0.01).PHx组的细菌移位率高于SO组(65.00%比6.67%;P <0.01),也明显高于PHx+ Sp组(25.00%;P <0.05).大鼠血浆内毒素中位数SO组为0.00 ng/L,PHx组为4.05 ng/L,PHx +Sp组为1.47 ng/L(P <0.01).血浆D-乳酸在SO组和PHx+ Sp组也较PHx组低(分别为1.68、23.36、39.09 g/L,P<0.01).结论 脾切除能降低肝大部分切除大鼠门静脉压力,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脾切除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治的陷阱和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223例,其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史病人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1±4)岁,26例病人均有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腹痛(。100%),恶心、呕吐21例(80.8%),腹泻18例(69.2%),血便15例(57.7%),肠梗阻21例(80.8%),腹腔血性渗出液22例(84.6%),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26例病人中,入院时误诊22例,误诊率84.6%,CT确诊12例,剖腹探查手术确诊14例;行抗凝治疗治愈4例,手术切除坏死肠管22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1例。结论脾切除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无特异性,存在诸多陷阱和误区,误诊率高,医生对本病的深刻认识和重视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