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1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95篇
基础医学   341篇
口腔科学   87篇
临床医学   261篇
内科学   865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210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209篇
综合类   316篇
预防医学   1504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05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6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北京市居民吸烟行为及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北京市城近郊区15-70岁居民6000人为研究对象,人户询问调查居民吸烟情况及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吸烟率为39.07%,初始吸烟平均年龄为19.52岁,且开始吸烟年龄越小,成年后吸烟剂量越大;吸烟主要原因为好奇和社交需要的占三分之二以上。经多因素分析,男性、低文化程度、有不幸婚史、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缺乏等皆是吸烟的危险因素,建议北京市应加大力度采取控烟措施。  相似文献   
62.
烟草于明初传入中国,起初人们误认为抽烟能治疗许多疾病且有利健康,但后来中国医生通过动物试验以及临床观察,发现长期吸烟有害健康。烟雾中对人体的有害物质主要是火毒、烟油,以及一种无法观察到的能够损伤人体精气的无形物质。吸烟主要影响人体的肺脏且能导致多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63.
To inform New York City’s (NYC’s) tobacco control program, we identified the neighborhoods with the highest smoking rates, estimated the burden of second-band smoke exposure, assessed the early response to state taxation, and examined cessation practices. We used a stratified random design to conduct a digit-dialed telephone survey in 2002 among 9,674 New York City adults. Our main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prevalence of cigarette smoking, exposure to second-hand smoke, the response of smokers to state tax increases, and cessation practices.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ge, racelethnicity, income,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employment status, and foreign-born status) smoking rates were highest in Central Harlem and in the South Bronx. Sixteen percent of nonsmokers reported frequent exposure to second-hand smoke at home or in a workplace. Among smokers with a child with asthma, only 33% reported having a no-smoking policy in their homes. More than one fifth of smokers reported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igarettes they smoked in response to the state tax increase. Of current smokers who tried to quit, 65% used no cessation aid. These data were used to inform New York City’s smoke-free legislation, taxation, public education, and a free nicotine patch give-away program. In conclusion, large, local surveys can provide essential data to effectively advocate for, plan, implement, and evaluate a comprehensive tobacco control program. Dr. Mostashari (the guarantor) mad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ception, design, and supervision of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data, the drafting of the paper, critical revisions of the paper for important intellectual content, and the acquisition of data and funding for this research. Dr. Kerker mad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data, the drafting of the paper and critical revisions of the paper for important intellectual content. Ms. Hajat mad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acquisition of data and critical revisions of the paper for important intellectual content. Dr. Miller mad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ception of this paper and critical revisions of the paper for important intellectual content. Dr. Frieden mad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ception, design, and supervision of this paper and critical revisions of the paper for important intellectual content.  相似文献   
64.
长期吸烟对心血管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比吸烟与非吸烟正常人群的心血管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差异,探讨长期大量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护仪,检测了65名健康成年人心血管功能;同时测定了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与非吸烟者相比,长期大量吸烟者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心作功量(LCW)显著降低(P<0.05);体循环血管阻力(SVR)明显增大(P<0.05);TC显著增高(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每搏量(SV)、搏出指数(SI)及TG变化较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大量吸烟者虽尚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其静息心功能已明显下降,体循环血管阻力显著增大,应引起吸烟者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 -1(TIMP -1)在戒烟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吸烟肺气肿大鼠模型 ,5 0只雄性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 4月、6月对照组和吸烟 4月、6月组、戒烟组 (每组 10只 )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TIMP -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IV型胶原在肺内的表达。结果 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 ,吸烟 4、6月组MMP -9、TIMP -1在肺组织表达均显著上升 ( P <0 0 1) ;与吸烟 4月组相比 ,戒烟组肺组织MMP -9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 ( P <0 0 5 ) ,而TIMP -1表达明显上升 (P <0 0 5 ) ,IV型胶原表达增加 (P <0 0 5 ) ;与吸烟 4月组相比 ,戒烟组血气分析改善。结论 戒烟能阻止阻塞性肺气肿进一步发展 ,可能通过抑制MMP -9和增强TIMP -1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比较接尘、吸烟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 在1989年至1992年广州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基础上对30岁以上、职业接触粉尘和无粉尘接触的80 987名工人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 (1)队列平均年龄43.5岁,职业性粉尘接触率16.3%,吸烟率43.7%,饮酒率33.5%.(2)队列平均随访8年,35人失访,失访率0.04%,总死亡1 593人中,219人死于肺癌,90人死于非恶性肿瘤性呼吸系统疾病.(3)调整相关因素后,相对于不吸烟者,吸烟者肺癌死亡相对危险度(RR)为3.32,是粉尘接触者相对于无粉尘接触者肺癌死亡RR(1.53)的2.2倍.粉尘接触者非恶性肿瘤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RR为2.41,是吸烟者(1.89)的1.28倍.尤其是矽尘接触者,其非恶性肿瘤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RR为5.72,是吸烟者的3.03倍.既接触粉尘又吸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RR增加更明显.(4)男性吸烟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分别随日吸烟量、烟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职业接触粉尘和吸烟均可引致超额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两者存在协同作用.吸烟致肺癌死亡RR高于接尘,而致非恶性肿瘤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RR则低于接尘.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分析广州市青少年吸烟行为影响因素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方法 利用自填式问卷调查2021名初中男生的吸烟相关信息,确证性因子分析构建测量模型,迭代加权虽小二乘法(ERLS法)估计参数,通过评价修正来确定最佳模型。结果 提取了三个环境因素潜变量,即监护人限制、吸烟环境和学校环境。吸烟相关态度只提取一个潜变量。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模型能解释吸烟行为38馆%的变异。对吸烟行为起直接作用的有:吸烟环境、监护人限制、拒烟决心和吸烟态度等。年级、健康知识和学校环境则起间接作用。危险因素排序:吸烟环境(45.76%)〉吸烟态度(19.88%)〉年级(0.44%);保护因素排序:拒烟决心(16.61%)〉监护人限制(10.51%)〉健康知识(3.89%)〉学校环境(2.92%)。结论 健康知识只能通过相关信念而对学生吸烟行为起间接的抑制作用,且贡献比例很低。年级的增长对学生吸烟行为的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青少年控烟不能只限于健康教育,环境因素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8.
吸烟和体质指数与肺癌发病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吸烟和不同体质指数(BMI)水平对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1974、1979和1980年,经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问卷形式对北京首都钢铁公司5137名年龄≥18岁男性工人进行心血管疾病基线调查,于1982、1987、1993和2001年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和不同BM I水平与肺癌发病的关系。结果以1974、1979和1980年资料作为基线,进入队列950、1163和3024人,共5137人。以肺癌发病作为观察终点,共随访了103715人.a,实际随访4986人,失访151人,每个观察对象平均随访20.8a,随访率97.06%。此期间发生肺癌106人,其中97人已死亡,肺癌发病率为102.2/10万人.a。肺癌组年龄、吸烟率、饮酒率均高于非肺癌组,BM I低于非肺癌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了年龄等因素后,大量吸烟可增加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RR),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BM I的增加,肺癌发病率逐渐降低。调整年龄等因素后,吸烟工人中的肺癌发病RR随BM I升高顺序依次为1.00,0.57和0.33;剔除随访5a新发的10名肺癌患者后,吸烟工人的肺癌发病RR依次为1.00,0.52和0.33,均呈随BM I增加而发病危险降低的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按吸烟与否和不同BM I分组,经调整年龄、饮酒情况后,以吸烟+低体重组为参照,不吸烟+正常体重组、不吸烟+超重和肥胖组、吸烟+正常体重组与吸烟+超重和肥胖组肺癌发病R R分别为0.25(95%CI:0.08~0.84,P<0.05),0.16(95%CI:0.04~0.74,P<0.05),0.45(95%CI:0.46~1.24,P>0.05)和0.23(95%CI:0.07~0.77,P<0.05)。结论吸烟和低体重人群增加肺癌发病危险,戒烟和保持正常体重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9.
辽宁省成年居民吸烟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辽宁省不同人群吸烟现状,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辽宁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三类农村四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按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结果共调查8119人,城市4739人,占58.4%,农村3380人,占41.6%;男性3605人,占44.4%,女性4514人,占55.6%。20岁以上人群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分别为30.0%,29.6%,28.7%,13.6%。男性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均高于女性,经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率从20岁~组逐渐上升,50岁~组以后略降。农村吸烟率高于城市,城市女性吸烟率高于农村女性,城市男性吸烟率低于农村男性,经x^2检验,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的人群吸烟率比较,经x^2检验,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烟者中,开始吸烟年龄(中位数)男性为20.0岁,女性为27.0岁,男性早于女性。吸烟量(中位数)男性为17支/d,女性为10支/d,男性高于女性;城市人群为14支/d,农村人群为17支/d,农村高于城市。吸过滤嘴香烟者最多,占74.6%。女性吸过滤嘴香烟者(69.7%)低于男性(75.2%),吸无过滤嘴香烟、手卷烟、烟斗、雪茄者均高于男性。农村人群吸无过滤嘴香烟、过滤嘴香烟者低于城市,吸手卷烟、烟斗、雪茄者高于城市。城市人群复吸率高于农村,经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1.86,P〈0.01);男性复吸率低于女性,经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1.53,P〈0.01)。结论应加强对目标人群和青少年关于吸烟有害的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以及戒烟对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0.
蚌埠市2004年高中生危险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蚌埠市高中生危险行为的变化情况,为采取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10所中学60个班级的3 251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获有效问卷3 044份。对其意外伤害行为、吸烟、饮酒和药物使用、性行为、饮食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情况进行调查,并与2002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3%的学生从不或很少遵守交通规则,13.2%的学生有打架行为,4.1%的学生曾离家出走,1.5%的学生曾有过自杀行为,被老师体罚过的学生占43.0%;23.4%学生曾经吸烟;72.0%的学生曾经饮酒;11.2%的学生曾去过迪厅或舞厅跳舞;有1.2%的学生曾使用过摇头丸;2.4%的学生曾发生过性行为;34.6%的学生认为自己稍胖或很胖;41.9%和69.3%的学生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次数≥1次,47.6%的学生每天喝牛奶≥1杯;40.7%的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12.1%的学生调查前1周上网≥3 d。多数意外伤害行为、吸烟、饮酒和药物使用、性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行为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多数吸烟、药物使用、性行为、上网行为发生率2004年高于2002年,而意外伤害行为和锻炼行为发生率2004年低于200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