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2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52篇
基础医学   245篇
口腔科学   104篇
临床医学   538篇
内科学   699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247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519篇
综合类   1256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532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433篇
  24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362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104篇
  1983年   92篇
  1982年   93篇
  1981年   104篇
  1980年   76篇
  1979年   82篇
  1978年   81篇
  1977年   52篇
  1976年   60篇
  1975年   66篇
  1974年   54篇
  1973年   5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973.
本文就王永炎教授提出"阳(气)虚化风"的中风发病新机制的意象诊疗过程、历代相关研究、风的概念的诠释和西医学相关疾病基础及机制几方面进行阐述。王永炎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在中风病发病之初即表现为气虚甚则阳虚为主的征象,症见肢体松懈瘫软、精神萎靡不振、面色白光白、劳则更甚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而用益气温阳法治疗后改善显著,根据临床病证现象及证治效验的观察,在"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的意象诊疗过程中总结出中风病"阳(气)虚化风"的发病新机制。其不同于历代医家气虚或阳虚中风的理论,而是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疗效支持的基础上,依据其临床基础疾病及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西医学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中风病"阳(气)虚化风"论的提出是从疾病和证候、治疗与验证的过程中形成的中风病发生新机制,是对中风病急性期以"风火痰瘀"为核心证候病机的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974.
本文在近年来炮制学科和饮片产业的传承、创新、发展的基本状况的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中药炮制学科和饮片产业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的分析,从中药饮片的定义以及其传承、创新的内容、方式方面提出了几点见解。旨在抛砖引玉,求得共识,更进一步促进学科和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5.
976.
目的 尝试运用服务接触理论思想探索构建患者满意评价体系内容与结构的方法.方法 通过叙事研究方法采集三甲医院门诊患者就医经历,采用服务接触理论对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确定患者满意的各类触点,这些触点是构建评价体系内容与结构的依据.结果 在医疗服务各环节存在的服务触点有结果、过程、交流与互动3个维度,又再分为人的触点、设施的触点、信息的触点3个方面.这些触点都可成为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是构成患者满意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如候诊环节座椅不够属于就医过程维度的设施触点,就诊环节医生态度冷淡属于交流与互动维度的人的触点,检查环节不能当天取结果属于结果维度的设施触点等.及时找出弱项服务触点并加以整改,将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结论 根据服务接触理论整理出的各类服务触点能为构建合理有效的患者满意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和结构提供依据,叙事研究方法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可作为有效的患者满意度评价工具进行探索性研究阶段的信息收集.  相似文献   
977.
医院住院处是为患者办理入院和出院手续、记账和结算等职能的重要管理部门,也是医院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和文化阵地.通过应用系统抽样方法,获得具有代表性的黑龙江省中小型医院样本,采用深入访谈法调查了解中小型医院住院处管理在规划设置、信息录入、押金管理、医保管理、申诉重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利用专家会议与专题讨论法,探讨提高医院住院服务管理效能的方法,并提出加强住院处整体服务质量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78.
地方政策创新是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鲜明特征。国内既有研究多关注地方政策创新经验总结和政策出台,相对忽视地方政策创新终结。本文运用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和概念分析案例—重庆市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创新快速终结的原因。研究发现,政策制定过程中相对封闭的政策网络、政策执行过程中部分政策目标群体的抗争性策略、公众议程与媒体议程的互激等是政策创新迅速终结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有助于理解地方政策创新"昙花一现"这类非常态政策终结的逻辑机理,为提升我国卫生决策与改革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9.
Increasing numbers of biosimilar medicines are becoming availabl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urvey was to assess awareness of and attitudes to biosimilars amongst physicians (medical specialists and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s)) and community pharmacists in Ireland. Physicians were invited to complete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during April and May 2016. Community pharmacists received a postal questionnaire in August 2015. Responses from 102 medical specialists, 253 GPs and 125 community pharmacists were analysed. The majority of medical specialists (85%) and pharmacists (77%) claimed to be either very familiar or familiar with the term biosimilar, whereas many GPs (60%) were unable to define or had never heard of the term. One in five (21%)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responded that biosimilars were the same as generic medicines. The majority of medical specialists opposed pharmacist-led substitution of biological medicines but some thought it could be appropriate if agreed with the clinician in advance. Medical specialists who prescribe biosimilars (n = 43) were more likely to do so on treatment initiation (67%), than switch a patient from an originator medicine to a biosimilar (28%). The findings will aid the design of educational initiatives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highlight attitudes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biosimilars, so informing regulators, policy makers and industry.  相似文献   
980.
目的:对医疗器械检验体系现状和新时期的发展机遇进行分析,以期为医疗器械检验体系发展提供指导。方法:深入分析我国54家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剖析促进我国医疗器械检验体系发展的政策法规。结果与结论:我国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2015年和2016年我国连续出台政策鼓励制造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面对新形势,医疗器械检验体系将借助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发展的机遇,在制度、技术和观念上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