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43篇
  免费   2304篇
  国内免费   1406篇
耳鼻咽喉   99篇
儿科学   185篇
妇产科学   219篇
基础医学   2025篇
口腔科学   485篇
临床医学   5211篇
内科学   2578篇
皮肤病学   266篇
神经病学   766篇
特种医学   16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2455篇
综合类   10310篇
预防医学   5762篇
眼科学   347篇
药学   6234篇
  54篇
中国医学   5214篇
肿瘤学   1006篇
  2024年   304篇
  2023年   971篇
  2022年   1226篇
  2021年   1442篇
  2020年   1233篇
  2019年   969篇
  2018年   557篇
  2017年   827篇
  2016年   1122篇
  2015年   1709篇
  2014年   2379篇
  2013年   1999篇
  2012年   2644篇
  2011年   2835篇
  2010年   2464篇
  2009年   2284篇
  2008年   3303篇
  2007年   2095篇
  2006年   1924篇
  2005年   2429篇
  2004年   1554篇
  2003年   1391篇
  2002年   1088篇
  2001年   1152篇
  2000年   903篇
  1999年   650篇
  1998年   475篇
  1997年   459篇
  1996年   449篇
  1995年   420篇
  1994年   352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41.
目的研究复方一枝蒿不同剂型(颗粒剂、微丸、滴丸)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外作用,反应药效与提取工艺、剂型的关系。方法进行复方一枝蒿不同剂型(颗粒剂、微丸、滴丸)体外抗病毒试验。利巴韦林、奥司他韦为阳性对照药,通过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病变实验,研究指标TC50、TC0、IC50、SI(即半数有毒浓度、最大无毒浓度、半数抑制浓度、治疗指数),以上研究指标均通过Reed-Muench法计算所得。结果复方一枝蒿不同剂型(颗粒剂、微丸、滴丸)对流感病毒(甲型)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表现为:提取工艺优化后制备的微丸、滴丸与提取工艺优化前制备的颗粒剂相比,体外抗病毒作用效果增强;相同提取工艺条件下,复方一枝蒿微丸的体外抗病毒作用优于复方一枝蒿滴丸。结论复方一枝蒿不同剂型(颗粒剂、微丸、滴丸)具有不同程度的抗H1N1(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复方一枝蒿微丸作用效果优于其他两种剂型。  相似文献   
942.
目的:观察益气固表通窍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自拟益气固表通窍汤治疗,对照组58例予西药氯雷他定口服及呋麻滴鼻剂滴鼻治疗。2组均治疗21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药物。1疗程结束后停药,随访1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7.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益气固表通窍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43.
付进杰  刘馨雅  郝征  宋文杰  傅延龄 《中草药》2023,54(4):1208-1219
目的 探究中药复方量效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前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自建库至2022年9月16日与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相关的文献,通过Note Express V3.6进行文献数据整合并建立中药复方量效关系数据库,以文献计量学为理论支持,利用Cite Space6.1.R3 Advanced最新版本绘制3D图谱,微软Excel 2016列表,对发文趋势、作者、机构、关键词、爆发词、术语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656篇。年度发文量整体呈波动型上升,并在2010年达到顶峰。共有7606名学者参与了该领域的研究,其中仝小林院士、傅延龄教授发文量与平均被引次数较高,为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研究领域的核心学者,具有较高影响力。涉及690个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为领头机构。经关键词、术语等综合分析显示,“经方”“药对”“实验研究”“数据挖掘”为研究热点,而“药对”“数据挖掘”“半夏”近几年呈现较高爆发强度,预计成为该领域的前沿。另外,建议以中药配伍“十八反”中功效-剂量-毒性拐点的研究为切入点,拓展该领...  相似文献   
944.
目的:探讨适合于36学时《组织学与胚胎学》教与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方法:采用启发式、情景式、问题式和自学式教学方法相结合,全部使用多媒体;在教学内容上做到重点突出,并结合学科进展;学生在学完后对实验课和理论课课堂教学进行评估,结果:大多数学生对教学是满意的;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符合正态分布,不及格率比上一年显著减少。结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使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达到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5.
目的:优选槐角"九蒸九制"炮制工艺参数。方法:以总黄酮、多糖、槐角苷、芦丁、染料木苷、5-HMF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结合总评归一法考察焖润时间、蒸制时间、蒸制次数对槐角炮制的影响,优选蒸槐角最佳炮制工艺参数。结果:槐角最佳炮制工艺为:焖润1.6 h,共蒸制9次,每次蒸制1.7 h。槐角炮制品色泽光亮、气香,炮制品质量稳定。结论:优选得到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为规范槐角饮片的炮制加工和初步阐明"九蒸九制"科学内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6.
李维峰  王玉蓉  杨春梅 《中成药》2005,27(10):1218-1220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入试样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与差热分析法相比,由于DSC采用单独加热器来修正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具有功率补偿(所补充的热量差与样品发生变化时的热效应相同)功能,且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不用预处理等优点,在药学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1],也已应用于固体分散体的分析.通过DSC谱图,可对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分散状态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947.
彭慧渊  杨楠  王寅  王本国  何宇峰  陈志标 《新中医》2013,45(12):151-154
目的:观察“中风后肩痛中医诊疗方案”治疗肩手综合征Ⅱ期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27例患者采用中风后肩痛中医诊疗方案治疗,治疗前、治疗30天后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SF-36评分,治疗后6月进行MBI评分。结果:完成治疗的23例患者治疗30天后MBI评分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护〈0.05);治疗30天后SF-36评分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6月后共完成随访20例,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30天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肩痛中医诊疗方案在改善肩手综合征Ⅱ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明显效果,但是以6月为期,远期疗效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48.
孙静  张小飞  唐志书  果秋婷 《中草药》2016,47(5):741-747
目的制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壳聚糖(CS)纳米粒(EGCG-CS-NPs),并初步评价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离子凝胶化法制备EGCG-CS-NPs,通过对处方优化:CS质量浓度(X_1)、三聚磷酸钠(TPP)质量浓度(X_2)、EGCG质量浓度(X_3)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Y_1,%)、平均粒径(Y_2,nm)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EGCG-CS-NPs处方;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EGCG-CS-NPs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EGCGCS-NPs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EGCG-CS-NPs的最优处方:CS质量浓度为2.6 g/L、TPP质量浓度为1.5 g/L、EGCG质量浓度为2.7 g/L,制备的EGCG-CS-NPs的包封率为(85.8±3.1)%;粒径为(102.2±27.1)nm,Zeta电位为(25.5±4.1)m V;透射电镜显示EGCG-CS-NPs粒径均一,呈球状;EGCG-CS-NPs在24 h内平稳缓慢释药(p H 4.5 PBS)。结论通过对处方的优化,制备得到圆整、释药缓慢的EGCG-CS-NPs,为进一步考察EGCG-CS-NPs在大鼠体内药效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9.
本文以汤剂煎煮工艺中加水量参数为主要论述对象,通过对《伤寒论》中一方一工艺与现阶段汤剂煎煮主体多元化和加水量计算方式多样化的现状进行比较,及对当前有关加水量参数的研究和论述的文献的归纳和总结,发现当前对于汤剂加水量参数研究的程度仍旧不够深入和系统。而按照近期"标准汤剂"等相关研究的要求,煎煮工艺条件需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提取质量的一致性,对于处方用药各异的医院代煎汤剂而言,加水量参数的选择应当综合考虑到不同饮片吸水系数及药效成分特性的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保证药效成分提取程度和效率的基础上,对不同处方的加水量参数仍需进行深入系统的分类及细化计算方法,以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  相似文献   
950.
生地黄与熟地黄中地黄苷A、D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生地黄和熟地黄中地黄苷A、D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来源药材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TLC法对生地黄和熟地黄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黄苷A和D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生地黄和熟地黄斑点清晰;地黄苷A和地黄苷D范围进样量分别在0.192-0.160mg/mL,0.132-0.66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值分别为0.9993和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1%和97.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生地黄中的地黄苷A、D的含量比熟地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