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13篇
  免费   2365篇
  国内免费   1569篇
耳鼻咽喉   321篇
儿科学   881篇
妇产科学   515篇
基础医学   6092篇
口腔科学   899篇
临床医学   3665篇
内科学   5237篇
皮肤病学   1212篇
神经病学   1641篇
特种医学   8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245篇
综合类   6196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2635篇
眼科学   415篇
药学   6806篇
  13篇
中国医学   1215篇
肿瘤学   182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430篇
  2022年   850篇
  2021年   1228篇
  2020年   1011篇
  2019年   945篇
  2018年   930篇
  2017年   999篇
  2016年   972篇
  2015年   1034篇
  2014年   2035篇
  2013年   2073篇
  2012年   2037篇
  2011年   2466篇
  2010年   2034篇
  2009年   1868篇
  2008年   1999篇
  2007年   2134篇
  2006年   1829篇
  2005年   1885篇
  2004年   1552篇
  2003年   1475篇
  2002年   1267篇
  2001年   1125篇
  2000年   1057篇
  1999年   1019篇
  1998年   911篇
  1997年   804篇
  1996年   645篇
  1995年   703篇
  1994年   611篇
  1993年   440篇
  1992年   396篇
  1991年   279篇
  1990年   201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137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139篇
  1984年   134篇
  1983年   103篇
  1982年   110篇
  1981年   93篇
  1980年   67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31篇
  1977年   40篇
  1976年   34篇
  1973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Ⅰ型、Ⅱ型受体阻断剂和钙调神经磷酸激酶(CaN)的阻滞利环胞素A(CsA)对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将一定浓度的AngⅡ(10^-9~10^-5mmol/L),和AngⅡ10^-6mmol/L加上不同阻滞剂losartan、PD123319、环胞素A(浓度均为10^-5mmol/L)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刺激48h,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印迹方法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N)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体外成功地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经AngⅡ刺激48h后,F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增高程度与AngⅡ浓度呈正比;加入losaartan和环胞素A后,FN原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Ⅱ组下降,而加入PD123319后,FN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Ⅱ组无明显改变。结论:AngⅡ可促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FN合成,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AngⅡ的Ⅰ型受体介导完成,该作用可能与Ca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2.
INTRODUCTION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interferon-α (IFN-α) is a key cytokine produced by virtually all cells in the mammalian organism in response to a variety of bacterial and viral stimuli. In response to viral infection, IFN-α produced by the infected target cells induces a number of cellular genes involved in inhibition of viral replication. In addition, IFN-α is secreted by stimulated NK-cells and T-cells and exerts a multitude of immune stimulatory effects of innate a…  相似文献   
103.
内眦赘皮与重睑成形同期手术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索适合同时行重睑成形术和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内眦赘皮深部眼轮匝肌结构上的异常特点,遵循内眦赘皮的上睑(倒向性内眦赘皮除外)内侧睑缘处皮肤短缺和尽量减少局部皮肤瘢痕的原则,设计适合同时行重睑成形术的新内眦赘皮矫正术(反Stallard法)。结果 临床应用86例,进行了为期6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的重睑为稳定性平行型重睑,内眦已完全或大部分开大,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此内眦赘皮矫正术能够充分矫正内眦部结构上的异常,而且适合与重睑成形术同期施行,是一种效果稳定,结果满意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估荧光定量PCR在检测胃粘膜上幽门螺杆菌的DN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检测胃粘膜上的幽门螺杆菌的DNA,并对二者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阳性率为95.3%(143/150),普通PCR阳性率仅为86.0%(129/150),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在临床上检测幽门螺杆菌DNA方面具有简单、快速、敏感、特异的特点,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仁南  黄晓静  李玺 《吉林医学》2006,27(5):493-494
目的:评估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1例患者接受了去除白细胞红细胞悬液761U,(每人1 ̄8U不等),对其中200U红细胞悬液滤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并对其输血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应用白细胞滤器后,其白细胞数比过滤前显著减低,过滤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6.16±1.44)×109/L与(0.12±0.10)×109/L(P<0.01),血红蛋白过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61.58±23.31)g/L与(157.84±22.35)g/L,P>0.05。251例接受去白细胞受血者均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去除白细胞,去除白细胞能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06.
细胞黏附分子(ICAM-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AM—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Marmarou方法获得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实时定量RT—PCR、S—P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ICAM—1蛋白和mRNA在外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组织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测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外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ICAM—1蛋白表达分别于伤后6h明显升高.72h达到高峰(P〈0.05),ICAM—ImRNA表达3h即明显升高,72h达最高峰,其后下降。7d时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伤后脑组织含水量较假手术对照组高,同时炎性细胞大量聚集。结论大鼠脑外伤诱导了ICAM—1的表达.ICAM—1通过介导炎性细胞的浸润可能参与了伤后脑水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欧乃影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预防措施。方法观察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所作1000例增强扫描者静脉注射欧乃影0.2mL/kg(其量浓度(c)为0.5mol/L)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100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6例,其中,非过敏反应3例,轻度过敏反应3例,无中度及重度过敏反应。结论欧乃影在磁共振增强扫描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进行HLA-Ⅰ类A、B抗原位点分型的准确性,并探讨血清学分型错误发生的原因。方法用PCR-SSP以及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技术对HLA-A、B分型并比较。结果34例样本PCR-SSP基因分型无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PCR-SSP法与血清学比较,血清学检出错误或漏检率分别为HLA-A位点23.5%,B位点26.5%。血清学发生错误或易混淆的抗原有:A2和A68、A32和A33,B5、B60和61。结论PCR-SSP法进行HLA-A、B抗原等位基因分型具有分辨率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实验过程简捷快速、分型结果较血清学更加准确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9.
1 240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分析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目的 为了解生殖道支原体在晚期孕妇、育龄妇女、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淋球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962例晚期孕妇、85例育龄妇女、9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和103例淋球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宫颈拭子标本进行了生殖道支原体检测。结果 在晚期孕妇、育龄妇女、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淋球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生殖道支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4.16%、3.52%、11.1l%和13.59%。结论 生殖道支原体在晚期孕妇、育龄妇女、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淋球菌性阴道炎妇女中均有一定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0.
党艳丽  郑维国  辛晓燕 《医学争鸣》2004,25(12):1126-1129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激酶 1(DAPK1 )基因CpG岛甲基化及其表达与宫颈癌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SABC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32(鳞癌 1 8,腺癌 1 4 )例宫颈癌组织DAPK1基因CpG岛甲基化修饰及蛋白表达 .结果 :宫颈癌中DAPK1基因甲基化扩增阳性率明显增高 5 6 .3% ,与正常宫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鳞癌与腺癌甲基化扩增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宫颈癌中DAPK1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 1 5 .6 3% ,与正常宫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鳞癌和 7例与腺癌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DAPK1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修饰能抑制DAPK1的转录 ,使DAPK1蛋白不表达 ,丧失抑癌作用 ,是促进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癌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