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4篇
  免费   651篇
  国内免费   71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202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92篇
  2篇
中国医学   3964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577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三拗汤加味方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三拗汤加味及其组方药材麻黄、苦杏仁和细辛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三拗汤加味挥发油的GC-MSTIC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组方药材麻黄和细辛的贡献,但是也发现单味药材麻黄、苦杏仁和细辛中一些化学信号于复方三拗汤中未检测到。结论:利用GC-MS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三拗汤加味方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揭示其效应物质基础和配伍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含丹参冷灌注液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流损伤的防护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丹参组及假手术组,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在供肝灌注冷保存时,以4℃乳酸林格氏液为基液,丹参组灌注保存液中加丹参注射液(60ml/L),对照组不加丹参.保存5 h后置入受体.移植后6h处死大鼠取样,检测血清中AST、ALT及肝组织中氧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移植术后肝细胞凋亡情况,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移植肝脏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移植肝再灌注后丹参组AST、ALT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组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中MDA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1),SOD、GSH-PX活性较对照组升高(P<0.01).丹参组较对照组肝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上再灌注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丹参可抑制冷保存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凋亡,对原位肝移植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3.
白山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桃  符洪 《中国热带医学》2008,8(6):1036-1037
目的建立白山片中白鲜皮、山豆根、北豆根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山片处方中主要的3味中药白鲜皮、山豆根、北豆根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色谱清晰、无杂质斑点干扰。结论本文所制定的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白山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三七提取物犬药物血清作用于胃癌前细胞后,其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被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so-guanidine,MNNG)转化后的永生化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细胞(简称MC细胞)作为胃癌前病变细胞的体外研究模型,用三七提取物一次性灌胃彼格犬,取给药后2 h的血清作为实验药物血清.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药物血清对MC细胞作用72 h后bcl-2、Bax和p21WAF13种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与正常培养的MC细胞相比较.结果:药物血清作用后的MC细胞中Bax和p21WAF1的表达较正常培养的MC细胞升高(P<0.01);Bc1-2表达较正常培养的MC细胞降低(P<0.01).结论:三七提取物入血后可能是通过影响bc1-2、Bax和p21WAF1等对于凋亡具有调控作用的基因表达来实现对胃癌前细胞的抑制增殖及促凋亡作用的.  相似文献   
65.
γ-巯丙基键合硅胶脱除龙胆提取液中的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γ-巯丙基键合硅胶(MPS)脱除龙胆提取液中镉(Cd)的最佳工艺,并对其脱镉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的方式考察镉的脱除率,并以镉脱除率、含固量、HPLC指纹图谱等指标综合评价MPS的脱镉性能.结果:静态吸附的工艺参数:药液浓度相当于0.20 g(药材)·mL-1,吸附时间为120 min,药材量-MPS 15:1;动态吸附的工艺参数:径高比为1:3.5,药液浓度相当于0.20 g(药材)·mL-1,药液流速0.9 mL· min-1,药材量-MPS 50:1;龙胆药液脱镉前后的含固量及HPLC指纹图谱无显著性差异.结论:γ-巯丙基键合硅胶(MPS)能有效地脱除龙胆药液中的镉,脱镉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6.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附子对虚寒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使用中药复方生石膏、龙胆草、黄柏、知母建立虚寒证大鼠模型,附子治疗后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大鼠肝脏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注释,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虚寒治疗组与虚寒模型组比较有212条基因差异表达,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结论:附子能够上调虚寒证大鼠的免疫应答相关基因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可能是经典热药附子温阳散寒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7.
目的建立四川若尔盖地区产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龙胆苦苷为内参照物,分析10批麻花艽药材的HPLC色谱行为,同时以当地产近缘种黄管秦艽Gentiana officinalisH.Smith及国家药典品种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为外类群进行比对。色谱条件:UltimateX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乙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标定16个共有峰,确定其中2个峰的归属,建立了可与上述2个外类群相区别的麻花艽指纹图谱。结论该图谱基本反映了四川若尔盖地区产麻花艽化学背景特征,可为道地药材评价及相关中藏药品种鉴定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建立苍耳子配伍黄芪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配伍对各单味药主要特征峰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分析苍耳子、黄芪单煎及苍耳子配伍黄芪合煎样品,选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5 μm,250 mm×4.6 mm),以甲醇-0.2%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流量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 建立了苍耳子配伍黄芪的HPLC指纹图谱,基本为两单味药特征峰的加和,无明显新特征峰的增加,但配伍合煎对某些成分的溶出有明显的相互抑制作用.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为临床类方的配伍应用以及制定复方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9.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测定狼毒药材中铝、铁、锰、锌、钡、镍、硒、铅、砷、汞、镉和铜等12种微量元素的方法。方法样品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了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结果 12种元素校正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符合痕量分析要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为狼毒药材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鉴别紫草药材中的萘醌类化合物,建立紫草中3种萘醌类成分的UPLC同时测定方法,比较和分析不同产地紫草中此3种成分的含量,为建立紫草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液相色谱行为及质谱数据等综合信息鉴别紫草中的萘醌类成分,采用UPLC对紫草中紫草素、乙酰紫草素及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用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74 nm,流速0.3mL.min-1,柱温35°C。结果对紫草药材中的5种萘醌类成分的化学归属进行了指认,并系统分析了该类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测定了紫草药材中的3种紫草萘醌的含量,结果表明,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分别在0.98~98,4.40~440,3.07~307.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n=6)99.84%,102.23%和102.67%。结论紫草中活性成分的识别可以显著增强其质量控制的准确性和专属性,而快速准确的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检测手段,定性与定量两方面结合,对于紫草药材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