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44篇 |
免费 | 651篇 |
国内免费 | 7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63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71篇 |
内科学 | 83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29篇 |
特种医学 | 41篇 |
外科学 | 40篇 |
综合类 | 1202篇 |
预防医学 | 79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492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964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7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95篇 |
2021年 | 220篇 |
2020年 | 244篇 |
2019年 | 194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264篇 |
2016年 | 278篇 |
2015年 | 251篇 |
2014年 | 429篇 |
2013年 | 389篇 |
2012年 | 518篇 |
2011年 | 577篇 |
2010年 | 309篇 |
2009年 | 313篇 |
2008年 | 314篇 |
2007年 | 349篇 |
2006年 | 342篇 |
2005年 | 282篇 |
2004年 | 199篇 |
2003年 | 188篇 |
2002年 | 117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创疡贴治疗失禁相关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34例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7例)采用湿润烧伤膏联合创疡贴治疗,对照组(17例)采用紫草油护理皮肤,观察两组患者皮炎创面的愈合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治愈14例、好转3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5例、无效5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轻度3.7 d±1.4 d、中度5.9 d±1.5 d、重度7.2 d±0.9 d,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轻度5.9 d±1.2 d、中度8.2 d±1.3 d、重度11.3 d±0.7 d,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创疡贴治疗失禁相关性皮炎疗效显著,愈合时间明显短于紫草油治疗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预防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设计方案,将96例中风阳类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者均在中风疾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预防便秘的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给予自制的大黄芒硝敷脐贴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使用缓泻剂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经干预后,观察组在第7天、第14天的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干预后第7天和第14天,观察组的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提高不明显(P>0.05),观察组在改善大便性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3)观察组使用缓泻剂的例次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观察组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未有中止治疗者。【结论】中药穴位贴敷预防中风后便秘效果好,操作简单且安全。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模拟炮制法探讨不同炒炭程度对黄芩饮片中苷类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箱温度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77 nm;流动相A为甲醇,B为0.4%磷酸,C为乙腈,使用梯度洗脱的方式,流速1 mL/min。通过模拟炮制的方法对黄芩苷与黄芩素、汉黄芩苷与汉黄芩素在炒炭温度下的转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黄芩炒炭后,黄芩苷以及汉黄芩苷的含量下降,而黄芩素以及汉黄芩素的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外,在黄芩苷模拟样品中检出黄芩素,在汉黄芩苷模拟炮制品种检出汉黄芩素。结论:不同炒炭程度对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模拟炮制法可较为真实地反映黄芩苷类成分在炒炭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秦艽、威灵仙及其配伍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 FLSs)的抑制、促凋亡作用及对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购得的RA FLSs复苏后,通过光学显微鉴定和Vimentin免疫荧光鉴定并传代培养,将生长密度为80%~90%的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甲氨蝶呤)组、秦艽组、威灵仙组、秦艽-威灵仙药对组5组。将中药水煎液制成质量浓度为8000μg/m L的含药培养基,将阳性药制成质量浓度为400μg/m L的含药培养基,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含药培养基进行干预,以CCK-8法检测各组RA FLSs的增殖活性,以Annexin V-FITC法检测各组RA FLSs的凋亡情况,以ELISA法检测各组RA FLSs培养上清液中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光学显微鉴定结果显示购得的RA FLSs形态符合文献报道,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购得的RA FLSs为人源RA FLSs,且纯度大于99%;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各药物组对RA FLSs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威灵仙组对RA FLSs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强(P<0.01);Annexin V-FITC法检... 相似文献
35.
目的应用药动学与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板蓝根总生物碱中主要成分表告依春在酵母致热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之间的关系。方法给大鼠ig板蓝根总生物碱,不同时间取血并对体温进行观察,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浆中表告依春的浓度,用一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3种药动学与药效学拟合模型,分别对药效学参数进行拟合。结果表告依春在正常大鼠和发热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Cmax、AUC分别为:(4.94±0.84)h、(4.01±0.21)μg/mL、(28.37±2.42)μg.h/mL和(5.71±0.91)h、(4.15±0.25)μg/mL、(30.35±2.58)μg.h/mL。药理效应与效应室浓度之间的关系用间接反应中的药效产生抑制模型拟合较好,相应的药效学参数分别为Kin为(0.70±0.10)h-1,Kout为(0.54±0.12)h-1,R0为1.33±0.16,IC50为(0.94±0.66)mg/L。结论板蓝根总生物碱中表告依春在正常大鼠和发热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无明显差异,表告依春在发热大鼠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间符合间接反应中的药效产生抑制模型。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研究复明片对兔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有色家兔96只设正常对照组(A组),制作视网膜脱离模型后分模型组(B组)、西药对照组(C组)、复明片组(D组)。并于造模后7、14、21 d分别取视网膜组织制备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兔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表达。结果脱离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PCNA阳性细胞表达均呈上升趋势,7d后开始下降,且复明片组相较其余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明片通过恢复视网膜色素上皮与神经上皮之间的接触,阻止RPE的增殖即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韩斐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用药规律以及核心药对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韩斐教授门诊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儿的初诊处方,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用药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算法挖掘韩斐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核心药对,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39.
40.
云南丹参酚酸类成分水醇法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原儿茶醛等水溶性总酚酸的紫外吸收度为检测指标,考察了不同水提醇沉工艺对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的影响,对水提醇沉法制备滇丹参中的水溶性酚酸类成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65%,75%,85%醇沉,水溶性总酚酸损失均小于30%,并且水溶性总酚酸含量随醇沉浓度的增加略呈递增趋势。用酸水来处理药材并没有提高水溶性酚酸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