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17篇 |
免费 | 683篇 |
国内免费 | 7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63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71篇 |
内科学 | 83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29篇 |
特种医学 | 41篇 |
外科学 | 40篇 |
综合类 | 1202篇 |
预防医学 | 79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492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964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7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95篇 |
2021年 | 220篇 |
2020年 | 244篇 |
2019年 | 194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264篇 |
2016年 | 278篇 |
2015年 | 251篇 |
2014年 | 429篇 |
2013年 | 389篇 |
2012年 | 518篇 |
2011年 | 577篇 |
2010年 | 309篇 |
2009年 | 313篇 |
2008年 | 314篇 |
2007年 | 349篇 |
2006年 | 342篇 |
2005年 | 282篇 |
2004年 | 199篇 |
2003年 | 188篇 |
2002年 | 117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育英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控制育英颗粒剂的质量。方法:采薄层色谱法对其中的白芍、甘草和积壳进行了鉴别,并建立薄层扫描法对其中主药黄芪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定量。结果:显示鉴别项下的阴性对照品无干扰,专属性强,含量测定黄芪甲苷在1-6μg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回收率98.32%,RSD为1.38%,结论:本质量标准可有效地控制育英颗粒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白芷酒炖前后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白芷酒炖前后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白芷生品中初步检测出53个峰,鉴定出36个成分;从白芷酒炖中检测出32个峰,鉴定出26个成分;与生品成分比较,酒炖白芷中有22种成分未测到,但新增了12种成分,表明酒炖白芷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结论白芷酒炖后由于受热及辅料黄酒的作用使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存在成分转化,本研究为白芷酒炖的炮制机理及其在都梁丸中应用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草乌类药用植物中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对草乌类植物进行质量与资源评价。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Phenomenex ODS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醋酸铵缓冲溶液(pH10.5)(54∶46)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中乌头碱在0.28~2.8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9%(n=5),RSD=0.93%;乌头碱在0.136~1.36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7.4%(n=5),RSD=1.18%;次乌头碱在0.248~2.48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4%(n=5),RSD=1.11%。北乌头、乌头与小白掌含有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3种生物碱;多根乌头含有中乌头碱、乌头碱2种生物碱;其他的样品含微量或几乎没有。多根乌头的3种生物碱总量最高。结论本方法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方法稳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口腔、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组,用主动免疫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HE染色、扫描电子显微技术观察胃黏膜组织显微及超微结构,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及口腔菌群,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P<0.05);增加大鼠肠道、口腔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P<0.05);减少肠道、口腔中致病菌群(普雷沃氏菌科UCG-003、梭杆菌属)的数目(P<0.05)。其中,大鼠病理学评分与其口腔、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以及门、属水平上的差异菌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缓解胃黏膜萎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和口腔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黄芪联合丹参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雄激素(AR)及胰岛素受体(INSR)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鼠注射外源性雄激素建立高雄激素无排卵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黄芪组、丹参组、黄芪+丹参联合组以及模型组,每组10只,分别以黄芪、丹参、黄芪+丹参联合用药行不同干预治疗,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比较各组大鼠血清雄激素、胰岛素水平;卵巢AR、INSR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下降,丹参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联合组血清睾酮及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下降。2)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INSR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丹参组INSR蛋白水平明显上升;黄芪+丹参联合组AR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同时INSR蛋白水平明显升高。3)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AR mRNA水平明显下降,丹参组INSR mRNA水平明显上升;黄芪+丹参联合组AR mRNA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卵巢INSR mRN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黄芪可改善PCOS的高雄激素状态,丹参可改善PCOS的高胰岛素状态,联合用药兼具抗雄激素及降低胰岛素的作用,AR、INSR表达的改变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目的:观察猪大肠炮制大黄(简称肠制大黄) 对便秘模型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初步探究降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小鼠连续4天给予洛哌丁胺混悬液8 mg(/ kg·d)灌胃建立便秘小鼠模型。将32只成功造模的小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肠制大黄组、乳果糖组、生大黄组各8只,在正常组中随机选取8只小鼠作为对照组。第5天开始,模型组、肠制大黄组、生大黄组、乳果糖组仍予洛哌丁胺混悬液8 mg/(kg·d) 灌胃4天,每天灌胃2 h后肠制大黄组及生大黄组再分别给予肠制大黄混悬液及生大黄混悬液按0.6 g/(kg·d) 灌胃,乳果糖组予乳果糖混悬液6 g/(kg·d) 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予蒸馏水按0.2 mL/10 g灌胃,各组均连续干预4 d。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最后一次灌胃后检测体质量;造模成功后及药物干预4 d后测得2次空腹血糖(FB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肠大黄组、乳果糖组、生大黄组小鼠体质量减轻(P<0.05);与肠大黄组比较,生大黄组小鼠体质量降低(P<0.05)。干预后,肠大黄组和生大黄组小鼠FBG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肠大黄组和生大黄组小鼠FBG低于模型组(P<0.05)。肠大黄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生大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大肠炮制大黄能够降低便秘模型小鼠的血糖,减轻生大黄峻下的作用,达到降糖兼改善便秘的功效,其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