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36篇
  免费   3622篇
  国内免费   2441篇
耳鼻咽喉   254篇
儿科学   1356篇
妇产科学   471篇
基础医学   11209篇
口腔科学   387篇
临床医学   3642篇
内科学   13022篇
皮肤病学   578篇
神经病学   1215篇
特种医学   6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085篇
综合类   6275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预防医学   7014篇
眼科学   385篇
药学   2454篇
  12篇
中国医学   848篇
肿瘤学   2047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552篇
  2022年   1247篇
  2021年   2124篇
  2020年   1650篇
  2019年   1449篇
  2018年   1466篇
  2017年   1439篇
  2016年   1703篇
  2015年   2015篇
  2014年   2815篇
  2013年   2985篇
  2012年   2752篇
  2011年   3228篇
  2010年   2672篇
  2009年   2431篇
  2008年   2382篇
  2007年   2524篇
  2006年   2265篇
  2005年   1997篇
  2004年   1761篇
  2003年   1534篇
  2002年   1216篇
  2001年   1184篇
  2000年   961篇
  1999年   861篇
  1998年   754篇
  1997年   770篇
  1996年   627篇
  1995年   631篇
  1994年   594篇
  1993年   473篇
  1992年   354篇
  1991年   302篇
  1990年   269篇
  1989年   244篇
  1988年   231篇
  1987年   167篇
  1986年   142篇
  1985年   287篇
  1984年   180篇
  1983年   134篇
  1982年   120篇
  1981年   98篇
  1980年   68篇
  1979年   58篇
  1978年   51篇
  1977年   31篇
  1976年   31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目的]探讨血清前Sl抗原检测在预防性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33例健康体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及正常人血清中HBV前S1抗原(Pre-S1),并将其结果与荧光定量HBVDNA、HBVM及ALT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各组HBV感染者中均检出Pre-S1,检出率为20%~75%。HBeAg阳性组中检出率和相对滴度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01);Pre-Sl和HBVDNA检测结果符合率达81.12%,Pre-Sl的相对滴度与HBVDNA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9293,P<0.001);HBeAg阴性组ALT异常血清的Pre-Sl阳性率高于ALT正常血清(P<0.05),同是ALT异常,则HBeAg阳性血清的Per-SI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血清(P<0.05)。[结论]血清前Sl抗原与HBV活动性复制、肝细胞损伤关系密切,可作为健康体检乙型肝炎传染性筛选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52.
目的探讨上海市部分地区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戊肝)病毒(HEV)型别和发病危险因素.方法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HEV序列,并进行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同时采取1:2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上海市3个区2003-2004年急性散发性确诊戊肝86例住院病例,分别配以本区和其他区健康人群对照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l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病毒序列分析表明戊肝病例中的HEV病毒序列属于Ⅳ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条件、外出就餐、有海鲜河鲜食用史等均为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海鲜(生、炝)食用史(OR=7.048)是戊肝感染 的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部分地区散发性HEV流行株以Ⅳ型病毒株为主,海鲜(生、炝)食用史等是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53.
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疫情及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调查和分析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用C6/36细胞分离患者血清标本中病毒,并用单克隆抗体鉴定型别;通过比对核苷酸序列,分析本次疫情可能的传染源.结果福州市2004年9月中旬起至10月底发生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所确认的93例病例消长情况基本与当地的蚊媒消长情况相一致.从病例的10份血清标本中分离出6株病毒,经单克隆抗体鉴定均为登革热病毒1型,病毒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对证明同源性与柬埔寨分离株(DENV-1/KHM/2001;GenBank Accession No.L0904278)最为接近.结论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疫情为感染登革1型病毒所引起;疫情的发生主要为输入性病例流行引起.  相似文献   
954.
狂犬病毒TaqMan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检测狂犬病毒(RV)核蛋白(N)基因片段的TaqMan PCR检测方法。方法针对RVN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优化检测体系中引物与探针的浓度;以体外转录的RV完整的N基因RNA作为定量分析模型;考核检测体系灵敏性、特异性、稳定性;初步用于RV的检测。结果引物和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使用浓度分别为0.6μmol/L和0.2μmol/L,可检测到2700个RNA拷贝数,较传统RT-PCR检测方法敏感性提高了10倍;同一样品Ct值重复检测5次,变异系数均〈5%,表明检测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所建立的检测体系,绘制了以模板拷贝数为分析指标的RV定量检测标准曲线,对实验室内保存毒株的检测结果显示TaqMan PCR检测比普通PCR检测更快捷、敏感。结论所建立的RV TaqMan PCR可以用于RV的实验室检测,并且比普通PCR检测方法更灵敏、特异。  相似文献   
955.
目的 了解中国B’和B’/C亚型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的基因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的特征和变异特点,探讨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辽宁、吉林和云南省HIV-1感染者中选取病情呈缓慢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8例和B’/C亚型感染者5例,选择年龄、性别感染时间与前二者匹配的病情呈典型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26例和B’/C亚型感染者9例。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的tat基因,纯化后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序列编辑后翻译成氨基酸序列,进行氨基酸变异情况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 B’和B’/C亚型缓慢进展者、典型进展者Tat第一外显子中发现多种氨基酸替换,但除A58T外均未显示出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的明确相关性。23N、31S、32Y、46F变异均显示出亚型特异性;Tat蛋白的二级结构未发现规律性变化。结论 中国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某些位点的基因变异,如A58T可能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有关,Tat蛋白的二级结构可能与HI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56.
目的进一步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明确携带HBV孕妇干预治疗对保护婴儿抗-HBV感染的意义。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转录体(RNA)检测在母婴传播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91例HBsAg/HBeAg呈阳性孕妇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为61例,以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左旋咪唑涂布剂阻断治疗;对照组为30例。治疗组在孕26周起开始阻断治疗,自母亲及其婴儿血清和母亲乳汁中提取核酸,经PCR及RT—PCR分别扩增HBV DNA和RNA,Southern—blotting验证反应的特异性,取代表性产物克隆、测序,检测血清HBV DNA及全长型(IRNA)和顿挫性转录体(trRNA)。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fRNA和tr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47.5%和6.7%,13.3%。70.0%。治疗组的前二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但trRNA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携带HBV孕妇于孕晚期给予HBIG和左旋咪唑涂布剂阻断治疗后,婴儿HBV DNA和fRNA携带率明显降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超过1/2的患儿携带trRNA。trRNA在HBV母婴垂直传播过程中有可能是一个出现更早期的可检测指标,有助于确定新生儿HBV感染的状态。  相似文献   
957.
目的 研究干扰素γ(IFN-γ)基因内含子1+874位点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转归的关系,探讨慢性HBV感染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231例慢性HBV携带患者、165例自限性HBV感染者和135名正常对照者IFN-γ基因内含子1+874位点T/A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慢性HBV感染组IFN-γ基因+874位点AA基因型频率(TT、TA、AA频率分别为9.1%、12.1%、78.8%)高于正常对照组(TT、TA、AA频率分别为12.6%、23.0%、64.4%)(x2=9.60,P=0.008);而自限性HBV感染组(TT、TA、AA频率分别为13.9%、23.7%、62.4%)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x2=0.16,P=0.92).结论 IFN-γ基因内含子1+874位点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有关,该位点多态性可能在决定个体HBV感染遗传易感性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58.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表达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HBsAg、HCV抗原表达进行了标记和分析,同时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结果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HBV、HCV感染有明显相关性(rs=0.32,P=0.001);HBsAg和HCV抗原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有差异,HBsAg主要在癌旁组织表达(79%),高于癌组织(23%);而HCV抗原在癌组织(15%)与癌旁组织表达(23%)水平相当.结论有病毒感染背景的肝癌组织,其纤维化程度高于无病毒感染的肝癌组织;病毒的感染是肝癌发生的原因,长期的病毒血症会加速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959.
TaqMan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登革1、2型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特异、灵敏、快速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用于检测登革1、2型病毒核酸,并初步应用于登革热的临床标本检测。方法 根据GenBank登录的登革热毒株序列。应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别在登革病毒1型的NS5基因和2型的C基因的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对荧光定量RT—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同时对疑似登革热病例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该方法对登革1、2型病毒的检测有高度的特异性,与登革病毒的4个血清型之间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的灵敏度均达0.1TCID50,可从疑似登革热病例血清标本中直接检测登革病毒核酸,从病毒核酸提取至完成检测仅需3h左右。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是一种快速检测登革1、2型病毒特异、敏感的方法,适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60.
2004年新疆某中专学生HBsAg、抗-HBs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新疆中等专业学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和抗-HBs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558名入校新生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结果558名新生的HBsAg阳性率为8.42%,城市来源的学生HBaAg阳性率高于农村来源的学生,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为54.84%,城市来源的学生高于农村来源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病毒无免疫保护作用的占检测总人数36.74%,其中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体检很有必要,对乙肝无免疫力的给予乙肝全程免疫,抗-HBs弱阳性的给予一次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