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0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06篇
妇产科学   63篇
基础医学   563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344篇
内科学   457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13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43篇
综合类   627篇
预防医学   762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699篇
  2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与病原菌特点分析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目的进一步了解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病原菌特点,探讨防治VAP措施。方法对全院机械通气的患者,从使用呼吸机之日起,进行主动的目标性监测。结果全年我院机械通气患者202例,发生VAP者56例、78例次,呼吸机日(VDs)发病率为98例次/1 000 VDs,年龄>60岁、昏迷、气管切开、使用制酸剂、机械通气时间长等,均是发生VAP的重要因素;VAP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多数,占64.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22.7%;真菌占20.5%;混合感染者13例(23.2%);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分离出的葡萄球菌均为MRS。结论VAP的病原菌以G-杆菌占优势,其次是真菌,病原菌的耐药率较高;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等,有助于VAP的防治。  相似文献   
7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变迁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我科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的特点及变迁,为临床抗感染药物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1992年10月~2003年1月,VAP患者痰培养病原学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近10年来RICU的VAP发生率为35.57%,其中67.35%为≥2种致病菌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菌为VAP的主要致病菌(65.51%),表皮葡萄球菌为VAP的主要致病革兰阳性球菌,且既往临床认为可选择用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敏感率都明显下降,白色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在VAP致病菌中相对减少(13.33%~7.04%),不动杆菌属在VAP致病菌中所占比例显著升高(8.89%~15.4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为RICU中VAP的主要致病菌,近10年来VAP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73.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为临床诊治CRBS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04年8月,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26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原菌和污染菌的分离情况及CRBSI的确诊与非确诊病例。结果261例患者中88例为CRBSI的确诊病例(33.72%),173例(66.28%)为非确诊病例;确诊病例主要来源于外科病房(63例,其中外科重症监护病房41例)、内科病房(12例)、老年病房(10例)和儿科病房(3例);病原菌分离率前4位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15.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8%)、铜绿假单胞菌(11.4%)和白色念珠菌(9.1%);主要的污染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微球菌属和革兰阳性杆菌。结论了解CRBSI的常见病原菌分离情况有助于CRBS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on,BMG)结合生物性骨载体(biological bone carrier,BBC)修复长段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选日本大耳白兔30只,经手术锯除方法制成左侧桡骨中上段20mm骨缺损的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实验组植入BBC及细条状BMG62mg,BMG置于管状BBC四周.对照组植入20mm长的管状深低温冰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段.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2周、4周、8周及12周摄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期骨痂生长情况及植入材料的成骨愈合情况.手术后8周、12周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动物各5只,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结合X片表现了解骨愈合情况.结果 X线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2周,植入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面有呈云雾状骨痂生长,BBC周围也见片状的云雾形骨痂.术后4周,植入材料界面及周围骨痂生长活跃,植入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面已模糊.术后8、12周植入材料已同宿主骨融合在一起,界面间隙消失,骨痂开始吸收减少、密度降低.对照组术后2周,植入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面仅见淡的云雾状骨痂生长,界面清楚,植入材料周围未见骨痂生长.术后4周,植入材料界面周围骨痂生长活跃,界面模糊.术后8、12周植入材料与宿主骨融合在一起,界面消失,骨痂吸收减少,密度降低接近宿主骨.空白组术后4、8、12周拍摄X片,骨缺损两端断面只见少量三角形骨痂生长,骨缺损未能愈合.大体形态学观察:实验组术后8周及12周的大体标本可见植入材料与宿主骨界面紧密连接,周围有大量骨痂包绕.植入材料段施加成角应力,界面无松动或移位.对照组术后8周及12周的大体标本可见植入材料与宿主骨界面融合成一整体,植入材料颜色与宿主骨颜色基本一致.施予应力,界面未见松动或移位.空白组术后12周的大体标本缺损区仅见肉芽组织填充,缺损明显存在.结论 生物性骨载体具有抗原性低、组织相容性好、有适宜的孔径及孔隙率.BBC结合BMG作为材料在修复长段骨缺损时,能发挥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的双重作用,修复效果满意,可作为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临床确认的140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其临床资料、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年龄>60岁者占85%;患各种严重基础疾病者占100%;分离出的184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0.22%,其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占45.53%,且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高;病原菌在不同的基础疾病中分布有差异。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群,其耐药率高,加之混合菌株感染增多,难治性强。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高危因素是降低其感染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6.
喜树碱类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喜树碱类药物的一些特殊传递系统进行综述。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以脂质体、微球、聚合物载体等新型的传递系统为主,介绍近几年喜树碱类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结果通过一些特殊的传递方法与策略,可以解决喜树碱类药物所存在的溶解度、稳定性、毒性和不良反应等问题。结论随着新的药物传递系统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喜树碱类药物将是十分有潜力的一类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77.
药物载体脂肪乳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巧平  周建平 《药学进展》2005,29(8):359-364
综述作为药物载体的脂肪乳的分类、制备方法和工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应用及发展前景。以甘油三酯和磷脂为主要成分的脂肪乳除可用作肠外营养外,近年来其用作药物载体的研究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8.
脂质体载药系统与抗肿瘤药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亮  杨和平 《中国药业》2005,14(3):27-29
目的:介绍脂质体载药系统在抗肿瘤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方法,主要介绍普通脂质体和一些经过修饰后的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情况.结果:脂质体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是可行的,可显著降低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血药浓度并延长作用时间,还可明显提高抗肿瘤药物作用的靶向性.结论:脂质体是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在抗肿瘤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脂质体作为经皮局部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向前  张鉴 《中国药事》2005,19(6):358-360
介绍国内外脂质体作为经皮局部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从脂质体作为经皮局部给药载体特点,脂质体局部给药机制和脂质体局部吸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论述,为研制此类制剂提供依据.在经皮给药系统中,脂质体是一种极具前途的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80.
红细胞载体的渗透脆性及血红蛋白溢出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高渗法制备载体红细胞过程中渗透压对红细胞(RBC)的渗透脆性以及血红蛋白(Hb)溢出率的影响.方法:模拟高渗法制备吗啡载体红细胞的过程,制备成载体红细胞RBC1和RBC2,并测定其渗透脆性,估算50%红细胞溶血时的渗透压(H50);测定计算Hb溢出率.结果:和正常RBC一样,载体RBC1和载体RBC2的OFC也呈S型,RBC、RBC1和RBC2的H50分别为151.8,175.6,153.6 mOsm·L-1;等渗和低渗溶液中Hb溢出率分别为(36.3±5.9)%和(32.1±4.1)%,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渗法制备的红细胞裁体时,虽然经过高渗糖的脱水,红细胞脱水变形,经过重涨后其形状和细胞膜的弹性可以恢复,载体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