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81篇
  免费   2095篇
  国内免费   905篇
耳鼻咽喉   450篇
儿科学   388篇
妇产科学   569篇
基础医学   3066篇
口腔科学   373篇
临床医学   2757篇
内科学   3326篇
皮肤病学   358篇
神经病学   968篇
特种医学   1405篇
外科学   3060篇
综合类   4747篇
预防医学   1486篇
眼科学   150篇
药学   2224篇
  10篇
中国医学   845篇
肿瘤学   569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779篇
  2021年   948篇
  2020年   873篇
  2019年   616篇
  2018年   655篇
  2017年   798篇
  2016年   864篇
  2015年   910篇
  2014年   1866篇
  2013年   1724篇
  2012年   1836篇
  2011年   2047篇
  2010年   1691篇
  2009年   1598篇
  2008年   1657篇
  2007年   1642篇
  2006年   1421篇
  2005年   1250篇
  2004年   1043篇
  2003年   927篇
  2002年   758篇
  2001年   784篇
  2000年   605篇
  1999年   591篇
  1998年   466篇
  1997年   442篇
  1996年   396篇
  1995年   389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92篇
  1984年   96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65篇
  1980年   65篇
  1979年   65篇
  1978年   30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21篇
  1972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脑膜瘤术后复发并恶变的靶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52岁男性,因鞍区脑膜瘤切除术后13年伴视力进行性下降3年于2020年5月12日入院;2007年首次手术近全切除鞍区肿瘤,术后病理示脑膜瘤(WHO分级Ⅰ级);2009年复查MRI显示肿瘤明显增大,2009~2018年共行6次伽玛刀治疗;2019年复查MRI显示肿瘤无增大;2020年复查MRI显示肿瘤再次明显增大,再次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示不典型脑膜瘤(WHO分级Ⅱ级),6个月后肿瘤再次复发,根据基因检测和类器官培养的药敏结果,选择舒尼替尼进行靶向治疗(37.5 mg,1次/d,持续4周,停药2周);靶向治疗6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缩小,但9个月时复查MRI显示肿瘤增大,病人拒绝继续靶向治疗,神志清楚,双目失明,能搀扶行走。结论 脑膜瘤术后复发并恶变时,靶向治疗短期内可缩小肿瘤体积,长期效果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992.
恶性淋巴瘤累及脾脏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脾脏受累的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6月~2002年8月,山东省肿瘤医院诊治的134例恶性淋巴瘤累及脾脏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淋巴瘤累及脾脏的超声特征大致分为四种类型:①均匀性脾肿大。②非均匀性筛孔状回声。③多发性脾脏低回声结节。④孤立性不均质结节。结论 B型超声对恶性淋巴瘤脾脏受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分析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MSCT表现,并联合肿瘤标志物,探讨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经本院病理证实7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其中小细胞肺癌25例、非小细胞肺癌4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MSCT表现及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单因素x2检验、成组t检验.结果 (1)胸膜腔积液、淋巴结融合征象以及支气管截断征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在前二者的出现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截断征的出现率低于非小细胞肺癌;心包腔积液、胸膜转移、远处转移、血管受侵、肿瘤坏死,纵隔肺门及远处淋巴结肿大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YFRA21-1、NSE、ProGRP、SCC在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细胞肺癌组的NSE、ProGRP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非小细胞肺癌组的CA125、CYFRA21-1、SCC阳性表达率高于小细胞肺癌组.(3)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组中有无心包积液的CYFRA21-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胸膜转移、有无肿瘤坏死、有无纵隔肺门及远处淋巴结肿大的CEA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SCC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组中有无胸膜转移的CA125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胸腔积液的NSE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肿瘤坏死的SCC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央型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有不同的MSCT表现,结合肿瘤标志物分析,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肾上腺区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上腺区节细胞神经瘤的CT(29例)、MRI(10例)表现.结果 32例患者共33个病灶,双侧1例,单侧31例,肾上腺25个,肾上腺周围8个.肿瘤长径为1.2~18 cm,平均7.5 cm.3例病灶随访有增大,其中1例在短期内迅速增大.除2个长径>12 cm呈嵌入样生长者外其余病灶均有较完整的包膜,4个较小的病灶呈圆形、类圆形,较大的29个病灶呈分叶、伪足形,大部分呈钻孔样生长.10个病灶有斑点、结节状钙化灶,1个病灶有小囊变,3个病灶有明显分隔.CT平扫:23个病灶呈低密度,3个呈混杂密度,3个呈中等密度;CT增强扫描:21个病灶轻度强化,8个病灶中度强化.MRI平扫:T1 WI呈较均匀低信号6例,不均匀低信号2例,混杂信号2例,T2WI呈较均匀高信号3例,不均匀高信号5例,混杂信号2例;MRI增强扫描: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7例.结论 CT、MRI能很好地显示肾上腺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CT、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肾上腺区节细胞神经瘤的内部成分和影像学特点,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并可观察病变与周围血管及器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人自然杀伤(NK)细胞小规模研究型培养体系与大规模临床制备型培养体系的相关性。方法分离11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于小规模研究型培养体系与大规模临床制备型培养体系中进行诱导和扩增。比较两种培养体系下,人NK细胞的增殖倍数、细胞表型、相关活化受体以及细胞毒作用。结果第14天,两种培养体系下人NK细胞的增殖倍数、细胞表型以及细胞毒作用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NK细胞小规模研究型培养体系和临床制备型培养体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前者可为后者的建立与优化提供稳定的研究模型,且能明显降低研究成本。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脂氧素A4(LXA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LXA4/TNFα比值与子痫前期(PE)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准备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分娩的健康孕妇200例,于妊娠10~12周、16~20周及32~36周采集孕妇血清检测LXA4、TNFα水平及LXA4/TNFα比值,跟踪产检及妊娠结局。选取最终有完整产检资料及妊娠结局患者195例,分为发生PE 23例(研究组),未发生PE 172例(对照组),进一步将两组中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患者分为PE组17例及PE对照组20例,剖宫产后取胎盘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胎盘中TNFαmRNA及LXA4受体(FPR2/ALX)mRNA的表达,ELISA方法测定孕妇剖宫产前及新生儿脐血LXA4、TNFα及LXA4/TNFα比值水平。对胎盘组织中TNFαmRNA及FPR2/ALX mRNA的表达与血清中TNFα及LXA4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孕妇血清LXA4及TNFα水平均随着妊娠进展呈上升趋势(P0.05),研究组妊娠中、晚期LXA4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妊娠中、晚期LXA4/TNFα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孕周的增加比值明显下降(P0.05)。妊娠中期LXA4≥2.8 ng/ml、TNFα≥3.7 ng/ml,LXA4/TNFα≤0.7时预测PE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76、0.72、0.81。PE组胎盘组织中TNFαmRNA、FPR2/ALXmRNA的表达及新生儿脐血TNFα水平明显升高;孕妇外周血TNFα、LXA4水平与胎盘TNFαmRNA、FPR2/ALX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PE患者体内存在LXA4及其受体的相对缺乏,LXA4/TNFα比值降低可预测PE发生发展。推测适当激活胎盘中更多的LXA4受体或外源性补充LXA4可能是治疗PE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与不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IAIS)患者的性腺肿瘤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水平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性腺病理检查结果。结果:78例AIS患者中,CAIS 52例,IAIS 26例。共14例(17.9%,14/78)患者存在性腺肿瘤,年龄14~33岁,肿瘤类型包括:性腺母细胞瘤(2例)、支持细胞腺瘤(8例)、精原细胞瘤(1例)、无性细胞瘤(1例)和性索肿瘤(1例)、左侧性腺精原细胞瘤及右侧支持细胞腺瘤(1例)。发生肿瘤的性腺位于腹盆腔9例,腹股沟管5例。14例性腺肿瘤患者诊断为CAIS12例和IAIS 2例,其性腺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23.1%和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性腺易发生肿瘤,非阴囊内部位的性腺易发生性腺肿瘤。CAIS的性腺肿瘤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生成素(ANG)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葡萄胎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表达的差异性,探讨ANG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28例、葡萄胎组织26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14例(其中侵蚀性葡萄胎1例、绒毛膜癌12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例)中ANG蛋白的表达以及定位情况。结果:ANG蛋白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葡萄胎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少量表达于细胞核;ANG阳性表达率葡萄胎组(100.0%)高于正常早孕绒毛组(60.7%)(P0.05)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85.7%)(P0.05),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高于正常早孕绒毛组(P0.05)。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ANG阳性表达率在年龄≥40岁组(83.3%)高于年龄40岁组(75.0%)(P0.05);临床分期晚期组(Ⅲ、Ⅳ期)(88.9%)高于早期组(Ⅰ期、Ⅱ期)(80.0%)(P0.05);FIGO预后评分高危组(87.5%)高于低危组(83.3%)(P0.05)。结论:ANG在GTD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且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晚期、高危患者表达增高,表明ANG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GTD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HPV16 E6E7对TWEAK/Fn14信号途径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表达HPV16 E6E7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可诱导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14(Fn14)表达,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调解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水平(IP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相关因子(TRAF2)表达,生物化学法检测Ras GTpase活性,TUNEL检测细胞的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表达HPV16 E6E7的逆转录病毒感染角质形成细胞后,Fn14高表达,RANTES、MCP-1、IP10和TRAF2表达增加,Ras GTpase活性升高。与未感染表达HPV16 E6E7逆转录病毒的细胞比较,表达E6E7感染的角质形成细胞对TNF-α刺激不敏感,细胞增殖显著增加(P0.05)。结论:表达HPV16 E6E7细胞激活TWEAK/Fn14信号途径,从而上调RANTES和TRAF2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这可能是高危型HPV的一个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儿童盆腔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及64层螺旋CT(MS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盆腔卵黄囊瘤儿童的临床、病理、MSCT及多平面重建资料。术前均行盆腔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34例中,女性21例,男性13例;患儿年龄3个月至7岁3个月,平均(18±15)个月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或骶尾部肿块以及腹痛。33例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1例(占2.9%)AFP值为2.2 ng/mL。34例患儿中,18例来源于盆腔腹膜腔内,16例位于腹膜腔外向骶尾部生长,其中9例主体部分位于盆腔,7例主体部分位于骶尾部。MSCT均表现为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囊实性肿块,增强后肿瘤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肿块最大径为2.8~10.7 cm。AFP值与肿块大小及部位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盆腔卵黄囊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CT能较准确描述肿瘤内部结构与血供,结合血清AFP检查,有利于盆腔卵黄囊瘤的正确诊断、制订术前手术方案及判断术后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