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4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207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423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524篇
内科学   390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2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1148篇
预防医学   395篇
眼科学   65篇
药学   322篇
  4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8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研究不同民族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作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探针点杂交技术,对现居新疆的一个布依族家系的β地贫进行了基因分析,发现其中两名成员为-28(A→G)和CD17(A→T)的双重杂合体。结合家系调查表明,为同一染色体上的双重突变,文献中未见报道。这种基因的携带者表现为轻型β地中海贫血,从而为认识β地盆高度的异质性、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β地贫的基因背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选择能与整合素α3受体结合的小分子多肽cNGQGEQc-L作为靶向载体,将羧基荧光素(FAM)与cNGQGEQc-L连接构建荧光分子探针,通过荧光成像探讨荧光多肽分子探针用于肺腺癌显像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FAM-cNGQGEQc-L与肺腺癌A549细胞结合部位,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多肽与A549细胞的竞争抑制实验,观察FAM-cNGQGEQc-L随浓度的增加与肺腺癌A549细胞结合能力的变化情况。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观察荧光多肽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点。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显示荧光多肽cNGQGEQc-L能与A549细胞结合,结合部位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流式细胞仪测试结果证明荧光多肽与A549细胞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饱和性,当FAM-cNGQGEQc-L浓度为0.125 mmol/L时,荧光多肽与A549细胞的结合趋近饱和。荷瘤裸鼠活体成像显示移植瘤能够摄取荧光多肽,且荧光多肽通过泌尿系统和胆道系统排泄。结论:体外、体内荧光实验结果显示,荧光多肽分子探针FAM-cNGQGEQc-L可与肺腺癌A549细胞、肺癌移植瘤结合,能够特异性靶向肺腺癌。  相似文献   
33.
递减杂交     
递减杂交(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是一种高效率的筛选特异基因的方法。与经典的菌落筛选最主要的区别是,递减杂交的探针DNA序列一般尚不知晓,待筛选的基因DNA序列亦为未知,唯一了解的是该基因所具有的特异功能。递减杂交的原理即利用待分离的基因在两种不同细胞或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经过mRNA或单链cDNA的互相杂交,去除两者间共同的基因成份,而使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得到充分富集(Enrichment),用这种富集的探针筛选  相似文献   
34.
对Kaposi肉瘤(KS)的免疫表型特征,仍有不同观点,多数学者认为是一恶性肿瘤,也有学者认为是一增生性病变。我们对30例地方性和AIDS相关KS做了观察。  相似文献   
35.
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比较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FQ-PCR与常规PCR和探针斑点杂交的灵敏性比较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FQ-PCR与常规PCR和探针斑点杂交三种方法检测HBV-DNA。结果:在15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中,FQ-PCR的检出率是93.59%(146/156),常规PCR为76.28%(119/156),探针斑点杂交为71.80%(112/156)。FQ-PCR显高于常规PCR及探针斑点杂交,P值均<0.05)。结论:FQ-PCR有灵敏,特异,简便的优点,它能为临床疗效观察提供直接的指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制备 nor A基因介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的 Dig- nor A基因探针。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制备 Dig- nor A基因探针。结果  PCR法制备 Dig- nor A基因探针简便易行 ,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探针 ,所得探针有较高的敏感性 ;Dig- nor A基因探针安全、易操作 ,标记探针可长期保存。结论 为进一步研究 nor A基因介导的耐药机制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建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Rsa I、Sma I多态性寡核苷酸阵列检测方法,对基因芯片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上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两位点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无相关关系。方法 设计、合成两组寡核苷酸探针,使用3甲氧基氨基丙基硅烷、戊二醛等化学物质,实现探针与固相支持物玻片的连接。 应用不对称PCR方法扩增Rsa I、Sma I多态性片段,在扩增体系中掺入荧光标记dUTP,获得被测片段的单链标记产物。对核酸杂交反应的温度、动力学和离子浓度 变化进行研究,获得最佳的杂交鉴别条件。对20名正常人,酶切法确定多态性基因型,再用寡核苷酸阵列法检测,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使用该方法对50例血栓病人进行检测,探讨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与vWF基因Rsa I、Sma I多态性的关系。结果 寡核苷酸阵列法和酶切法对20例标本检测的符合率为1005;血栓病人与正常人Rsa I、Sma I两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GG、GA、AA和CC、CT、TT分别为4.0%、12.0%、84.0%和24.0%、44.0%、32.0%,正常人分别为1.4%、11.8%、86.8%和8.8%、57.4%、33.8%,血栓病人等位基因频率G、A和C、T分别为10.0%、90.0%和46.0%、54.0%,正常人分别为7.4%、92.6%和37.5%、62.5%,血栓病人与正常人之间两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vWF基因 Rsa I、Sma I多态性寡核苷酸阵列检测方法,为基因芯片技术在SNP检测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未获明确证据表明Rsa I、Sma I多态性与血栓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Bsa Ⅰ、Sma Ⅰ多态性寡核苷酸阵列检测方法,对基因芯片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上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两位点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无相关关系.方法设计、合成两组寡核苷酸探针,使用3甲氧基氨基丙基硅烷、戊二醛等化学物质,实现探针与固相支持物玻片的连接.应用不对称PCR方法扩增Rsa Ⅰ、Sma Ⅰ多态性片段,在扩增体系中掺入荧光标记dUTP,获得被测片段的单链标记产物.对核酸杂交反应的温度、动力学和离子浓度变化进行研究,获得最佳的杂交鉴别条件.对20名正常人,酶切法确定多态性基因型,再用寡核苷酸阵列法检测,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使用该方法对50例血栓病人进行检测,探讨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与vWF基因Rsa Ⅰ、Sma Ⅰ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寡核苷酸阵列法和酶切法对20例标本检测的符合率为100%;血栓病人与正常人Bsa Ⅰ、Sma Ⅰ两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GG、GA、AA和CC、CT、TF分别为4.0%、12.0%、84.0%和24.0%、44.0%、32.0%,正常人分别为1.4%、11.8%、86.8%和8.8%、57.4%、33.8%,血栓病人等位基因频率G、A和C、T分别为10.0%、90.0%和46.0%、54.0%,正常人分别为7.4%、92.6%和37.5%、62.5%,血栓病人与正常人之间两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vWF基因RsaⅠ、Sma Ⅰ多态性寡核苷酸阵列检测方法,为基因芯片技术在SNP检测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未获明确证据表明Rsa Ⅰ、Sma Ⅰ多态性与血栓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0.
半套式PCR和DNA探针技术检测Q热立克次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半套式PCR和DNA探针技术由于检测Q热立克次体。方法 依据已知的Q热立克次体的16S和23S rRNA基因及其间区的序列。设计3条引物,建立了扩增16S-23S mRNA基因间区的半套式PCR方法,并将扩增片段制成探针,建立了斑点杂交技术。结果 10株Q热立克次体分离株均可扩增出572bp的PCR条带,而对照菌都为阴性,此半套式PCR方法的灵敏度高达1pg;用九里株扩增片段标记后制成的探针,与10个Q热立克次体分离株的全DNA呈阳性杂交,对照菌为阴性,此杂交方法的灵敏度为0.5ng。结论 基于Q热立克次体16S-23S rRNA基因间区的半套式PCR和DNA探针技术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联合应用于Q热的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