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5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58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98篇
内科学   324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131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396篇
预防医学   19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31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16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1篇
  1975年   3篇
  1971年   2篇
  19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玄黄药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ASTI)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90只,ASTI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分别给予外敷玄黄药膏、扶他林和凡士林治疗,治疗后第7天处死相应组动物,检测并比较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补体活性、脾重及脾指数.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和对...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实验性急性重症减压病过程中兔血液细胞计数的变化,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动物各项指标的异同,分析重症减压病的致死机制。方法取14只新西兰白兔,使其在0.55 MPa下停留35 min,然后再继续加压,升至0.7 MPa时停留35 min,于4 min内匀速减压出舱。检测加压前、高压停留中、减压后兔血液白细胞(WBC)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PLT)计数。比较存活动物与死亡动物上述各指标变化的特点。结果经历匀速快速减压后,有8只兔在30 min内死亡,存活的6只兔经观察24 h后未遗留任何减压病症状。兔WBC总数加压前为(9.76±2.23)×109/L,0.55 MPa下停留30 min后,降至(8.15±2.20)×109/L,而减压后,则增加至(13.14±4.75)×109/L。PLT数于0.55 MPa下停留30 min后较加压前无明显变化,减压后,由加压前的(584.36±142.34)×109/L降至(380.43±162.42)×109/L。加压前,死亡组动物血液WBC总数为(11.13±2.37)×109/L,明显高于存活组动物(8.87±2.11)×109/L,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减压后死亡组动物PLT减少了(273±63)×109/L,存活组的动物PLT减少了(148±63)×109/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下停留可造成兔血液中白细胞数下降,而快速匀速减压则引起WBC升高和PLT下降。死亡组动物加压前WBC总数及减压过程PLT减少量均大于存活组动物。提示,白细胞和血小板参与重症减压病致死机制。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血液淋巴细胞计数(BLC)、HBV-DNA载量、血清总胆醇(STC)在预示重型肝炎趋势,诊断早期重型肝炎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初诊慢性乙型肝炎(中度)84例,按最终演变情况,分为慢性乙肝(重度)组和重型肝炎组,观察两组BLC、HBV-DNA载量和STC的变化情况,并对重肝患者持续追踪检测STC。结果与重度组比较,重型组的BLC和STC的异常率较高(P<0.005和P<0.05),而BLC和STC的均值较低(P<0.0005和P<0.05)。重度组的HBV-DNA载量始终较高,在5.6×105~3.1×108copies/ml,而重型组的HBV-DNA载量,则显著降低,有20例阴性,其余12例在1.1~8.2×103copies/ml。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的STC水平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5)。有10例重肝患者PTA>40%,其中7例STC<2.6mmol/L,6例死亡。结论BLC、HBV-DNA载量和STC有助于预测慢性乙肝(中度)的发展趋势,对早期诊断重型肝炎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注射供者的肝匀浆提取液对大鼠淋巴细胞功能及大鼠异位移植心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制作Wistar大鼠的肝匀浆提取液;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模型。(1)经受者阴茎静脉注射肝匀浆提取液0.3 ml,14d后取供、受者的血液,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别测定受者对同一供者和无关供者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2)心脏移植术前2h经受者阴茎静脉注射肝匀浆提取液0.3 ml。心脏移植术后分别观察受者注射同一供者和无关供者的肝匀浆提取液后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心脏停跳后取移植心做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受者对同一供者和无关供者的单向MLR比较,前者明显减轻,吸光度A值分别为:0.434±0.034和0.522±0.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脏移植术前,受者接受同一供者和无关供者的肝匀浆提取液后,前者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延长,分别为(38.05±17.07)d和(9.86±2.6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前者心肌出血、坏死程度更轻,心肌组织内IgM和IgG沉积更少。结论注射同一供者的肝匀浆提取液能特异性抑制相应个体抗原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减轻大鼠移植心脏的排斥反应,明显延长其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5.
免疫应激对小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注射完全佛氏佐剂对小鼠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开场试验检测小鼠行为的改变,以小鼠血清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率作为免疫学指标。结果 注射完全佛氏佐剂可导致雄性小鼠自发活动减少、周边位置偏爱、血清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增加;引起雌性小鼠血清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增加,但无行为学改变。结论 免疫应激可引起雄性小鼠的抑郁性行为和恐惧行为,其机制与免疫功能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不同T细胞在门静脉输注诱导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门静脉输注经丝裂霉素处理过的C57小鼠脾细胞给BALB/c,7 d后分离受鼠脾细胞,流式分选其中CD3+、CD4+、CD8+T细胞,过继输注给另一BALB/c,并同时行C57或C3H来源的心脏移植,观察并比较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结果:过继输注PVI鼠T细胞后,可以转移耐受;过继输注PVI鼠CD4+T细胞,可使供体来源的C57供心存活时间延长,而对第三系C3H供心存活时间无明显延长。过继输注PVI鼠CD8+T细胞无此效应。结论:在门静脉输注诱导耐受的模型中,CD4+T细胞可以转移耐受,且此耐受为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无此效应。  相似文献   
67.
本实验建立了小鼠脾细胞酸性α醋酸茶酯酶(ANAE)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并采用ANAE染色方法检测了经羊红细胞(SRBC)免疫后的C57BL/6小鼠外周血及脾脏淋巴细胞染色结果,并对ANAE~+细胞进行了颗粒分型。结果表明,外周血中ANAE~+细胞数为69.0±5.4%,其中斑点型占54.5±5.0%,分散型占14.5±4.6%。小鼠脾脏ANAE~+细胞为43.1±12.1%,其中斑点型占35.7±10.6%,分散型占7.4±2.9%。同时观察了小剂量γ射线照射对小鼠外周血及脾脏淋巴细胞ANAE染色的影响,结果在24.4mGy至122.0mGy剂量范围内未见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8.
用鼠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获得3株分泌抗人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为SMU_1、SMU_2、SMU_3,为IgG_1类,不与补体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法表明,SMU_1、SMU_3分别与50.3±6.42%和51.5±6.37%的周血单个核细胞反应,SMU_2与68.89±9.92%的周血半个核细胞及74.68±8.08%的成熟粒细胞反应,3株单抗的分子量为54~62kD(未还原)。调变试验及竞争抑制试验表明SMU_1、SMU_3与WuT_3识别相同的抗原分子,但为不同的表位。SMU_2为一非系限性单抗。本组单抗对研究T淋巴细胞分化及临床白血病免疫分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9.
目的:检测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凋亡及其Fas、FasL的表达,探讨二期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3例二期梅毒患者和30例正常人PBLC细胞凋亡及其Fas、FasL的表达。结果:梅毒患者CD3+、CD4+及CD16,56+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8+细胞凋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梅毒患者CD3+、CD4+及CD16,56+细胞Fas与FasL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8+细胞Fas与FasL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梅毒患者CD3+、CD4+及CD16,56+细胞凋亡率分别与其Fas、FasL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85,P<0.01;r=0.712,P<0.01;r=0.705,P<0.01;r=0.694,P<0.01;r=0.716,P<0.01;r=0.727,P<0.01)。结论:二期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淋巴细胞凋亡过度有关,而淋巴细胞凋亡过度与Fas、FasL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0.
氯丁二烯经皮下注射给小鼠染毒,可引起血浆及脾脏淋巴细胞中cAMP含量升高和cGMP含量降低,二者含量的比值亦明显升高。结果提示,氯丁二烯可能通过改变血浆中cAMP和cGMP的含量而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及代谢;氯丁二烯所致淋巴细胞中的cAMP和cGMP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毒性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