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78篇
  免费   1218篇
  国内免费   261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91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84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403篇
内科学   2968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4372篇
特种医学   619篇
外科学   941篇
综合类   2615篇
预防医学   1029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1014篇
  6篇
中国医学   1534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769篇
  2021年   956篇
  2020年   879篇
  2019年   817篇
  2018年   841篇
  2017年   839篇
  2016年   770篇
  2015年   635篇
  2014年   1608篇
  2013年   1584篇
  2012年   1248篇
  2011年   1261篇
  2010年   996篇
  2009年   889篇
  2008年   788篇
  2007年   722篇
  2006年   639篇
  2005年   507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8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4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颅内、外动脉病变分布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结论颅内血管病变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血管病变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92.
王晓丽  王娇 《中国当代医药》2013,(23):150-151,153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4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41例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临床疗效、继发性功能障碍。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相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85.4%),观察组继发性功能障碍发生率(17.1%)明显低于对照组(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显著,且继发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3.
头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头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都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头电针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I和NIHSS评分都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优(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明显效果,加用头电针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4.
探讨目前针刺疗法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临床试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现存主要问题为试验目的不明确、主配穴不清楚、行针手法不明或无操作规范、所选用针具型号不明确等。要使针刺疗法真正成为一门世界性医学,仍需不断完善与提高针刺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试验设计、操作规范及统一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巨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对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卒中后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巨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予巨刺疗法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ME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采用 MESSS 评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 FMA、MBI 及 MESSS 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FMA、MBI 评分升高,MESSS 评分降低,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巨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可以明显促进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疗效确切,二者联合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了解其对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治疗作用和相关性。方法将90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明显,其总有效率优于药物治疗,是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7.
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配合康复治疗组和康复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运动功能(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的NDS评分及FMA评分在治疗14 d与治疗前、治疗28 d与治疗14 d比较均有改善(P〈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康复治疗与单纯康复治疗均能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靳三针配合康复治疗更全面,疗效更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8.
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机理探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探讨针刺风府、人迎、廉泉、百劳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机理。方法:测定针刺前、后5分钟和疗前、疗后的吞咽相关肌肉肌电图和脑干诱发电位。结果:真性球麻痹患者疗后环甲肌振幅、时限及舌肌时限较疗前降低。假性球麻痹患者疗前、疗后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对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针刺主要是调节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当中的吞咽中枢对于吞咽反射的控制作用,协调吞咽诸肌的运动;而对于真性球麻痹障碍,针刺的作用主要是直接促使损伤的周围神经恢复,从而起到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99.
张玉莲  王颖  王立存 《河北中医》2008,30(5):508-510
目的观察头项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中风共济失调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过程中各脱落1例。治疗组20例以头项针为手段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20例用传统针刺治疗,每日1次。2组均连续针刺5日,休息2日,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治疗前(发病72 h内),发病第7日、第14日血清VEGF的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愈显率30%,总有效率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在第7日和第14日的VE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项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与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眼远期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及其与视野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1例单眼发病NAION患者42只眼(21只发病眼为实验组,21只对侧正常眼为对照组)进行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并检查视野(visual field,VF)、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等检查.结果 NAION患者RNFL厚度较对照组变薄,上半侧易受累,相应下方视野缺损多见,且视盘非病变区域的RNFL厚度也比正常对照组相应区域变薄.平均RNFL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有相关性(r=0.38,P <0.05).结论 NAION患者远期盘周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缺血区明显变薄,OCT检查非缺血区的RNFL厚度也变薄,提示NAION的RNFL丢失可能超过了视野检查的视野缺损的范围.NAION患眼盘周RNFL厚度与视野检查结果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