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1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39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425篇
预防医学   17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3篇
  3篇
中国医学   25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目的探讨黄芪葛根汤对高血脂症模型大鼠血脂,血清瘦素(LEP)、脂联素、脂联素受体2(Adipo R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2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葛根汤组、黄芪组、葛根组共4组,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第2天,黄芪葛根汤组、黄芪组、葛根组按照10 m L/kg进行灌胃给药,2次/d;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 d。给药过程中,对照组喂养基础饲料,其余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对所有组大鼠的血脂、LEP表达、脂联素、脂联素受体2、PPARα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8周后,大鼠血清中血脂,LEP表达显著升高,脂联素、脂联素受体2、PPA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大鼠高血脂症模型建立后,给予黄芪,葛根及黄芪葛根汤治疗,实验组大鼠血脂、LEP水平显著降低,脂联素、脂联素受体2、PPA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相较于黄芪组和葛根组,黄芪葛根汤治疗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大鼠水平。结论黄芪葛根汤能够有效改善高血脂症大鼠的各临床指标,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阿托伐他汀在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高脂血症患者107例,分为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或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齐墩果酸治疗组,治疗观察疗程为3个月。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TC、LDLC、TG和HDLC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以及两组间血脂水平差异。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CSK9浓度。结果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齐墩果酸组包括TC、LDLC、TG和HDLC等在内的一般资料匹配,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均取得显效,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TC、LDLC和TG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阿托伐他汀+齐墩果酸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TC和LDLC下降效果更加明显,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初始血清PCSK9浓度差异无显著性(72.4±4.2μg/L比71.1±3.9μg/L;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PCSK9浓度升高了约3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72.4±4.2μg/L比95.1±3.7μg/L;P<0.01);阿托伐他汀+齐墩果酸组血清PCSK9浓度略有升高(71.1±3.9μg/L比77.6±4.4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但是阿托伐他汀组血清PCSK9浓度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齐墩果酸组,差异具有显著性(95.1±3.7μg/L比77.6±4.4μ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TC(r=0.76,P=0.001)和LDLC(r=0.72,P=0.001)与PCSK9浓度显著相关,而HDLC和TG与PCSK9浓度相关性不明显。结论血清PCSK9浓度与TC和LDLC明显相关,齐墩果酸可强化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效果,其作用可能与齐墩果酸抑制PCSK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高脂血症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为其提供满意的健康教育服务。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92名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需求情况调查。结果:高脂血症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及方式的需求情况中,防病知识(47.97%)和一对一讲解(78.06%)分别为最高需求;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患者和高中及其以下学历的患者对营养知识、生活方式以及健康资料发放方面的需求存在差别(P<0.05)。结论: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是降低高脂血症患病率的重要手段,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提高体检工作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对高脂血症新西兰兔血浆CRP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给予高脂饮食构建新西兰兔高脂血症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干预组给予0.01 mg/kg秋水仙碱治疗,共2周。评估空白组、高脂血症对照组和高脂血症干预组3组新西兰兔血脂、CRP及一氧化氮水平。结果经8周高脂饮食饲养后,与空白组相比,高脂血症组新西兰兔血脂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组相比,血浆CRP水平在高脂血症组也明显升高,而一氧化氮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高脂血症干预组与高脂血症对照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但高脂血症干预组血浆CRP水平明显降低,而一氧化氮水平则明显升高,与高脂血症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秋水仙碱能够通过下调血浆CRP水平从而改善高脂血症新西兰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这可能是秋水仙碱能够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其中一个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与高血糖、高血脂的关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在本院疗养健康体检的1256例飞行人员血标本进行血尿酸(UA)、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血尿酸组进行比较。结果高尿酸血症组Glu、TC、TG、LDL—C值均高于正常血尿酸组,而HDL—C值低于正常血尿酸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脂与高尿酸血症有直接关系,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的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3例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3例误诊病例入院时均有明显的三酰甘油水平升高(14.1~61.0 mmol/L),血标本呈乳糜状脂浊血清,1例存有明显诱发因素,临床特点除右下腹症状、体征外,上腹部症状、体征持续存在,早期B超提示有腹腔积液,血、尿淀粉酶升高不明显.确诊后经严密观察病情、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护理、降血脂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提高对高血脂症性胰腺炎的认识,入院后全面的护理评估、仔细病情观察有助临床医生分析、判断病情,综合的护理干预促进疾病康复,重视健康宣教,有效控制血脂,去除诱发因素是疾病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01/2013-01月在作者医院门诊体检的1873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检出372例HUA患者作为HUA组,1501例尿酸正常者作为正常组,对肾功能、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血糖、血脂等多种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HUA的患病率为19.86%,HUA组伴发肾功能不全、痛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超重)和脂肪肝等疾病的患病率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UA组血清肌酐(creatinine,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糖、血脂、血压、BMI水平明显升高(P〈0.05),HUA患病与性别有关,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HUA与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应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HUA相关疾病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的高脂血症模型,同时连续i.g.给予白藜芦醇(50mg· kg-1·d-1)或空白溶媒30 d,测定大鼠血浆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O、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p-选择蛋白、血栓烷B2 (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ADP诱导的血小板5 min最大聚集率.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高脂饲料白藜芦醇组大鼠在连续i.g.给予白藜芦醇(50 mg·kg-1·d-1)30 d后,大鼠血浆TG、TC、LDL-C含量均下降,分别下降19%、31%、51%,HDL-C含量增加1.33倍;SOD和eNOS活力升高,NO和6-Keto-PGF1α含量增加,MDA、p-选择蛋白、TXB2含量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5 min最大聚集率降低.结论:白藜芦醇能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脂水平,防止脂质过氧化和保护内皮细胞完整,影响NO合成,维持血浆或组织中的TXA2和PGI2平衡及细胞内外的钙离子平衡等多环节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Pharmaceutical biology》2013,51(8):962-967
Context: Long pepper, Piper longum Linn. (Piperaceae), is widely used in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for treating hyperlipidemia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ypolipidemic effects of a new piperine derivative GB-N isolated from long pepper in high-fat diet-fed rats.

Methods: The levels of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riacylglycerols (T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atic colorimetric method. The levels of 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HMG-CoA), CYP7A1, 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 and LDL receptor (LDLR)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Compared with model rats,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B-N at doses of 2.5–10?mg/kg to hyperlipidemic rats c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levels of serum TG from 1.54 mmol/L in hyperlipidemic rats to 0.94–1.02 mmol/L, with an increase in serum HDL-C levels from 0.40 mmol/L in hyperlipidemic rats to 1.21–2.26 mmol/L. Treatment with GB-N (10?mg/kg) could also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 levels of hepatic HMG-CoA reductase, CYP7A1, LCAT and LDLR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Conclusion: GB-N had hypolipidemic activity via regulating lipid metabolism pathways in liver of hyperlipidemic rats and could be explored as a potential age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hyperlipidemia dise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