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6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5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42篇
内科学   46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13篇
预防医学   642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重组HBsAg免疫逃逸突变体的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深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所致的包膜抗原抗原性的改变,从含HBVDNA双拷贝的质粒载体pEcob6,获得一个837bp的HBV-S基因片段,将其插入至载体pBluescript KS~+的SmaⅠ位点,通过体外寡核苷酸介导的人工定点突变分别获得第145位、126位和第145位+126位氨基酸三种S基因变异型。然后将这些S基因变异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MEp4上,从而构建了含HBV-S基因及其突变型的表达载体PMEp4HBVSM。用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获得稳定分泌HBsAg及其变异体的抗性细胞系。经体外初步研究表明,HBsAg 145位氨基酸变异体可影响HBsAg的“a”抗原决定簇的结构。  相似文献   
42.
人抗—HBsFab段基因的序列分析及表达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对已建的噬菌体抗体库中分离的人抗-HBs克隆进行了序列分析和表达研究,发现19个克隆都具有相同的重链可变区基因,轻链可变区基因有4个相同,其余15个未进行序列测定。DNA序列分析表明VH、JH分属VHVHⅢ和JH6,D段为二个D基因的融合,VK,JK属于VKI和JK4。  相似文献   
43.
包裹天然骨架CpG ODN和HBsAg的非磷脂脂质体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磷脂脂质体NovasomeR○(Np )是由Brij5 2、胆固醇和油酸组成 ,可作为同时传递佐剂和抗原的载体。我们将HBsAg与天然骨架CpGODN (phosphodiesterCpGODN ,pdCpGODN )包裹于Np后免疫BALB/c小鼠 ,检测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 ,包裹pdCpGODN和HBsAg的Np在小鼠中诱导了很高滴度的抗 HBs抗体产生并诱生了HBsAgS2 8 3 9特异性的CTL ,而铝佐剂组和仅包裹HBsAg的Np组诱生的抗体滴度较低 ,未检测到CTL活力。抗体亚类分析结果表明包裹pdCpGODN和HBsAg的Np诱生的免疫应答类型与pdCpGODN剂量有关 ,较低剂量 (2 4 μgpdCpGODN )诱生的为IgG2a为主的Th1型应答 ,而较高剂量(4 7μgpdCpGODN )诱生的是Th1/Th2混合型应答。铝佐剂和仅包裹HBsAg的Np组诱生的是以IgG1为主的Th2型应答。此外 ,包裹pdCpGODN和HBsAg的Np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外HBsAg刺激培养后特异性增殖并分泌高水平的IFN γ。这些结果表明包裹pdCpGODN和HBsAg的Np能增强HBsAg的免疫原性 ,诱生体液 /细胞免疫均衡应答 ,有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的治疗性疫苗  相似文献   
44.
JM-高效电话杀菌垫杀菌效果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2%强化戊二醛为主要成分的微胶囊消毒液制成电话杀菌势运载其杀菌效果及稳定性进行了试验观察。方法 按卫生部1999版消毒剂微生物学实验室鉴定实验技术进行。结果 该液作用3-5min,可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99.99%以上;作用10min可灭活HBsAg,浸以2%强化戊二醛该液的消毒垫贴于电话话筒使用45d,仍有良好消毒作用。结论 JM-高效电话杀菌垫具有良好杀菌效果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5.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重组(CHO)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重组(CHO)疫茵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阻断效果。方法:选70例生于母亲为HBsAgHBsAg双阳性的婴儿,随机分为A组(31例)和B组(39例),A组为单纯疫苗组,注射3次疫苗(0、1、6月,10μg/次);B组为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自(HBIG)组,注射3次疫苗(同A组),并于出生时注射半支(50IU)HBIG。全程2~6个月采血,用固相放射免疫(RIA)法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结果:抗抗-HBs阳转率为83.87%,阻断率为83.87%,疫苗加半量乙肝免疫球蛋白(50IU)组分别为93.10%和93.59%。结论:乙肝基因重组(CHO)疫苗有良好的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如果出生时加注半支HBIG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6.
在杂合启动子ADH2-GAPDH控制下于酿酒酵母中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SA-28融合基因的过程研究中,确定系统表达的有效阻遏条件为在10.0g/L的葡萄糖浓度下进行细胞的预培养,采用稀释操作和碳源饥饿培养等较彻底的支阻遏方式以克服葡萄糖酵解产物阻遏对表达的影响。实验还显示了溶解氧浓度对表达的影响和乙醇流加方式对表达期酵母生长与表达的调节作用。实验获得主培养45h后湿菌体浓度为186g/L,细胞内p  相似文献   
47.
48.
人源多克隆抗血清识别的HBsAg模拟表位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获得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源抗血清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呈现模拟多肽,加深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B细胞表位的了解。方法 基于噬菌体小衣壳蛋白(gpⅢ)构建12氢基酸随机肽库,经混合多克隆人源HBsAg阳性血清的三轮筛选,阳性噬菌体经ELISA和竞争实验证实,并测定其对应呈现多肽的插入序列,分析其氨基酸序列与HBsAg的相似性,结果 两个噬菌体颗粒在ELISA实验中呈阳性,其中  相似文献   
49.
为探讨日本血吸虫病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对大丰市455 人进行了12年的前瞻性观察。血吸虫病组表抗携带率为14.21% , 比非血吸虫病组的9.56% 高; 肝癌20岁以上截缩标化人年死亡率, 血吸虫病组为283.82/10 万, 非血吸虫病组为38.66/10万, RRM H为5.72,SMR分别为3.76 和0.65,P< 0.01;前者组内男女肝癌死亡率比RRM H 为1.51, P> 0.05,后者组内RRM H 为3.98,P< 0.01。用叉生法分析血吸虫病和表抗携带两因素的作用,则肝癌20岁以上截缩标化人年死亡率,血吸虫病和表抗携带双阴者为21.16/10万, 血吸虫病单阳者为118.47/10 万,表抗携带单阳者为232.33/10 万,血吸虫病和表抗携带双阳者为1228.75/10 万; 后三者与前者相比, RRM H 分别为3.99, 8.47, 34.57, P均< 0.01; 血吸虫病和表抗携带对肝癌联合作用指数S为3.2,Poisson 回归乘法模型拟合良好。结果提示两者与肝癌分别有密切联系,且有明显的相乘作用  相似文献   
50.
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性能及毒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稳定性二氧化氯采用液体二元包装方式,贮存稳定。经活化后,二氧化氯浓度50mg/L的消毒液作用10min能完全杀灭细菌繁殖体,400mg/L作用5min能完全杀灭细菌芽胞.300mg/L作用5min能有效地破坏HBsAg抗原性。10%有机物对其杀菌作用无影响。该消毒液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性,但对金属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