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8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299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294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62篇
综合类   293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50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相关性疾病的治疗。然而,长期使用或者大剂量使用会导致较多的不良反应,降低其应用价值。因此,为了既保留GCs的抗炎作用、又减轻GCs的免疫抑制作用,深入研究GCs的分子作用机制对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或者具有GCs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蛋白(glucocorticoid-induced leucine zipper protein,GILZ)是GCs调控的靶分子,是GCs的重要下游执行分子,但GILZ效应又不完全等同于GCs通过糖皮质受体(glucocorticoids receptor,GR)发挥的生理和药理效应,具有替代GCs用于临床的可能性。因此,本文就GILZ在GCs的抗炎、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分子机制以及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模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2.
硬皮病是临床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进展迅速,预后多不良,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治疗棘手。本病隶属于中医学中“皮痹”范畴,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有着深入的认识,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小。现阐述《内经》中“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的理论内涵,浅析中医对硬皮病认识,探讨该理论对中医治疗硬皮病的指导作用,并举汤小虎教授临床验案1例,以期为临床多角度认识和治疗硬皮病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儿在使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的变化。方法:选取新发MG患儿43例和健康儿童微量元素抽查群体19例,取静脉血上清液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皮质醇水平,MG患儿抽血时间为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时。结果:新发MG患儿治疗前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GC治疗后(P〈0.01),而正常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GC治疗后患儿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GC对改善MG患儿由于异常应激状态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导致体内血清皮质醇升高有较好的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85.
邓茂  黎昌强  廖勇梅 《北方药学》2014,(12):114-1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眼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眼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强的松60mg qd,疗程7d。对照组采用强的松30mg qd,疗程7d。观察两组的水肿消退时间,疼痛减轻时间,3月后后遗症发生率及激素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水肿消退时间,疼痛减轻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3月后后遗症发生率与激素副作用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消除眼带状疱疹水肿及减轻疼痛方面优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对后遗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医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临床药学管理软件随机抽取2013年1-6月我院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门诊处方600份、出院病历180份,以药品说明书及专业用药指南为依据,对用药数量、品种、分布、用途及合理性进行分析点评。结果:门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抗炎、抗过敏等。共点评出不合理处方11份,占1.83%,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处方诊断与用药不符。病区主要以退热降低体温为主要用途,占26.67%,多分布于儿科感染发热患者,其次为外科麻醉辅助用药。在用药品种方面,以地塞米松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用量最大。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及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治疗。结论: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应严格控制并避免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规用于退热、降低体温的滥用趋势;另外分级管理及安全性监测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降阶梯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将人选的160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降阶梯疗法,第1周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早、晚各1次;第2周改用地奈德乳膏,1次/d;第3周改用乙氧苯柳胺软膏,早、晚各1次。对照组分为A、B、C组,分别单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地奈德乳膏、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连续用药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用药后第1、2、3周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疗效与A组相当,优于B组和C组;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A组.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阶梯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对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抽样选取96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并随机均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析,其中48例患者口服给药(口服组),另外48例患者静脉给药(静脉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出现4例(8.33%)不良反应,显著低于静脉组的12例(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疗效理想,对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变化有着积极影响,并且此方案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估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GC)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探讨门诊药师的药学干预能否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8年1月-3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并需长期口服GC的患者共242名,通过人口学资料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为干预组患者提供持续药学服务并每月随访一次,至患者停用或连续随访6个月,最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和结果分析。结果:242例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GC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的平均值为(5.28±1.79),其中115例患者(47.52%)依从性较好(6.92±0.76),127例患者(52.48%)依从性较差(3.80±0.98)。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为病程、患者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和药物与疾病知识知晓水平(P<0.05)。非干预组纳入患者116例,干预组126例。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对疾病和药物的知晓水平较非干预组得到明显的改善(P<0.01),疾病控制情况也较非干预组高(P<0.05)。两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皮质醇增多(P<0.01)和骨密度下降情况(P<0.05)有所改善,代谢型改变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可控制因素进行药学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增强其服药信念,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0.
Alterations in the number and functional status of mineralocorticoid (MR) and glucocorticoid receptors (GR) may contribute to vulnerability to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Corticosteroid receptors are chaperoned by heat shock proteins Hsp90 and Hsp70. We examined relations between corticosteroid receptor and heat shock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and related them with war trauma exposure, PTSD and resilience to PTSD. Relative levels of MR, Hsp90 and Hsp70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blotting in lymphocytes from war trauma-exposed men with current PTSD (current PTSD group, n=113), with life-time PTSD (life-time PTSD group, n=61) and without PTSD (trauma control group, n=88), and from non-traumatized healthy controls (healthy control group, n=85).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in MR, Hsp90 and Hsp70 levels and in MR/GR ratio were not observed. The level of MR was correlated with both Hsp90 and Hsp70 levels in trauma control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s. On the other hand, GR level was correlated only with Hsp90 level, and this correlation was evident in current PTSD and trauma control groups. In conclusion, PTSD and exposure to trauma are not related to changes in lymphocyte MR, Hsp90 or Hsp70 levels, bu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isturbances in corticosteroid receptors interaction with heat shock prote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