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06篇
  免费   1655篇
  国内免费   1262篇
耳鼻咽喉   338篇
儿科学   497篇
妇产科学   468篇
基础医学   4596篇
口腔科学   380篇
临床医学   2099篇
内科学   4350篇
皮肤病学   264篇
神经病学   1344篇
特种医学   5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802篇
综合类   4284篇
预防医学   1582篇
眼科学   305篇
药学   1794篇
  3篇
中国医学   389篇
肿瘤学   270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469篇
  2020年   445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417篇
  2017年   493篇
  2016年   574篇
  2015年   623篇
  2014年   1173篇
  2013年   1321篇
  2012年   1470篇
  2011年   1757篇
  2010年   1489篇
  2009年   1571篇
  2008年   1830篇
  2007年   1980篇
  2006年   1953篇
  2005年   1916篇
  2004年   1494篇
  2003年   1404篇
  2002年   1097篇
  2001年   952篇
  2000年   801篇
  1999年   657篇
  1998年   462篇
  1997年   422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237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ML)发病、病理及免疫分型特点,探讨基因分型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标准链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标记物法(SABC法)对病理标本进行免疫分型,PCR检测病理及骨髓标本IgH(FR2A,3A)和TCR(β,γ)基因重排,同时对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M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较霍奇金淋巴瘤(HL)发病率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60岁以上发病者占38.6%;其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60岁以下者。(2)B-NHL发病率为68.6%,T-NHL为28.6%;B-NHL的3年生存率高于T-NHL。(3)低度恶性NHL占42%,中、高度恶性占58%;低度恶性组平均生存时间较中、高度恶性组长,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生存期分析显示I-Ⅱ期NHL预后明显优于Ⅲ-Ⅳ期。(4)PCR检测病理及骨髓标本的IgH和TCR重排,B-NHL FR2A的阳性率分别为66.7%及56.2%;FR3A阳性率分别为90.4%及81.2%;T-NHL中TCRβ、γ阳性率分别为91.7%及75.0%;病理标本的阳性率略高于骨髓,T、B分型与免疫分型相符。结论:年龄,T、B分型和临床分期是影响NHL预后的重要因素;分子生物学检测作为辅助手段可以肯定免疫分型结果并补充其不足,骨髓及外周血检测除协助分型外可用于肿瘤微小残留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2.
THECLONINGOFNa ̄+/Ca ̄(2+)EXCHANGERGENEANDITSEXPRESSIONINBRAINISCHEMIATangJian汤健,WangYu王瑜,ZkangChenhui张晨晖,E.CostaInstituteofCar...  相似文献   
103.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以便进一步研究VEGF-C基因在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人VEGF-C的cDNA序列,设计合成一对5′端分别含有EcoR I和BamH I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运用RT-PCR方法克隆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的VEGF-C cDNA(1.26Kb;回收PCR产物(1.28Kb),并将其连接至克隆载体pMDl8-T中;重组的pMDl8-T在大肠杆菌DH5α内扩增后,经质粒提取、EcoR I和BamH I酶切,筛选出阳性重组子,并进行基因测序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含有VEGF-C cDNA全长的酶切片断(1.27Kb),然后在DNA连接酶作用下将其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重组质粒经EcoR I和BamH I酶切予以鉴定。结果:RT-PCR产物合有VEGF-C cDNA,基因测序显示重组的pMDl8-T中含有正确的人VEGF-C cDNA全长序列,重组的pcDNA3.1(-)中含有人VEGF-C cDNA全长序列。结论:成功构建了人类VEGF-C真核表达载体VEGF-C/pcDNA3.1(-)。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重庆市新生儿黄疸儿G6PD三种常见基因突变与其临床表现特点之间的关系。初步估计其基因突变频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检测54例重庆市新生儿黄疸儿的G6PD基因突变类型。结果检出G1388A突变39例(72%),G1376T突变8例(15%),未定型者7例(13%)。未检出G95A。结论本研究首次对重庆市新生儿黄疸儿进行G1388A、G1376T和A95G突变检测。提示G1388A和G1376T为重庆市新生儿黄疸儿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ARMS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检测G6PD已知基因突变的方法。本研究发现这两种突变类型仅见于中国人和华裔人群,具有遗传学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GPC4基因与中国山东Smith-Fineman-Myers综合征(SFMS)的关系,并分析SFMS患者GPC4基因突变。方法:利用primer3设计扩增GPC4全部编码序列及内含子和外显子接头序列的引物,采用PCR扩增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检测GPC4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区域基因突变。结果:在GPC4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区域内并未检测到导致疾病的基因突变。结论:山东SFMS家系患者不是由于GPC4基因编码区域基因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抗NI-35抗体(anti-NI-35antibody)作为神经再生抑制因子(NI-35)的拮抗剂对神经再生促进作用的研究是近年的热点,研究表明,抗NI-35抗体能促进体内外受损伤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我们重新设计并人工合成抗NI-35重组单链抗体(anti-NI-35-scfv)的cDNA克隆构建其表达载体,在原核系统中实现初步表达。方法参照genebank中发表的抗NI-35抗体的轻链重链序列,重新设计适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目的基因片段,将该基因双链分成35个小片段合成,经退火、复性连接成目的片段后,克隆到经过BamHI和HindIII双酶切的克隆载体pUC18中,并转化大肠杆菌DH5a,抽提重组子pUC18/744进行克隆PCR、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证明获得的基因序列与实验设计仅差一个碱基。结论正确合成了抗NI-35重组单链抗体(anti-NI-35-single-chainantibody)为抗NI-35抗体应用于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 p5 3基因第 4~ 8外显子的突变规律及其意义。 方法 取瘢痕患者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标本各 12例 ,并设患者自身正常皮肤标本及血标本为对照。体外分离、培养上述组织标本的成纤维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SCP)分析方法和基因测序法 ,检测各种组织成纤维细胞中p5 3基因的突变情况。  结果  12例瘢痕疙瘩标本中有 9例p5 3基因外显子 4、5、6、7出现点突变和移码突变 ,增生性瘢痕标本、正常皮肤标本及血标本中均未检出突变。 结论 p5 3基因突变是瘢痕疙瘩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8.
腺病毒介导的NT-3基因在骨髓间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NT-3基因在培养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中的表达.方法:在293细胞中培养扩增NT-3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 vector for NT-3,Ad-NT-3),测定病毒滴度,然后用Ad-NT-3感染传代培养的MSCs,RT-PCR技术检测NT-3基因的表达.结果:Ad-NT-3扩增后获得了较高滴度的病毒,MSCs经Ad-NT-3感染后有NT-3 mRNA的转录.结论:腺病毒介导的NT-3基因可转入培养的MSCs并高效表达,为NT-3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通过观察脊髓空洞前状态中脊髓水肿程度和组织学变化 ,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常规组织学及电镜观察 ,应用干湿法测定脊髓空洞前状态中脊髓含水量 ,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脑脊液和脊髓中VEGF表达含量。结果 组织学观察发现 ,Kaolin组动物在术后 2周内出现脊髓水肿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 ,2 1d出现髓鞘和轴索损伤 ;脊髓含水量较对照组在术后第 1天轻度升高 (68.3 5± 0 .70 ) % ,第 3天水肿明显加重 (72 .70± 0 .88) % ,第 7、14天达到高峰 [(72 .92± 0 .86) %、(72 .18± 0 .5 5 ) % ] ,第 2 1天水肿开始缓解 ,但仍高于正常 (70 .0 3± 0 .77) %。Kaolin组动物脊髓、脑脊液中VEGF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 ,其强度变化趋势与脊髓水肿和组织学变化程度一致。结论 在实验性脊髓空洞症模型中 ,缺血水肿 ,组织含水量增高构成脊髓空洞前状态的主要表现 ;VEGF高表达在脊髓空洞前状态中的水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逆转录病毒转病毒白细胞介素 10 (vIL 10 )基因在体内的表达。方法 用MSCVneo vIL 10重组体在体外转导CBA (H 2 K)小鼠的造血干细胞 (HSCs) ,给经致死照射(90 0rads)的 2 0只同基因CBA(H 2 K)小鼠注入经MSCVneo vIL 10转染的HSCs ,2× 10 6HSCs/只。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Westernblot分析vIL 10的表达。结果 移植MSCVneo vIL 10转染HSCs的 2 0只小鼠 ,移植后 8周用ELISA检测 ,其中 15只小鼠血清的vIL 10浓度为 :2 70~ 13 40ng/L ,5只小鼠血清的vIL 10为阴性。 12周后有 2只小鼠vIL 10测不出 ,13只小鼠长时间表达vIL 10达 6个月。对照组小鼠血清vIL 10均为阴性。RT PCR和Westernblot证实小鼠的器官均有vIL 10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逆转录病毒能有效地将vIL 10基因导入造血干细胞并在体内长时间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