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9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94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97篇
内科学   23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84篇
综合类   458篇
预防医学   716篇
药学   269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对比重症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危重患者66例。根据纳入对象营养方式不同分为肠内营养组36例和肠外营养组30例。肠内营养组男性26例,女性10例;肠外营养组男性21例,女性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TP、ALB、TLC。结果肠内营养组Hb、TP、ALB、TLC均较肠外营养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合理地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观察呼吸科危重症病人进行高脂肪低糖类肠内营养(EN)治疗后,营养状况和呼吸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呼吸科危重症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营养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相同的抗感染和对症治疗,营养组采用高脂肪低糖EN液(瑞能),对照组采用普通匀浆膳。分别于营养治疗前1 d和治疗后第14天测定血p H值、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呼吸商(RQ)、每分钟通气量(VE)、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氧耗量(VO2)、氧合指数(Pa O2/Fi O2)以及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氮平衡(NB)等指标。结果:治疗第14天后,营养组病人的RQ、VCO2、VO2Pa CO2、Pa O2、Pa O2/Fi O2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营养组TP、ALB、NB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呼吸科危重症病人应用高脂肪低糖EN支持可显著改善营养状况和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个体化肠内营养(EN)支持对脑卒中颅脑手术后病人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2例因脑血管意外行颅脑外科手术后需营养支持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3例给予个体化EN支持,根据病情给予不同配方、浓度的EN液,必要时添加营养组件;常规组29例给予标准配方的整蛋白EN液.两组热量供给均为104.6~ 125.5 kJ(25~30 kcal)/(kg·d).检测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3周后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LY)、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住院天数. 结果:营养支持3周后,试验组病人血清ALB、PA明显升高,CRP明显降低,与常规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病人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住院天数少于常规组(P<0.05). 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降低炎性反应,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术后病人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两组病人均于术中放置空肠穿刺造口管,并延期留置空肠造口管直至化疗6个疗程结束。A组每个化疗疗程经空肠造口管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液瑞能,每天1 500ml,共7 d;B组则每个化疗疗程经空肠穿刺造口管给予普通匀浆膳食,每天1 500 ml,共7 d。比较两组病人化疗后营养和免疫指标。结果:化疗后A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及IL-2、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在胃癌病人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能减少化疗药物对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在危重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60例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症病例随机分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组、完全肠内营养(TEN)支持组和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组,每组20例,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前1d及营养支持后d7患者的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且每天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营养指标比较:经EN+PN支持后,血清前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亦有升高(P<0.05);而TEN和TPN支持后,各指标结果无显著差异.三组对比,EN+PN支持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EN组和PN组(P<0.05),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无显著差异.并发症比较:EN+PN支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EN组和PN组(P<0.05).结论:EN+PN支持更符合生理状态,有更好的代谢效应,能改善危重症病例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症病例,应尽量早期采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预防肺癌术后肺部感染中的作用,为预防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3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营养进行治疗,观察组在采用术后第1~5天经鼻肠营养管滴饲能全力500~1 000ml/d,观察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及术后第1天和第8天血液中IgA、IgG、IgM和CD4+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变化。结果观察组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后,无肺部感染病例出现,而对照组有6例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和第5天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第8天与术后第1天及对照组术后第8天比较,IgA、IgG、IgM和CD4+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水平,降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Summary The potential role of nutrition to influence survival in the critically-ill is discussed. Increasing benefits are described to enteral nutrition but there remain some patients who have high mortality in whom only parenteral nutrition is possible.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glutamine in parenteral nutrition is reviewed in the context of how it might influence survival from severe illness. Received: 7 May 1997 Accepted: 12 August 1997  相似文献   
50.
Nutritional support is a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the care of the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 including the “micro preemie” (here defined as a baby born weighing less than 500 g), but goes beyond considerations of milk as a food. This is because milk from an infant's own mother, unlike currently available substitutes, additionally provides invaluable non-nutritive benefits.Nutritional support requires suitable devices or techniques to administer nutrients enterally or intravenously, products shown to be safe in preterm populations, and efficacy demonstrated in respect of important functional outcomes. Sadly, preterm feeding remains characterised by a deficit of evidence. In this chapter, we will briefly describe the history of preterm nutrition, discuss current enteral and parenteral practice, important evidence gaps, a summary of approaches for evaluating nutritional practice, and key considerations for future endeavour. Our discussion refers to all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and it not confined to the micro preemi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