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1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72篇 |
内科学 | 70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33篇 |
特种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31篇 |
综合类 | 353篇 |
预防医学 | 59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360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5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122篇 |
2013年 | 106篇 |
2012年 | 165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研究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D)围术期肺损伤的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对氧合与循环情况、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等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因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入院手术,围术期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患者,将其随机(简单随机化法,使用RandA1.0软件实现)分为2组,每组28例,分别应用依达拉奉(30mg溶入0.9%氯化钠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返回ICU后即刻给予,2次/24小时,持续至术后72小时)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强化抗炎方案,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常规抗炎方案这2种处理 [年龄(岁) 46.7±11.2 vs. 47.3±10.7,p>0.05;男性71.4% vs. 67.9%,p>0.05;术后基础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II) 23.0±4.5 vs. 24.4±4.7,p>0.05]。观察比较二个组别于术后即刻T0、术后6小时T6、术后12小时T12、术后24小时T24、术后48小时T48、术后72小时T72氧合指数、乳酸、心率、血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比较2种措施,发现比较对照组,实验组于T6、T12时的氧合指数有明显提高(174.0±45.2 vs. 150.0±63.1 ,p<0.05;183.2±56.3 vs. 156.0±47.5 ,p<0.05),于T12、T48、T72时的心率明显改善(96.5±22.3 vs. 115.9±15.8 ,p<0.05;101.5±19.4 vs. 120.3±17.9 ,p<0.05;107.0±17.1 vs.118.3±18.4,p<0.05),炎性细胞因子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1 (Human Serpin E1)于T72时有所下降[8.2(4.0,16.7) vs. 18.5(14.4,20.1) ,p<0.05],人血管生成素-2(Human Angiopoietin-2)于T24、T72时有所下降[2190.3(1940.8,3326.9) vs. 4353.4(3459.0,9395.1) ,p<0.05;2696.4(2156.7,3784.6) vs. 3929.1(3513.9,4291.4) ,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于T6、T24时有所下降[264.5±258.0 vs. 434.4±227.2 ,p<0.05;323.2±231.2 vs. 569.1±406.1 ,p<0.05],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 于T12、T24、T72时有明显下降(2016.8±1069.4 vs. 2919.9±629.0 ,p<0.05;1915.4±970.9 vs. 2678.1±736.0 ,p<0.05;1709.1±874.1 vs. 2692.1±834.5 ,p<0.05),住院时间(d)缩短(14.8±6.1 vs. 17.9±5.0 ,p<0.05)。结论 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肺损伤的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强化抗炎可改善患者氧合指数,抑制炎性反应使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缩短住院时间,但是对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初步探讨尼莫地平加依达拉奉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尼莫地平加依达拉奉治疗方案的药物组进行治疗,并于入院后第7、14、21d分别进行血肿体积、水肿容积测量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比较。结果入院后第14、21d药物组血肿体积、水肿容积、TNF—α和NSE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入院后第21d药物组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2组TNF-α和NSE在血浆中含量逐渐下降,与脑水肿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尼莫地平加依达拉奉治疗方案是一种治疗急性脑出血有效、安全的方法;血浆中TNF-α和NSE浓度测定可能作为脑出血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EAE组、LDE组、HDE组各10只,EAE组、LDE组、HDE组建立EAE模型,LDE组、HDE组分别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药物。正常组、EAE组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d,所有大鼠24h后处死。结果EAE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LDE组>HDE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AE组iNOS、OPN阳性细胞表达>LDE组>HDE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EAE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减少i-NOS和OP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外伤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将422例外伤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01例)和常规对照组(12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2次,d,21d为1个疗程。分别入院24h内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21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检测(采用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并测量hs—CRP浓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但依达拉奉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依达拉奉应用时间的延长,其差异的显著性加大:治疗后7d、14d2组间CSS评分的差异显著(P〈0.05),21d后差异更显著(P〈0.01)。治疗前2组患者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d末、14d末、21d末,依达拉奉治疗组hs—CRP浓度、CS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的hs—CRP浓度,促进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治疗脑梗死疗效及可能免疫学机制。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治疗。连续治疗14 d,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纤维蛋白原(Fb)、总胆固醇(TC)、血脂水平(TG)、不良反应的差异,以及炎症相关分子表达水平。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指标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5%(38/4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74%,45/47)。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Fb、TC和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ET-1、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而NO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显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治疗引起的炎症相关因子ET-1、hs-CRP显著降低和NO的显著升高分别与NIHSS评分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其机制与多种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出血神经功能与脑水肿的疗效,并通过检测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通路及其下游抗氧化酶的表达变化,探索依达拉奉在脑出血中的抗氧化治疗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立体定向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依达拉奉干预后24h分别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含水量测定,并检测Nrf2通路表达变化,脑组织切片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判定Nrf2表达的细胞来源。结果依达拉奉干预脑出血大鼠后24h,前肢抬起及前肢对称实验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脑含水量亦明显降低。依达拉奉组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酶血红素加氧酶1(HO-1)、硫氧还蛋白(TRX)、谷胱甘肽-S-转移酶a1(GST-a1)、醌氧化还原酶1(NQ01)转录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依达拉奉组Nrf2及HO-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脑组织切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表明,Nrf2主要在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减轻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及脑水肿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激活内源性抗氧化系统Nrf2通路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厄贝沙坦和依达拉奉在大鼠小体积供肝移植早期中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体重相差20~30g的150对SD大鼠作为肝移植供、受者,其中小体重大鼠作为供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移植对照组(A组)、依达拉奉实验组(B组)、厄贝沙坦实验组(C组)、厄贝沙坦联合依达拉奉实验组(D组)及假手术对照组(E组).采用大鼠30%部分肝移植模型,按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观察各组受鼠的存活情况,监测门静脉压和肝功能变化,术后6和24 h,检测移植肝组织内SOD活性及MDA含量,采用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移植肝组织Egr-1 mRNA、ET-1 mRNA及Bax mRNA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移植肝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术后7d,A、B、C、D及E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33 (1/12),33.3%(4/12),58.7% (7/12),83.3% (10/12)和100%(12/12),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门静脉压的变化,术后6和24 h的ALT和AST水平,MDA含量和SOD活性,Egr-1 mRNA、ET-1 mRNA及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肝细胞凋亡指数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均较优,尤以D组最为显著,各组间上述指标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联合使用厄贝沙坦和依达拉奉可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和抗氧化作用(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双重保护作用减轻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的损伤,且联合用药效果好于单用其中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进展性脑梗死标准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奥扎格雷钠;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2组疗程均为21 d.2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hs-CRP、D-二聚体的测定.结果 治疗21 d后,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397,4.8308,P均<0.05).在hs-CRP、D-二聚体、NIHSS评分、ADL评分四项指标方面,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2.4486,2.5964,2.1936,7.0401,P<0.05).结论 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协同效果,优于奥扎格雷钠单药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动脉途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寻找更加有效的依达拉奉使用途径。方法 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14d三个时间点,对比观察应用普通动脉导管及超选择微导管推注依达拉奉与静脉输注之间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各种途径的疗效差异。结果各途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性下降(P〈0.05;治疗后即刻疗效评价,静脉输注组有效率为49.33%,动脉推注组有效率为65.67%,超选择推注组有效率为77.27%,三组间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14 d后疗效评价发现,静脉输注组有效率为81.33%,动脉推注组有效率为88.06%,超选择推注组有效率为86.36%,三组间比较发现动脉推注及超选择推注14 d有效率较静脉输液显著提高(P〈0.05),但动脉推注及超选择推注之间14 d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途径明显提高了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率,但普通导管动脉推注更易于操作、更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