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将感染性柏氏禽刺螨进行冰冻切片,以IFAT检测,结果首次证明革螨的肠组织及生殖器官(卵巢、及子宫孕卵)等部位的细胞内有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特异性荧光颗粒,而对照组则阴性。两个感染后的柏氏禽刺螨群体,一个是在第一若螨期感染的,另一个是感染成螨后,挑出其第2代若螨,均在适宜条件下饲养,不仅在饲养15天、25天叮刺乳鼠获阳性结果,而且在158天时将螨洗涤、研磨制成悬液接种乳鼠后,经IFAT检测鼠肺,也均获阳性结果。首次证明此螨群体能维持EHFV158天(约5个月)以上。以上的试验从螨体组织切片上和感染后进行繁殖的螨群体中证明EHFV的存在和维持,都说明此螨确系EHFV的适宜媒介和贮存宿主。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锦荔枝清解冲剂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活力的影响,采用体内法(幼鼠感染)和体外法(间接萤光抗体)两种实验方法,观察该药物的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锦荔枝清解冲剂能抑制病毒在动物体内生长,对感染病毒的幼鼠有保护作用。提示该药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53.
用酵母粘连沉淀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02例 EHF 病人免疫复合物及52例正常人血清。其中早期病人28份,阳性率92.86%(26/28),恢复期血清74份,阳性率74.3%(55/74),(0.05>P>0.01),结果表明本法对 EHF 诊断、疗效及预后判定,具有敏感、特异,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4.
流行性出血热在实验动物中的传播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和重视流行性出血热在实验动物中的感染和传播,制定预防措施、保护实验人员健康。方法:对我省两起由实验室大白鼠感染、传播流行性出血热致使饲育人员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抽查大白鼠130只,血清抗体阳性61只,阳性率47.2%,饲育人员15人,8人血清抗体阳性,阳性率53.3%,褐家鼠58只,血清抗体阳性3只,阳性率5.2%,饲育人员2人发病住院医治。结论:大白鼠对汉坦病毒敏感,一旦获得感染极易在大白鼠中传播,可成为实验工作人员感染本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55.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病后特异性IgG抗体持续时间。检测86例,阳性81例,总阳性率为94%,其维持时间为8年,提示病后抗体时间长,且阳性率也高。另外,对现行人用疫苗防制EHF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观察EHF灭活疫苗的免疫力和流行病学效果,选择一个发病率在380~860/10万的集体单位职工作为疫苗接种组,并以该单位所在地的同一景观生活的农民作为对照组(发病率在170~120/10万之间)。1989年10月首次免疫接种后,抗EHF病毒NT抗体阳转率为148/150,HI抗体为149/150;2种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80.67和38.68。1年后抗体阴转为20~25%。1990年9月加强免疫接种后,NT抗体阳转率为100%,几何平均滴度为81.85,1年后阴转率为5~8%。经3年的流行病学效果观察,观察点再未发生EHF病例,认为该疫苗足以控制本病流行。  相似文献   
57.
对107例EHF继发感染进行了分析,发现半数继发感染见于多尿期,其次见于少尿期。常见的继发感染是肺部炎症,其中敗血症对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最大。5例敗血症患者有3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肾功能恶化。肺部感染亦可加重肾损,导致2次肾衰,甚至诱发肺水肿、DIC与难治性休克。本文还对EHF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黄岛区1981~1995年流行性出血热(EHF)1026例的流行情况分析,发现EHF在该地区人群、职业、年龄、时间上的分布特征为:开发区发病率高于旧城区,开发区为69,3%。旧城区为30,7%。各职业人群均有发病,但以农民为主,占79.4%。青壮年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52.14%;男女比为2.09:1,本病在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季度、四季度呈两个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59.
EHF毫米波辐照对受化疗处理期小鼠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小鼠化疗处理按腹腔注射环磷酸胺,剂量30mg·kg-1·d-1×3d。在化疗处理前3天和化疗处理当日,分别用EHF毫米波治疗仪局部定点照射。照射波长λ为7.1mm,功率密度(P)≥10mW/cm2。照射时间分别为15min/d×9d,30min/d×9d,60min/d×9d。对各组化疗小鼠进行的预防和治疗照射均对白细胞和骨髓细胞产生保护作用,能减轻化疗期白细胞与骨髓细胞的下降.提高动物对化学药物治疗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和掌握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年来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数据,对疫区分布及其流行强度进行分析。用夹夜法在室内及室外布夹,对捕获的宿主动物无菌取血清及肺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汉坦病毒抗体及肺组织中的抗原,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并测序,将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分型。结果1990~2009年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累计报告病例数为286例,男性农村青壮年多发,总体上发病水平较低,以邻近湖南省的桂北局部地区多见,近年来城市发病例数有增多趋势。2006~2008年共监测捕获啮齿动物18种共1 984只,褐家鼠为优势种,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为14.75%;宿主动物肺组织抗原阳性6份,经核酸检测和测序证实为Ⅱ型病毒(汉城型汉坦病毒)。结论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的宿主动物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多种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从褐家鼠肺组织标本可检测出Ⅱ型病毒,疫区类型以Ⅱ型病毒(汉城型汉坦病毒)为主;广西EHF发病水平较低,以男性农村青壮年多发,邻近湖南省的桂北局部地区为高发地区,近年城市发病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