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585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应用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 32例。结果  32例术后 X线片检查显示肩锁关节间隙恢复正常。获随访 30例中 ,平均随访时间 3年 1个月。术后 2 0~ 30 d,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45~ 70 d取出张力带 ,2~ 3个月可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结论 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 ,创伤小 ,操作简单 ,可早期活动肩关节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分析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重建不稳定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6年3月至2009年7月对37例下颈椎严重骨折脱位患者,行Ⅰ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同期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前应用X线及64排CT明确骨折脱位下位颈椎的稳定程度,指导术前术式选择,同时测量椎弓根的宽度、高度,指导术中螺钉的选择.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采用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0~38.00个月,平均(22.37±6.93)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损伤节段稳定,颈椎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融合率为100%,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无植骨决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功能评价平均提高1.30级,患者术后神经症状无一例加重.结论 Ⅰ期前后路联合重建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超声在PICC置管异位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2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14例,对照组104例。实验组在导管送入目标长度后立即用超声探头进行颈内静脉等常见异位静脉检测,发现有导管异位后立即进行位置调整再予固定和x线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管固定后行x线检查。如x线检查发现导管未处于标准位置,则安排患者返回置管室进行调整后再行x线检查确定位置。比较两组患者导管位置的正确率、患者满意度、置管时间、导管定位的检测费用及调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导管位置正确率对照组(76.92%)低于实验组(96.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603,P〈0.01);满意度评分实验组(4.717±0.524)分高于对照组(4.096±1.296)分,置管时间实验组(21.455±3.923)min低于对照组(24.123±7.184)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728,-4.603;P〈0.01);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30.769%)高于实验组(18.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07,P〈0.05)。结论采用超声进行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异位快速检测可有效提高导管位置的正确率,节约置管时间,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因调管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HCC置管质量。  相似文献   
994.
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血管损伤的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诊治膝关节周围骨折损伤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11月3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21~62岁,平均41岁.结合临床体征,运用彩色超声、CTA、手术探查等明确血管损伤,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钢板、螺钉固定骨折脱位,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损伤血管进行取栓、修补、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移植重建血循环,分析保肢指数(predictive salvage index,PSI评分)、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对预后的作用.结果 本组病例1例死亡,截肢6例,手术成功修复31例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及胫后动脉,24例肢体存活患者分别随访1~4年,平均24.2个月.6例骨不连或感染骨缺损经二期植骨、骨转运骨折愈合,7例膝关节脱位患者进行二期韧带修复重建,功能优良率为71.4%.结论 PSI评分≤10分的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血管损伤患者应积极实施治疗,早期明确诊断、手术重建血循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95.
董文林 《中国骨伤》2005,18(7):419-419
肩关节脱位好发于20~50岁男性,以前脱位最为常见,多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我院自1996年采用改良手牵足蹬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6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6.
余沛堂  俞伟  严建武 《中国骨伤》2007,20(12):858-858
距骨骨折脱位是足部较为严重的创伤,骨折脱位后容易发生距骨坏死和关节功能障碍,难以获得满意疗效。本院自1998年5月-2003年3月采用手法和手术复位治疗距骨骨折脱位8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6例,男51例,女35例;年龄21~60岁,平均为31·7岁。伤后就诊时间40 m in~18 h。左侧47例,右侧39例;开放伤41例,闭合伤45例。骨折21例,脱位37例,骨折合并脱位28例。77例获得随访的病例按Hawk ins[1]分类法分类:Ⅰ型36例,Ⅱ型21例,Ⅲ型14例,Ⅳ型6例。本组致伤原因:高处坠落致伤29例,重物压伤33例,车祸伤24例。手术治疗53例(其中3例为手法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于伤后72 h内接受手术治疗,共54例;B组于伤后72 h后接受手术治疗,共36例。两组均采取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前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椎管容积、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椎管占位、伤椎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有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可有效解除压迫,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但也应考虑到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综合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998.
颈椎屈曲牵张性损伤的前路手术复位与固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前路手术复位、固定治疗颈椎屈曲牵张性(DF)损伤,总结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总结29例颈椎DF损伤病例,结合术前影像检查按Allen法评定损伤分期,按ASIA标准评定神经损伤程度。所有病例术前均未做牵引复位,采取早期(伤后72h内)颈前路脱位椎间撑开结合撬拨技术复位,再以自体髂骨植骨、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效果,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6~18个月,效果满意。29例患者中2例DF1期,均无神经损伤;17例DF2期,10例不全性神经损伤,其余均不伴神经损伤;10例DF3期,2例不全性神经损伤,8例完全性神经损伤。术前MRI检查显示6例合并椎间盘损伤(26%),其中DF2期2例,DF3期4例。所有DF2期与8例DF3期患者术中成功复位,2例DF3期改行后路复位。本组无发生手术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3例术后出现神经损伤短期内加重现象。结论 颈椎DF损伤时采用前路减压复位技术能安全、有效地恢复解剖序列,结合应用前路钢板,能取得良好疗效,尤其适用于DF 1、2期损伤的病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2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按AO分型,其中B3.1型10例,B3.2型1例,C2.1型6例,C3.1型2例,C3.2型3例。常规行颅骨牵引。对经牵引复位的各型及未复位的AOB3.1型,采用前路手术减压Orion钢板或AO钢板固定。对未复位的后方有关节突绞锁,前方有压迫的B3.2,C2.1,C3.1,C3.2型,采用后路解锁复位,前路减压钢板固定。对已完全瘫,虽然前方有压迫,但经MRI证实截瘫恢复无望C3.2型,经后路手术解锁复位AXlS固定。结果 22例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融合。术后神经功能完全瘫7例无改善,15例不全瘫均有改善。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应根据其类型及脊髓损伤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法,以较好的满足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1000.
Dislocation of the first carpometacarpal joint with fracture of the trapezium is a rare injury. A case that was initially missed in accident and emergency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