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25篇
  免费   2199篇
  国内免费   1024篇
耳鼻咽喉   582篇
儿科学   804篇
妇产科学   589篇
基础医学   1697篇
口腔科学   394篇
临床医学   4188篇
内科学   5153篇
皮肤病学   552篇
神经病学   1536篇
特种医学   1872篇
外科学   4093篇
综合类   7442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3035篇
眼科学   520篇
药学   4160篇
  36篇
中国医学   1737篇
肿瘤学   1954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492篇
  2022年   1163篇
  2021年   1470篇
  2020年   1403篇
  2019年   1052篇
  2018年   1083篇
  2017年   1092篇
  2016年   1206篇
  2015年   1164篇
  2014年   2759篇
  2013年   2370篇
  2012年   2784篇
  2011年   2958篇
  2010年   2562篇
  2009年   2192篇
  2008年   2093篇
  2007年   2124篇
  2006年   1755篇
  2005年   1384篇
  2004年   1170篇
  2003年   1060篇
  2002年   903篇
  2001年   743篇
  2000年   588篇
  1999年   501篇
  1998年   371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4篇
  1975年   13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综述了欧洲 2 0 0 3年心衰会议有关欧洲心衰指南、心衰治疗现状、失败的临床试验和失败的原因等论文报道  相似文献   
102.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注意点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三维CT脑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脑动脉瘤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总结3D-CTA检查的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其中14例初次3D-CTA显示动脉瘤不清或发现颅内非动脉瘤样血管异常者,对其进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初次3D-CTA检查正确诊断脑动脉瘤92例,其中16例为多发脑动脉瘤,共检出115个。余14例因诊断不明确进而实施DSA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确诊动脉瘤合并烟雾病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致动脉瘤显示不清2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此5例与3D-CTA所见一致);在3D-CTA扫查范围外发现脑动脉瘤2例。对上述阳性诊断的99例进行手术,并得到证实。另7例在3D-CTA和DSA检查未发现引起SAH的原因病灶,给予保守治疗。结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3D-CTA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在判断动脉瘤与颅骨位置关系、操作的便捷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明显优于DSA。在应用3D-CTA对脑动脉瘤进行诊断时,有必要根据患者和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方能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03.
放射性脑损伤是放射治疗的严重的并发症,其与脑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目前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核磁共振弥散加权像、磁共振波谱、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等被认为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最终确诊依赖标本的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6年2月3日~2006年2月23日我科89例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诊治经过。结果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症状易被原发病掩盖,其临床特点有:(1)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症状以紫绀、气急多见,无明显胸痛;(2)以继发性气胸为多;(3)老年自发性气胸并发症、伴发病多;(4)肺复张时间长,负压吸引效果差;(5)交通型和张力型在老年自发性气胸当中较为多见;(6)易误诊;(7)由于基础疾病存在,肺功能差,发生气胸后易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高。结论老年人各器官储备功能差,肺功能差,同时多并存基础疾病,老年人自发性气胸后易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积极合理的治疗是降低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小肝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2月-2005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12例小肝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通过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部分延迟扫描均可对小肝细胞癌作出定性诊断。结论螺旋CT作为非创伤性容积扫描技术对小肝细胞癌的早期检出、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6.
动态增强MR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T2 WMR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预测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有病理或追踪结果的 4 8例脑病变患者 ,其中胶质瘤 2 5例 (高、低级别胶质瘤分别为 16例和 9例 ) ,非胶质瘤病变 2 3例。全部病例均行常规T1WI、T2 WI和EPI SE序列动态增强MR灌注成像。计算每个病灶的最大相对脑血容量 (rCBV)比值 (病灶最大rCBV/对侧正常脑白质rCBV)。分析胶质瘤的最大rCBV比值与其组织学级别的关系 ,并比较胶质瘤与非胶质瘤的灌注异常及常规MRI强化表现。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 ( 16例 )的最大rCBV比值为4 .6 0± 1.98( 2 .5 5~ 9.2 2 ) ,低级别胶质瘤 ( 9例 )的最大rCBV比值为 1.86± 1.5 2 ( 0 .85~ 5 .72 ) ,经t检验 ,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1)。脑膜瘤、转移瘤、血管母细胞瘤、淋巴瘤均显示有局部高灌注 ,最大rCBV比值为5 .35± 2 .39( 3.15~ 12 .39) ,而有强化表现的脑梗死、脑炎性灶及放射性脑损伤表现为低、等灌注 ,最大rCBV比值为1.2 7± 0 .36 ( 0 .85~ 1.72 )。结论 MR灌注成像在胶质瘤的术前影像学分级预测上有重要价值 ,在脑胶质瘤的某些鉴别诊断上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7.
我国未来艾滋病治疗与服务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我国未来艾滋病(AIDS)治疗与服务的模式。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综合论点。结果:综述了艾滋病的治疗模式、药物、中医药应用、医务人员培训及相应机构的设置等问题。结论:社区服务、家庭病床是未来我国AIDS患者的首选服务模式,治疗药物国产化和中医药的开发应用,可使更多的AIDS患者能够看得起病,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相应机构的设置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规范的治疗保障。  相似文献   
108.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方法和特点,方法:1991-2001年治疗脊髓海绵状血管瘤22例,均进行MRI检查,16例行全脊髓血管造影,全组均经后背正中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2例均为单发,1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后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颈段8例,颈胸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圆锥马尾部位2例。MR1显示团块状短T1长T2信号,中间由点条状长T1短T2信号分隔,形成桑葚状混杂信号团,周边绕以低信号团,尤以T2WI显著,随访3个月-2年,全组均未见复发,12例术后功能明显恢复。结论:MRI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排除其它脊髓血管畸形,显微手术切除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优选治疗方法,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探讨北海市白血病发病情况. 方法按FAB白血病诊断与分型标准.结果从18年在该院就诊和住院的患者6306435人次中,初发并确诊的各类白血病158例,发病率2.5/105与1988年全国调查的各类白血病发病率2.62/105相近;各类白血病的构成比、性别、年龄以及各类白血病亚型分布等结果分析与全国、上海市等区域的调查分析结果也很近似.结论该文样本量很大,可基本反映北海市白血病发病率的概况.  相似文献   
110.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的特点与规律,提高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2004年1月我院经X线、CT、MRI及手术证实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65例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低位胸椎组(T10-T12L1)43例,高位腰椎组(L1-2-L2-3)16例,多节段突出组6例。结果躯体感觉障碍89.2%(58/65)和下肢无力83.1%(54/65)是最多见的症状。9.2%(6/65)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47.7%(31/65)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43.1%(28/65)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性损害。仅3例为单根神经根损害,其余表现为多根神经或马尾神经的损害。腰背痛44.6%(29/65)和下肢无力40.0%(26/65)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低位胸椎间盘突出以混合性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占58.1%(25/43),易导致行走障碍、足下垂、下肢肌张力升高和病理征阳性;而高位腰椎间盘突出则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占93.8%(15/16),易造成腰背、下肢疼痛及马尾神经损害。结论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广泛、体征多样,当临床上存在以下情况时应高度怀疑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①大腿前方、外侧或腹股沟部位出现感觉障碍者;②下肢无力,股四头肌,胫前肌肌力减退者(如足下垂);③下肢运动或感觉障碍范围广泛、不规则,缺乏根性分布特征者;④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存在,或虽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但难以用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解释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