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66篇
  免费   2676篇
  国内免费   2896篇
耳鼻咽喉   350篇
儿科学   259篇
妇产科学   459篇
基础医学   3290篇
口腔科学   350篇
临床医学   3637篇
内科学   3696篇
皮肤病学   545篇
神经病学   452篇
特种医学   9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1269篇
综合类   10440篇
预防医学   3329篇
眼科学   266篇
药学   5222篇
  29篇
中国医学   6216篇
肿瘤学   2775篇
  2024年   414篇
  2023年   1202篇
  2022年   1356篇
  2021年   1281篇
  2020年   1041篇
  2019年   1021篇
  2018年   636篇
  2017年   889篇
  2016年   998篇
  2015年   1031篇
  2014年   1525篇
  2013年   1534篇
  2012年   1810篇
  2011年   2049篇
  2010年   1913篇
  2009年   1984篇
  2008年   2137篇
  2007年   2057篇
  2006年   2057篇
  2005年   2418篇
  2004年   1921篇
  2003年   1637篇
  2002年   1559篇
  2001年   1476篇
  2000年   1217篇
  1999年   966篇
  1998年   860篇
  1997年   779篇
  1996年   744篇
  1995年   638篇
  1994年   599篇
  1993年   427篇
  1992年   403篇
  1991年   296篇
  1990年   289篇
  1989年   236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53.3%的病人用PCR可从血清和白细胞中检测出HBV-DNA;HBeAg阳性和抗-HBc-IgM阳性的患者100%可以检出HBV-DNA,而仅抗-HBcIgM阳性的患者HBV-DNA的检出率为66.7%。13例乙肝血清学复制标志阴性的病人中有5例(38.5%)也可检测出HBV-DNA。在HBsAg转阴的3例病人中有1例可从白细胞中检测出HBV-DNA。  相似文献   
212.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48例乙型急性肝炎(包括乙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HBV携带者及其它非乙肝肝炎)进行前S1抗原和抗体检测,同时检测HBV标志物和HBV DNA。前S1抗原、抗体和HBV标志物检测用ELISA法,HBVDNA检测用PCR法。结果:在HBV复制标志物中,前S1抗原与HBeAg、HBV DNA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前S1抗原阳性与HBV DNA阳性的符合率为80.4%;前Sl抗原比HBeAg更敏感,在648例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检测率为60.2%,HBeAg阳性检测率为41.0%。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前Sl抗原检出率分别达66.2%、76.6%和63.6%。结论:前S1抗原、抗体检测对乙肝的早期诊断、病毒复制和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在慢性HBV感染中,前S1蛋白持续阳性提示病情进展和恶化。  相似文献   
213.
采用改良的热变性温度法,将DNA升温及恒温处理与紫外吸收值的测定分两步进行,检测3株标准菌株和16株假单胞菌DNA的G Cmol% 含量。结果表明,14株假单胞菌与其相应标准菌种的DNAG+Cmol%含量基本一致,与其生物学性状亦相符;另2株DNA的G+Cmol%含量与其生物学性状不符,其分类学位置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214.
西班牙医生马鲁恩达认为,人类肉眼不能对越位进行准确的判断,因此足球场上才会出现如此多的有争议的越位判罚。  相似文献   
215.
216.
BALB/3T3细胞用^14C-TdR掺入并同步化,然后与^3H-TdR和受试物培养,用液闪法测定非程序DNA合成水平.结果10^-6、10^-5和10^-4mol/L Na2SeO3对3μg/ml MNNG诱发UDS的抑制率分别为45%、56%和82%,对0.5μg/ml BaP的抑制率为57%、76%和79%;0.1、0.15和0.2mg/ml叶绿酸(Ch1))对3μg/ml MNNG诱发UDS的抑制率分别为45%、66%和87%,  相似文献   
217.
在上个世纪 30年代 ,遗传学家Muller和Mc Clintock提出了端粒 (telomere)的概念 ,70年代Greider和Blackburn在四膜虫中证实端粒结构为简单的TTGGGG核苷酸重复序列[1 ] ,1 984年Greider和Blackburn又在四膜虫中发现了端粒酶(telomerase) [2 ] 。近几年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十分活跃 ,现就端粒和端粒酶的一些进展及其在食管癌方面的研究予以阐述。1 端粒 (telomere)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由 2~ 2 0kb串联的短片段重复序列 (TTAGGG) n 及一些结合蛋白组成的特殊结构 ,在染色体定位、复制、保护和控制细胞生长寿命等方面…  相似文献   
218.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 p5 3基因第 4~ 8外显子的突变规律及其意义。 方法 取瘢痕患者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标本各 12例 ,并设患者自身正常皮肤标本及血标本为对照。体外分离、培养上述组织标本的成纤维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SCP)分析方法和基因测序法 ,检测各种组织成纤维细胞中p5 3基因的突变情况。  结果  12例瘢痕疙瘩标本中有 9例p5 3基因外显子 4、5、6、7出现点突变和移码突变 ,增生性瘢痕标本、正常皮肤标本及血标本中均未检出突变。 结论 p5 3基因突变是瘢痕疙瘩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19.
急性颅脑损伤和神经元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但其机制不清。急性颅脑损伤(acutebrainin.juries)是否存在神经元凋亡(neuronalapoptosis)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原因是缺乏人脑损伤的直接资料来证实这一现象。本文简要综述凋亡的研究进展及急性颅脑损伤和神经元凋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0.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抑制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 PC12细胞分为6组,分别采用正常不含药液的培养基(C组);含400μmol·L(-1)NMDA 的培养基(N组);NMDA 分别混合10μmol·L~(-1)(L_1组)、10~2μmol·L~(-1)(L_2组)、10~3μmol·L~(-1)(L_3组)以及10~4μmol·L~(-1)(L_4组)利多卡因的培养基培养5d,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 DNA 相对含量,解析细胞周期,计算 S 期细胞荧光强度占受测细胞总荧光强度的百分数为 S期分数(SPF)和 S 期与 G_2期细胞荧光强度之和与 M 期细胞荧光强度的比值[(S G_2)/M]。结果 与C 组比较,N、L_1组 SPF 和(S G_2)/M 均降低(P<0.05),L_4组 SPF 降低(P<0.05),而 L_2及 L_3组 SPF和(S G_2)/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N 组比较,L_2、L_3及 L_4组 SPF 和(S G_2)/M 升高(P<0.05),L_1组 SPF 升高(P<0.05),而(S G_2)/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DA 可以通过抑制 PC12细胞 DNA 合成而影响细胞的增殖活性,利多卡因能拮抗 NMDA 对 PC1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