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56篇 |
免费 | 881篇 |
国内免费 | 4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1篇 |
儿科学 | 360篇 |
妇产科学 | 359篇 |
基础医学 | 1441篇 |
口腔科学 | 301篇 |
临床医学 | 1411篇 |
内科学 | 1203篇 |
皮肤病学 | 292篇 |
神经病学 | 350篇 |
特种医学 | 70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918篇 |
综合类 | 2697篇 |
预防医学 | 464篇 |
眼科学 | 78篇 |
药学 | 1062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571篇 |
肿瘤学 | 10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179篇 |
2022年 | 333篇 |
2021年 | 481篇 |
2020年 | 470篇 |
2019年 | 390篇 |
2018年 | 460篇 |
2017年 | 490篇 |
2016年 | 481篇 |
2015年 | 494篇 |
2014年 | 1090篇 |
2013年 | 946篇 |
2012年 | 910篇 |
2011年 | 1153篇 |
2010年 | 972篇 |
2009年 | 863篇 |
2008年 | 961篇 |
2007年 | 1043篇 |
2006年 | 926篇 |
2005年 | 827篇 |
2004年 | 665篇 |
2003年 | 580篇 |
2002年 | 520篇 |
2001年 | 432篇 |
2000年 | 344篇 |
1999年 | 281篇 |
1998年 | 258篇 |
1997年 | 259篇 |
1996年 | 219篇 |
1995年 | 158篇 |
1994年 | 142篇 |
1993年 | 132篇 |
1992年 | 119篇 |
1991年 | 108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85篇 |
1988年 | 83篇 |
1987年 | 64篇 |
1986年 | 57篇 |
1985年 | 71篇 |
1984年 | 54篇 |
1983年 | 48篇 |
1982年 | 55篇 |
1981年 | 55篇 |
1980年 | 39篇 |
1979年 | 22篇 |
1978年 | 13篇 |
1977年 | 16篇 |
1976年 | 18篇 |
1973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探讨葡萄酒色斑(Portwinestains,PWS)病灶组织的增厚、皮脂腺增生与血液中雄激素睾酮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9例头面部PWS的成年患者,根据病灶的大体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病灶平坦皮脂腺未增生和病灶增厚皮脂腺增生两组。检测患者血清雄激素睾酮浓度,按照不同性别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PWS病灶平坦皮脂腺无增生组的血液雄激素睾酮浓度为0.415±0.122pg/mL;女性PWS病灶增厚皮脂腺增生组的血液雄激素睾酮浓度为0.625±0.245pg/m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PWS病灶平坦皮脂腺无增生组的血液雄激素睾酮浓度为4.561±1.166pg/mL;男性PWS病灶增厚皮脂腺增生组的血液雄激素睾酮浓度为6.353±1.688pg/m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WS病灶增厚皮脂腺增生的患者与同性别病灶平坦无皮脂腺增生患者的血液雄激素睾酮浓度存在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提示病灶组织的增厚与血液中雄激素水平增高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2.
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患者逼尿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人前列腺增生(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后逼尿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及超微结构的研究揭示BOO后逼尿肌功能损害,了解BOO后膀胱逼尿肌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分实验组(梗阻组)33例和对照组(非梗阻组)15例,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超微结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例,用电镜观察两组超微结构并对比。结果免疫组化梗阻组和非梗阻组NGF均表达,梗阻组表达明显高于非梗阻组(P〈0.01);电镜部分对照组逼尿肌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有少量胶原纤维,细胞间以中间连接为主;实验组逼尿肌肥大,扭曲变形,排列不齐,增宽的细胞间隙中有大量的胶原纤维,细胞间中间连接减少,代替缝隙连接及桥粒连接等方式。结论BPH致BOO后膀胱逼尿肌细胞中NGF表达水平增高与逼尿肌不稳定(DI)及逼尿肌去神经改变等病理生理变化有关;BPH致BOO后逼尿肌不稳定及逼尿肌功能减退与逼尿肌形态改变及细胞连接等超微结构改变有关系。 相似文献
973.
目的:症状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UTS)及其相关事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目的是调查手术治疗的症状性BPH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组包含50对患者及其配偶,患者经检查符合症状性BPH且准备行手术治疗。患者及其配偶分别自我填写相关问卷,其中患者填写IPSS及BPH影响指数问卷(BPHII),配偶填写包括睡眠、社会活动力、性生活、心理影响、担心前列腺癌、担心前列腺手术、料理家务能力在内的7个问题的问卷,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LUTS可不同程度地造成其配偶睡眠障碍(12%)、社会活动力下降(12%)、性生活衰退(20%)、心理影响(38%)、前列腺癌恐惧(68%)、前列腺手术恐惧(40%)及料理家务能力下降(14%)。但是患者配偶生活质量下降程度与患者IPSS、BPHII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患者的LUTS及其相关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配偶生活质量。但是,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其配偶生活质量无明显相关性。提示症状性BPH患者及其配偶应该了解BPH的相关知识及BPH手术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74.
北京多中心社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病率调查:BPC-BPH研究结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BPH患病现状. 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不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年龄≥50岁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IPSS、腹部B超测垦前列腺体积和剩余尿量、测定Q_(max).结果 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 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共1644名男性,平均年龄64.5(50~93)岁.IPSS(9.9±8.2)分,前列腺体积平均(30.8±19.4)ml,Q_(max),平均(14.7±7.5)ml/s,三者与年龄有相关性.中-重度下尿路症状患病率50.8%(835/1644),69.7%(1146/1644)的被调查者前列腺总体积>20 ml,Q_(max)<15ml/s占53.8%(883/1642).以IPSS>7分、前列腺体积>20 ml、Q_(max)<15ml/s为界,本组BPH患病率为26.8%(441/1644). 结论 北京地区≥50岁男性下尿路症状、前列腺体积与年龄正相关,Q_(max)与年龄负相关,本组BPH患病率为26.8%,较以往增加.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评价维持剂量盐酸特拉唑嗪治疗中国人群BPH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 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在中国32家泌尿外科中心开展了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案为口服盐酸特拉唑嗪1~4 mg,1次/d,共4周.主要评价指标是治疗2、4周时患者IPSS变化值;次要指标是治疗4周时Qmax,QOL变化值,治疗2、4周时血压变化值以及4周内脱落率.并通过对不良事件的分析评估其安全性. 结果共纳入1006例BPH患者(FAS集),资料合格者992例(PP集),合并高血压病344例.FAS集患者IPSS从基线的22.32±6.13降至2周时的16.98±5.92以及4周时的14.00±5.52(P<0.01);PP集患者IPSS从基线的22.32±6.15降至2周时的16.96±5.93及4周时的13.95±5.52(P<0.01).以IPSS与基线相比下降>30%定义为有效,2周末有效率为26.54%,4周末为60.64%.治疗4周后Qmax 和QOL均有显著增高,分别改善32%和45%(P<0.01).对于血压正常或高血压获得控制的患者,盐酸特拉唑嗪对血压的影响较小;而对伴有未治疗或未能控制血压的高血压患者,盐酸特拉唑嗪能一定程度降低血压(P<0.05).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最常见为头晕(3.68%).研究结束时960例仍继续服药. 结论盐酸特拉唑嗪能有效改善中国人群BPH患者症状,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分析逼尿肌收缩曲线下面积相关参数与BOO的关系,探讨逼尿肌收缩曲线下面积相关参数用于诊断BOO的可行性. 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138例BPH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通过AG数和直线被动尿道阻力关系(Lin-PURR)将患者分为无梗阻、可疑梗阻和梗阻3组.计算排尿时逼尿肌收缩曲线下面积(AUCdet)、排尿时逼尿肌收缩曲线下面积与排尿量的比值(AUCdet/Vol),并与AG数和Lin-PURR做相关性检验,使用线性区别分析方法 对AUCdet/Vol 关于无梗阻、可疑梗阻和梗阻的分类与传统方法 进行比较. 结果 AUCdet、AUCdet/Vol与AG数、Lin-PURR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均P<0.001).109例患者根据AG数和Lin-PURR进入下一步分析,其中无梗阻33例、可疑梗阻32例、梗阻44例.3组患者AUCdet分别为(766±354)、(1214±800)、(2294±1166)cm H2O·s,AUCdet/Vol分别为(5.47±2.26)、(9.65±4.94)、(20.03±10.86)crn H2O·s/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UCdet/Vol诊断BOO与传统分组方法 的总符合率为68.8%(75/109),其中诊断无梗阻、可疑梗阻和梗阻的符合率分别为90.9%(30/33)、43.8%(14/32)和70.5%(31/44). 结论 应用逼尿肌收缩曲线下面积相关参数可以很好地反映BOO情况. 相似文献
977.
目的:探讨和总结腔内治疗技术在高龄和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腔内治疗技术,包括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of prostate,PKR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治疗高危(包括合并肾积水、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脑梗塞、慢性呼吸功能障碍、中重度贫血、糖尿病、膀胱肿瘤等疾病或腺体>80 g)、高龄(年龄>70岁)BPH患者283例,其中TURP组112例,PKRP组171组。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30个月。TURP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残余尿量(RUV)由术前的(27.5±2.8)分、(5.5±1.0)分和(75.0±20.0)ml下降至术后的(5.8±1.2)分、(1.0±0.5)分和(8.0±3.0)ml,而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的(6.5±2.0)ml/s上升至术后的(18.5±1.5)ml/s(P均<0.05);PKRP组的IPSS、QOL和RUV由术前的(28.2±2.2)分、(5.5±1.0)分和(80.0±20.0)ml下降至术后的(5.4±1.6)分、(1.0±0.5)分和(7.0±3.0)ml,而Qmax由术前的(6.8±2.1)ml/s上升至术后的(20.0±1.5)ml/s(P均<0.05)。两组的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KR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TURP组少(P<0.05)。结论:年龄在70岁以上伴有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合并症的高龄及高危BPH患者,经腔内技术治疗,特别是以PKRP治疗,在全面的围手术期准备护理、熟练的手术操作、有效控制手术时间及术后密切监护、加强护理的情况下,具有出血少、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978.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结果比较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PKRP组78例,TURP组7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KR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个月内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术后4周内继发性出血及3个月内尿道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4±21)min,(247±84)ml,26.9%(21/78),1.3%(1/78)和2.6%(2/78),TURP组分别为(78±18)min,(432±132)ml,48.7%(38/78),10.3%(8/78)和12.8%(10/7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电切综合征(TURS)。PKRP组术后IPSS为4.6±1.2,QOL为1.1±0.8,Qmax为(26.1±4.6)ml/s; TURP组分别为4.8 4±1.1、1.3±0.8、(25.3.4±4.2)ml/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KRP与TURP比较,治疗BPH疗效相近,但安全性更好,是治疗BPH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79.
前列腺衰老逃逸现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衰老逃逸现象的机理。方法采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TRAP)分别检测1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35例BPH组织及33例增生结节和包膜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比较端粒酶活性水平与BPH衰老逃逸的关系。结果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端粒酶阳性2例(15%),BPH组织中端粒酶阳性17例(49%),增生结节端粒酶阳性14例(42%),包膜阳性1例(3%);BPH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增生结节阳性率明显高于包膜组织(P<0.01)。结论BPH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升高,且分布不均匀。提示前列腺衰老逃逸可能与端粒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80.
目的:通过观察输精管结扎后前列腺间质的变化以及前列腺细胞凋亡率,探讨输精管结扎对前列腺组织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5只。A组将大鼠双侧输精管结扎;B组皮下注射丙酸睾酮;C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个月后将大鼠处死,取前列腺腹侧叶,切片、HE染色,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组前列腺间质、上皮及管腔的面积百分率。应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的细胞凋亡。结果:A、B、C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间质面积比值分别为:(29.20±6.85)%、(48.90±6.49)%、(39.77±7.5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3组前列腺组织中均有细胞凋亡发生,以上皮组织为主。A、B、C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39±0.84)%、(2.62±0.57)%、(4.58±0.93)%。A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均<0.05)。结论:输精管结扎可诱导大鼠前列腺组织细胞凋亡,可能有助于预防前列腺增生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