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9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383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57篇
内科学   31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450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188篇
综合类   397篇
预防医学   502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236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4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对磨损颗粒引发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方法对国外近期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及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及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能达到解除关节疼痛、重建活动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影响人工关节使用寿命和远期疗效的最重要的并发症。磨损颗粒诱发假体周围组织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反应是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及假体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因素。磨损颗粒刺激假体周围的巨噬细胞、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形成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同时影响成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抑制骨形成。药物在预防和治疗磨损颗粒引起的人工关节松动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降钙素对已行人工假体植入骨质疏松模型免的假体无菌性松动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将30只假体植入模型的骨质疏松症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6U/kg,肌注,隔日1次),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肌注,持续治疗半年。两组均分别于术前、术后4、8、12和24周检测假体周围感应区(ROI)骨密度(BMD);于术前及术后4、12、24周行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所有动物于术后24周处死,分别行假体拔出实验与扭转实验测定和假体周围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术后24周,实验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兴趣区BMD增加近5%,而对照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兴趣区BMD下降了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代谢指标中,术后24周实验组的BALP、BGP稍有下降,但组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RAP-5b有明显下降(P〈0.05),这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实验组的假体拔出实验较对照组提高了约50%,扭转实验提高近1倍,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显示,实验组中反映骨吸收的Oc.No/Tb.Pm、ES/BS明显减少;反映骨量和微结构的%Tb.Ar、Tb.N明显增多,而Tb.Sp明显变窄:反映骨形成与骨矿化的OS/BS、MAR、BFR/TV及%L.Pm也均明显增多;这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能明显减少人工假体周围骨量的丢失和抑制骨溶解;并加快假体周围的骨形成,提高骨密度,促进生理性骨矿化;还能改善骨质量,促进骨微结构改变,提高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并增加假体四周的支撑力。其对骨质疏松症兔的假体松动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这对临床预防和治疗人工关节的无菌性松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脑脊液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2月2日至2018年8月2日于山东省胸科医院就诊的临床怀疑TBM的患者共50例,并跟踪随访其诊疗结局。送检脑脊液标本均进行二代测序,测序所得原始序列与病原微生物数据库进行对比得到最终结果。二代测序结果以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唯一比对序列为阳性,未检测到唯一比对序列为阴性。以符合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涂片阳性、Xpert MTB/RIF检测阳性及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等4项中至少1项即为确诊TBM患者;临床可疑TBM且抗结核治疗有效为临床诊断患者;有其他病原学依据或临床排除TBM者为非TBM患者。分析二代测序在TBM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 结果确诊为TBM患者22例中Xpert MTB/RIF检测阳性13例,培养阳性6例,结核分枝杆菌核酸PCR检测阳性5例,临床诊断为TBM患者12例,非TBM患者16例。在确诊及临床诊断患者中,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系列20例,敏感性为58.8%(20/34),特异度为100%(16/16)。在确诊患者中,二代测序的敏感性为63.6%(14/22);在同步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Xpert MTB/RIF检测与二代测序的50例标本中,以临床诊断为标准,3种方法的特异度均为100%(16/16);传统方法、Xpert MTB/RIF检测及二代测序的敏感性分别为29.4%(10/34)、38.2(13/24)和58.8(20/34),前两种检测方法与二代测序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χ2 = 8.333、P = 0.013,χ2 = 8.333、P = 0.065)。传统方法与二代测序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达82.4%(28/34)。 结论二代测序技术能够较快速地检测脑脊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且其敏感性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作为TBM的早期诊断指标。二代测序联合传统检测方法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与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CN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 结果 4.44%(2例)有明确鸽子接触史,22.22%(10例)合并有艾滋病,28.89%(13例)合并有肺结核、肝病等其他基础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36/45,80%),发热(31/45,68.89%),恶心、呕吐(15/45,33.33%),复视、视力下降(3/45,6.67%),意识障碍(4/45,8.89%),抽搐(2/45,4.44%),听力下降(1/45,2.22%),脑膜刺激征阳性(11/45,24.44%)。80%(36例)出现高颅压,20例脑脊液压力大于300 mmH2O。脑脊液检查显示颅内压升高,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呈现一高二低现象;20例患者脑脊液培养阳性,分离菌株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较高;45例患者中,18例给予AmB联合5-FC治疗,12例接受AmB联合氟康唑治疗,4例接受氟康唑+5-FC治疗,8例单用AmB,3例单用氟康唑治疗,治愈24例,好转2例,有效率57.78%。 结论 CNM患者主要以颅内高压为特点,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应及时行腰穿,反复行脑脊液涂片及培养明确诊断,隐球菌对多种抗真菌药敏感,临床可个体化采用AmB、氟康唑(或)5-FC的联合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4种促炎因子在低龄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患儿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岁以下的PM患儿25例,其中普通PM组17例,重症PM组8例,同时选取对照组18例,入院后12 h内采集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和血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测定CSF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IL-8的浓度。随访6个月,评估患儿的预后情况。 结果CSF IL-6和CSF IL-8诊断小儿P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32和0.916,其诊断效能高于其他指标。重症PM组CSF中TNF-α、IL-1β、IL-6和IL-8水平均高于普通PM组的水平(P<0.05),普通PM组CSF促炎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区分普通PM和重症PM的ROC曲线中,CSF TNF-α的AUC最大,当CSF TNF-α取截断值为70.4 ng/L时,其区分重症PM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4.1%。预后不良组CSF IL-6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轻度不良组,预后轻度不良组CSF IL-6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 结论CSF中的IL-6和IL-8可作为低龄儿童PM的早期辅助诊断指标。CSF中TNF-α水平有助于反映低龄儿童PM病情的严重程度。CSF中IL-6水平可能对PM患儿的远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6.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近期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化脓性脑膜炎患儿209例,分为预后良好组33例和预后不良组176例。筛选出可能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单因素分析两组在这些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年龄小于预后良好组,意识障碍/昏迷、前囟隆起、瞳孔异常、肌张力异常及并发症发生率;脑脊液蛋白含量、糖浓度、乳酸浓度,血白细胞<4×109/L或血白细胞>12×109/L、血钙<3.5 mmol/L、血钠<135mmol/L、颅脑CT或MRI检查异常及使用丙种球蛋白患儿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龄、意识障碍或昏迷、瞳孔不等大、脑脊液乳酸升高、血白细胞<4×109/L或血白细胞>20×109/L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独立相关。结论低龄、意识障碍或昏迷、瞳孔不等大、脑脊液乳酸升高、血白细胞<4×109/L或>血白细胞20×109/L是化脓性脑膜炎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及早识别,早期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转归率和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良好转归率为72.91豫,高于对照组的43.75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等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配合治疗可以提高良好转归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8.
Objective: Efficacy of the conventional- versus high-dose vancomycin regime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bacterial meningitis was compared.

Methods: 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44 patients with acute bacterial meningiti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conventional- or high-dose vancomycin groups.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parameters were used for evaluation of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 regimens.

Results: In the high-dose group, leukocytosis and fever resolved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Furthermore,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was shorter and Glasgow Coma Scale at the end of 10th da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high dose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rend of creatinine clearance chang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ventional-dose regimen, the high-dose vancomycin regimen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more favorable clinical response without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nephrotoxic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bacterial meningitis.  相似文献   

29.
Mondini dysplasia is rare, but has an important association with recurrent bacterial meningitis. We herein describe the case of a 3‐year‐old girl with unilateral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who presented with three independent episodes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within 8 months. Temporal bone computed tomography indicated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Mondini dysplasia in the right inner ear. This was treated by surgical closure of the inner ear defect via oval window and additional vaccination was administered. Appropriate vaccination might prevent the recurrent bacterial meningitis associated with Mondini dysplasia.  相似文献   
30.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危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大肠杆菌K1菌株(Escherichia coli K1,Ecoli K1)是常见的导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革兰阴性菌,大部分大肠杆菌脑膜炎是血源性传播所导致,其穿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表明,Ecoli K1穿越BBB与高水平菌血症、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侵袭、受体介导的胞吞转运、活菌穿越BBB密切相关.该文从上述四个方面对E.coli K1穿过BBB进入大脑引起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