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73篇 |
免费 | 1293篇 |
国内免费 | 109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8篇 |
儿科学 | 254篇 |
妇产科学 | 266篇 |
基础医学 | 3256篇 |
口腔科学 | 235篇 |
临床医学 | 1498篇 |
内科学 | 3623篇 |
皮肤病学 | 204篇 |
神经病学 | 2392篇 |
特种医学 | 49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174篇 |
综合类 | 4533篇 |
预防医学 | 2677篇 |
眼科学 | 257篇 |
药学 | 5327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161篇 |
肿瘤学 | 8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68篇 |
2022年 | 304篇 |
2021年 | 412篇 |
2020年 | 364篇 |
2019年 | 317篇 |
2018年 | 394篇 |
2017年 | 421篇 |
2016年 | 589篇 |
2015年 | 476篇 |
2014年 | 1087篇 |
2013年 | 1443篇 |
2012年 | 1293篇 |
2011年 | 1710篇 |
2010年 | 1323篇 |
2009年 | 1365篇 |
2008年 | 1466篇 |
2007年 | 1501篇 |
2006年 | 1344篇 |
2005年 | 1300篇 |
2004年 | 1168篇 |
2003年 | 1064篇 |
2002年 | 970篇 |
2001年 | 762篇 |
2000年 | 730篇 |
1999年 | 630篇 |
1998年 | 647篇 |
1997年 | 592篇 |
1996年 | 576篇 |
1995年 | 543篇 |
1994年 | 484篇 |
1993年 | 356篇 |
1992年 | 349篇 |
1991年 | 374篇 |
1990年 | 273篇 |
1989年 | 242篇 |
1988年 | 200篇 |
1987年 | 202篇 |
1986年 | 192篇 |
1985年 | 307篇 |
1984年 | 321篇 |
1983年 | 238篇 |
1982年 | 202篇 |
1981年 | 196篇 |
1980年 | 156篇 |
1979年 | 81篇 |
1978年 | 53篇 |
1977年 | 50篇 |
1976年 | 32篇 |
1975年 | 1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bcl-2、bax mRNA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类胆管癌株QBC939、RBE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方法 Rhodamine123染色检测线粒体膜通透性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l-2、bax mRNA的表达.结果 As2O3干预,实验组Rhodamine123荧光染色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凝胶成像检测bcl-2/β-actin mRNA A比值,QBC939、RBE细胞对照组分别为0.41±0.03、0.84±0.03;24 h实验组为0.01±0.01、0.43±0.02.bax/GAPDHmRNAA比值QBC939、RBE细胞对照组分别为0.21±0.01、0.42±0.04;24 h实验组为1.44±0.16、1.15±0.21,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s2O3可能增加胆管癌细胞株线粒体膜的通透性,下调bcl-2mRNA表达,上调bax mRNA的表达,可能启动了线粒体凋亡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长航对女性黄褐斑的影响。方法选取参加长航任务的17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黄褐斑组),并设对照组15例健康女性(健康组),检测长航前、后症状及血清促黑素细胞激素、过氧化脂质、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变化。结果长航3个月后黄褐斑患者皮损面积和颜色较长航前均不同程度扩大和加深(P<0.05),伴随症状失眠、便秘、月经不调均不同程度加重(P<0.05)。黄褐斑组和健康组长航3个月后血清促黑素细胞激素水平均较前升高(P<0.05),黄褐斑组血清促黑素细胞激素长航前、后较健康组均高(P<0.05);黄褐斑组长航3个月后过氧化脂质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P<0.05),而健康组长航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航能使黄褐斑皮损扩大、颜色加深,伴随症状加重,并使黄褐斑患者的血清促黑素细胞激素和过氧化脂质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检测模拟高原潜水实验中潜水员血清氧化损伤产物含量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抗氧化酶系活性变化,探讨高海拔潜水对人体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模拟高原潜水实验人员进舱前、潜水停留过程中、潜水结束后及出舱后采静脉血,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总抗氧化活性(TAOC).结果 实验前、中、后MDA含量在[(3.31±1.35)~(6.98±3.52)]μmol/L范围内波动,各种抗氧化酶活性水平基本在正常范围内.血清MDA含量、GSH-Px活性与环境氧分压及暴露时间存在相关性,在高氧-低氧交替变化的环境中血清EPO水平与SOD和CAT呈反向相关趋势.结论 本次实验条件下低-高氧环境的反复变化未对4名潜水员造成可检测到的氧化损害. 相似文献
994.
部队进驻不同海拔高度Hb和RBC—SOD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某部进驻不同海拔高度时Hb和RBC-SOD的变化;方法:随机挑选某高原适应性训练部队50名士兵,在海拔1400、3700、5270和5400m处检测Hb和RBC-SOD,并用海拔高度及Hb与RBC-SOD作相关性分析;结果;随海拔升高,Hb递增,RBC-SOD递减,均相差显著或相差非常;海拔高度及Hb与RBV-SOD均呈负相关;结论:高原低氧和低气压是影响Hb和RBC-SOD变化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比较单次照射和累积剂量照射对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抗氧化酶和丙二醛(MDA)含量改变。方法 48只SD 大鼠随机分为单次照射组和累积剂量照射组。采用60COγ线诱发单次和累积剂量照射模型。总照射剂量分别为0.4、0.8、1.6、3.2、6.4Gy。末次照射后1d 检测大鼠血清NO,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累积照射后血清NO含量(52.6~117.9 μmol/ml),总抗氧化能力(3.3~26.2 U/ml)、SOD(26.3~167.5 U/ml)、GSH-PX(740.8~2462.4 U/ml)、CAT 活性(3.3~29.4 U/ml)和MDA含量(29.3~155.1 nmol/ml)与单次照射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变化幅度与累积受照总剂量有关。其中累积照射0.4Gy组总抗氧化能力(26.2 U/ml)、SOD(167.5 U/ml)和CAT 活性(29.4 U/ml)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水平,累积受照总剂量>3.2Gy组血清MDA含量明显高于单次照射组,可能与血清中抗氧化酶活性较高有关。结论 累积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诱发生物氧化酶的刺激或兴奋效应,累积高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抗氧化酶活性仍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天葡圣航片对小鼠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天葡圣航片对小鼠γ射线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200只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Ⅱ(骨髓有核细胞计数)、Ⅲ(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检测),Ⅳ(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Ⅴ(血清溶血素测定)5大组(每组n=40),每大组又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药物组和辐射对照组(每小组n=10).低、中、高剂量按0.12 g/kg、0.24 g/kg、0.72 g/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21 d;辐射对照组给等量蒸馏水.各组根据不同指标选择不同的照射剂量,各实验项目剂量组与相应的对照组均以同一剂量γ射线全身照射1次,照射后继续灌胃给药至实验结束.分别对每大组中各药物剂量组间进行相应检测指标的比较. 结果 以3 Gy剂量照射实验后第3天,中、高剂量药物组及第14天中剂量药物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1或P<0.05);照射后第3天,中、高剂量药物组的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5或P<0.01),高剂量药物组的骨髓细胞微核率明显低于辐射对照组(χ~2=6.301,P<0.05);以6 Gy剂量照射后第7天,高剂量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2 Gy剂量照射后第14天,各剂量药物组的血清溶血素水平与辐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天葡圣航片对小鼠γ射线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初步筛选新疆奎屯地区高砷环境中(123团4连)自流井水和污水中存在的高抗砷菌,检测其抗砷能力。方法选择高砷自流井水和污水标本,在NaAsO2选择性培养基上,分离和纯化,筛选出抗砷菌,初步进行细胞形态学的鉴定;用不同NaAsO2浓度的LB培养基对菌株抗砷性进行检测,测定其抗砷水平。结果初步筛选出5株抗砷能力较强的抗砷菌。A1、A2、A3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B1、B2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5株菌均可在含有NaAsO2(50.400mg/L)培养基中生长。最高耐受到400mg/L,是新疆奎屯高砷水含量实际最高值的517倍,最低值的1156倍。结论①经初步筛选,确认新疆奎屯地区高砷环境中的自流井水和污水中存在高抗砷菌,首次成功筛选出5株强抗砷菌。②A1菌株的抗砷能力最强,可在400mg/LNaAsO2的LBA培养基上生长。本研究为新疆地区抗砷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8.
研究巯基修饰剂BSO对胶质瘤细胞GSH含量的修饰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利用Tietze还原酶法观察BSO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株及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胶质瘤细胞GSH的作用。利用MTT法观察BSO对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经BSO作用后胶质瘤细胞的GSH含量显著下降,放射敏感性增加。结论无论是离体还是整体用药,BSO均能降低胶质瘤细胞的GSH含量。BSO对胶质瘤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999.
A. S. Hendrikse A. J. Hunter M. Keraan G. H. Blekkenhor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biology》2013,89(1):11-21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mall doses of radiation on the cell-cycle and related processes, and to determine the capacity of small doses of radiation to induce an adaptive response. Materials and methods: TK6, a lymphoblast cell line with wild-type p53, and U937, a monocytic leukaemia cell line with mutant, inactive, p53 were exposed to gamma ray doses ranging from 0.1Gy to 3Gy. Cell-cycle distributions and cyclin B1 were assess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p53 and p21 protein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ting. Apoptosis was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fter staining with Hoechst 33342, and by measurement of the pre-G1 cell population by flow cytometry. Micronuclei were determined in cytokinesis-blocked cells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Results: In TK6 cells, radiation exposure induced elevated p53 and p21 levels and delayed expression of cyclin B1. No changes in these parameters were found in U937 cells. Although both cell lines arrested in G2/M after larger doses of radiation, G2/M-arrest occurred after 0.1Gy and 0.3Gy in TK6 cells only. An apoptotic adaptive response was induced in both cell lines by a 0.1Gy priming dose but an adaptive response with respect to micronuclei was observed only in U937 cells. Conclusions: The radiation adaptive response can occur in the absence of wild-type p53. A small dose of radiation may not protect cells against both apoptosis and cytogenetic damage caused by a subsequent larger dose of radiation. 相似文献
1000.
Joan F. Markl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biology》2013,89(4):405-407
SummaryC57BL/6 mice were exposed to either ionizing radiation or actinomycin at the peak and nadir of jejunal crypt cell mitotic activity. Animals exposed at the peak were more sensitive than animals exposed at the nadir. Conversely, animals treated with actinomycin D were slightly more sensitive at the nadir.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studies of the combined lethal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 and actinomycin D may be complicated by the change in sensitivity of normal tissues to either treat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circadian variabl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