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72篇
  免费   6276篇
  国内免费   2313篇
耳鼻咽喉   128篇
儿科学   554篇
妇产科学   224篇
基础医学   2455篇
口腔科学   384篇
临床医学   5216篇
内科学   6855篇
皮肤病学   1044篇
神经病学   2025篇
特种医学   6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741篇
综合类   7931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3604篇
眼科学   639篇
药学   29143篇
  26篇
中国医学   2923篇
肿瘤学   3648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960篇
  2022年   1281篇
  2021年   2144篇
  2020年   2194篇
  2019年   2214篇
  2018年   2252篇
  2017年   2528篇
  2016年   2350篇
  2015年   2354篇
  2014年   4011篇
  2013年   6755篇
  2012年   4116篇
  2011年   4197篇
  2010年   3368篇
  2009年   2981篇
  2008年   2796篇
  2007年   2836篇
  2006年   2554篇
  2005年   2299篇
  2004年   1956篇
  2003年   1785篇
  2002年   1360篇
  2001年   1310篇
  2000年   1010篇
  1999年   860篇
  1998年   765篇
  1997年   716篇
  1996年   583篇
  1995年   545篇
  1994年   466篇
  1993年   394篇
  1992年   451篇
  1991年   377篇
  1990年   300篇
  1989年   242篇
  1988年   244篇
  1987年   236篇
  1986年   182篇
  1985年   195篇
  1984年   160篇
  1983年   122篇
  1982年   105篇
  1981年   85篇
  1980年   56篇
  1979年   57篇
  1978年   67篇
  1977年   46篇
  1976年   47篇
  1975年   4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51.
952.
953.
目的:分析社区静脉吸毒人群(IDUs)艾滋病相关行为特点及目前同伴教育的开展情况,提出建议。方法: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对某市城市社区静脉吸毒人群和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IDUs对艾滋病知识已有相当程度了解。共用注射器情况在减少。但仍有37.1%的对象近半年内共用过注射器。90%的对象有固定的活动圈子,圈子中毒友相处时间平均约4.5年,圈子中存在“核心人物”。在和固定性伴、非固定性伴、商业性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分别为28.6%、53.3%、60.0%。结论:1)仅知识的增加并不足以阻止HIV在IDUs中传播;2)应更加关注HIV由IDUs经性途径向非高危人群传播的可能性;3)同伴教育的基础是IDUs“圈子”和“核心人物”的存在,但也受“圈子”和“核心人物”特点的限制。故其作用不宜高估;4)同伴教育的策略方法应予改进。  相似文献   
954.
目的:探索大鼠马桑内酯癫痫点燃模型脑部星形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170的表达。方法:用发作级数评分观察马桑内酯点燃大鼠,免疫组化法测定P-170蛋白的表达。结果:点燃大鼠脑部广泛区域的P-170表达较未点燃大鼠和正常大鼠显著增强,P-170的表达与马桑内酯(CL)的剂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SD大鼠马桑内酯癫痫点燃模型可用于建立一种耐药性癫痫模型。  相似文献   
955.
目的:了解不同病区和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变化特别是ORSA的耐药情况。方法:应用MicroScan AutoScan-4专用PC12鉴定板检测21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8种的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根据仪器专家系统自动分析病原菌对抗生素的MIC浓度和β内酰胺酶阳性结果。结果: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β内酰胺酶阳性,OR-SA菌株以白带最高(85.7%)、其次为精液(76.4%)、尿液(55.0%),伤口分泌物(31.2%)和脓液(5.3%)最低,门诊(标本主要为白带、精液等)、一般住院病人、ICU中ORSA菌株分离率分别为79.6、41.9、25.0%;ORSA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耐药率99.2%,苯唑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OSSA)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耐药率也超过83.0%;ORSA菌株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高于OSSA菌株(P〈0.001),并有耐万古霉素菌株的出现;不同病区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红霉素、诺氟沙星、四环素、苯唑西林耐药率高低出现门诊、一般住院病人、ICU依次递减的现象(P〈0.05);来自精液、痰液标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和白带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脓液(P〈0.05)。结论:来自社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高ORSA分离率与标本来源有关,不同标本之间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性,ORSA与OSSA对抗生素耐药性不同。  相似文献   
956.
目的 了解四川省西昌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对海洛因成瘾者吸毒行为的影响情况。方法于2004—05/07,以社区为基础招募海洛因成瘾者,调查其社会人口学、毒品使用及共用注射器具行为特征,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对吸毒行为的影响情况。结果 在调查的海洛因成瘾者中参加过MMT的为30.4%(105/346),参加MMT时间的中位数为49d。在控制社会人口学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MMT与海洛因成瘾者近3个月吸毒行为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静脉吸毒频率(OR:0.40;95%CI:0.24~0.66)、海洛因口吸频率(OR:3.06;95%CI:1.87~5.00)、海洛因混合其他毒品使用频率(OR:0.43;95%CI:0.26~0.73)、共用针头或注射器(OR:0.03;95%CI:0.01-0.13)、共用洗针头或注射器用水(OR:0.06;95%CI:0.01~0.24)和共用吸毒器皿(OR:0.02;95%CI:0.00~0.18)。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一批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项目在减少吸毒人群毒品使用和艾滋病相关高危吸毒行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7.
2003-2005年南充市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对注射吸毒人群进行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于2003-2005年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顺庆城区注射吸毒人群进行行为学监测。结果 调查注射吸毒人员1096名,年龄20-40岁为主(82.67%),男女之比为3.53: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其以下为主占(81.66%)。干预后对艾滋病传播知识正确认识率提高到95%以上;共用针具率:最近1次由22.14%下降为9.97%,最近1月由22.92%下降为16.07%,最近6月由40.70%下降为18.56%;安全套使用率:与非固定性伴由18.37%上升到36.36%,与商业性伴由37.83%上升到65.52%。结论 对注射吸毒者开展综合干预是改变高危行为,遏制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58.
槲皮素与芦丁对离体大鼠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比较研究槲皮素与芦丁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作用及其可能的途径。方法:采用累积加药法,检测槲皮素和芦丁对去氧肾上腺素(pheny lephrine,PE)预收缩的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结果:槲皮素对离体大鼠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胸主动脉环均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而芦丁对PE预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是内皮依赖性的。槲皮素和芦丁对内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的最大舒张反应分别为(77.20±6.11)%和(44.28±7.48)%,但两者对内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最大舒张的半数有效浓度无明显差异。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 E(0.1 mm o l/L)预处理后,可阻断芦丁诱导的舒张血管作用,但不能阻断槲皮素引起的舒张血管作用;用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10μm o l/L)预处理后,两者的血管舒张作用均被阻断。用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10μm o l/L)预处理后可减弱槲皮素诱导的舒张血管作用,但不能阻断芦丁引起的舒张血管作用。结论:槲皮素的舒血管作用强于芦丁,槲皮素可能是通过鸟苷酸环化酶和环氧合酶途径产生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作用,而芦丁可能是通过NO-鸟苷酸环化酶途径产生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959.
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酰基转移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谱、氨基糖苷酰基转移酶基因(aac)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无菌体液分离的44株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等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聚合酶联反应(PCR)法测定酰基转移酶基因型aac(3)-Ⅰ、Ⅱ和aac(6’)-Ⅰ。结果: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为45.45%(20/44),对亚胺培南(IPM)、关罗培南(MEM)的耐药率为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20%),对左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60%),对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8.18%、56.82%、61.36%。氨基糖苷类耐药模式TG(妥布霉素、庆大霉素)〉TGA(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T(妥布霉素)〉G(庆大霉素),分别占36.36%、18.189/5、6.82%、2.27%。氨基糖苷酰基转移酶基因检出以aac(3)-Ⅱ最高,占52.27%(23/44),aac(6')-Ⅰ次之,占29.55%(13/44),aac(3)-Ⅱ和aac(6’)-Ⅰ同时检出者占15.91%(7/44),未检出aac(3)-Ⅰ。ESBLs阳性株的aac(3)-Ⅱ、aac(6’)-Ⅰ检出率分别为60%、50%,高于ESBLs阴性株的45.81%、12.51%。TG模式与其耐药基因aac(3)-Ⅱ符合率较高为93.75%(15/16)。结论:本地分离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模式以TG为主,酰基转移酶基因以aac(3)-Ⅱ为主,aac(6’)-Ⅰ次之,aac(3)-Ⅰ罕见。  相似文献   
960.
关于中药四性物质基础研究技术路线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进行中药四性物质基础研究可按如下技术路线开展工作。文献研究(系统梳理中药四性理论体系,科学界定中药四性属性)→药材基源性状研究(界定标准药材,探寻与四性属性相关的因素及其规律性)→成分系统分析(明确个药基础物质成分)→成分种类、数量、存在形式研究(寻找基础物质成分种类、数量、存在形式与四性属性的相关性规律)→组合药靶模型作用机制分析(以功效相近、四性属性相同的药物组成一类药组,针对主要功效选取观察靶点,制备药靶模型,研究与四性属性可能相关的基础成分作用机制)→数据处理→文献研究(分析评价药性界定依据)→模型验证(评价药性界定依据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