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248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黑热病曾在我国长江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流行,经过大规模持续防治,该病在大部分流行区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黑热病的流行因素复杂,目前在我国西部的新疆、甘肃、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的60余县仍有流行,或有散在病例发生。遵循《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原国家卫生部组织编制了《黑热病诊断标准》(WS258-2006),并于2006年4月7日发布,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由6部分组成,包括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另附有2个资料性附录(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2个规范性附录(免疫学检测、病原学检查)。该标准的实施为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黑热病提供了技术规范,为加强我国黑热病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国目前黑热病的流行情况,对《黑热病诊断标准》(WS 258-2006)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以促进该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  相似文献   
62.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热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黑热病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我院2006 ~2010年收治的49例黑热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均来自疫区,男:女=32∶17,年龄5个月~56岁,中位年龄2岁.常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常见全血细胞减少、球蛋白增高和肝功能异常;黑热病rk39抗体检测阳性率为91.7%;骨髓穿刺涂片利杜小体阳性率为75.0%;44例(89.8%)患者采用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好转,死亡5例(10.2%),主要死于出血等相关并发症.死亡患者ALT和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死亡者.结论 黑热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可造成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容易误诊.对来自疫区的疑诊患者应及时进行特异性血清免疫学及骨髓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63.
甘肃省文县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7月对文县主要进行抽样免疫学监测,用尼龙管取血作ELISA共检测529人血清,阳性率3.4%(18/529),3-11岁儿童占94.1%(17/18),OD值平均1.09。6例有黑热病史的患者中仅1例为阳性。利会曼素皮试阳性率23.3%(130/559),男女之比为1.0:1.24,〈12岁各年龄组阳生率均较高,〉12岁全部阴性。虎试和ELISA并作折397人中,3例(3.1%)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64.
甘肃省武都县犬利什曼病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都县是甘肃省黑热病流行严重的地区。近年来黑热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1991年全县共发病82例,是1990年的2.34倍,发病人数跃居全省之首。据以往的调查证明,该地的黑热病流行与犬利什曼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于1992年3~5月在武都县近年来黑热病发病人数较多的石门、桔柑、三河、透防和外纳五个乡进行了犬利什曼病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五个乡皆分布在白龙江沿岸及其支流河谷地带,海拔1000米左右,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地区。年均气温为14.5℃~15℃,山高谷深,洞穴石缝遍布,是野栖中华白蛉的良好孳生环境。  相似文献   
65.
1995年7月对文县主要进行抽样免疫学监测,用尼龙管取血作ELISA共检测529人血清,阳性率34%(18/529),311岁儿童占941%(17/18),OD值平均109。6例有黑热病史的患者中仅1例为阳性。利什曼素皮试阳性率233%(130/559),男女之比为10∶124,<12岁各年龄组阳性率均较高,>12岁全部阴性。皮试和ELISA并作的397人中,3例(31%)均为阳性。经髂骨穿刺共检查家犬47只,其中1只为阳性(21%),将该犬骨髓液接种于金仓地鼠腹腔内,6个月后处死并检取小块肝、脾组织分别接种于2支3N培养基中,一周后培养结果阳性。对捕捉的白蛉进行解剖鉴定,结果是中华白蛉100只(占943%)、歌乐山司蛉5只、鳞喙司蛉1只  相似文献   
66.
四川省黑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热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传染性人兽共患病。80年代初,我省仅汶川和南坪2县有黑热病流行。几年后,汶川的黑热病疫情迅速回升,流行范围逐渐扩大。90年代初,全省被确认有黑热病流行的县为南坪、汶川、理县和茂县4县。但病人散布于省内30多个县、市。为弄清目前我省黑热病的流行范围和扩散的原因,我们单位及各有关县卫生局和防疫站于1995~1997年对黑热病疫区各周边县是否有黑热病流行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范围本次调查的黑热病疫区周边县为与汶川、理县、茂县和南坪相邻的县市,包括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  相似文献   
67.
68.
黑热病诊断方法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9.
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 ,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经白蛉传播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经我国开展防治工作以来 ,现已基本消灭 ,仅个别地区有少数发生。我科首次收治了一例黑热病患者 ,在我们精心治疗护理下 ,患者病情好转出院。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5 0岁。因全身不适 1月多 ,发热 10天多入院。查体 :体温 38.5℃ ,脉搏 96次 /min。呼吸2 3次 /min血压 14 / 9kPa :神志清楚 ,消瘦贫血貌 ,皮肤无色素沉着 ,注射部位皮肤可见淤斑 ,肝肋下哟3cm ,质稍硬 ,脾大 ,平脐平面 ,质硬 ,边缘钝 ,其余(一 )辅查 :血常规白细胞 1.1× 10 9/L …  相似文献   
70.
<正>黑热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通过白蛉传播的一种传染病。全球有88个国家有黑热病流行,约有3.5亿人存在感染风险[1]。近年来,我国的新疆、甘肃、四川等省(自治区)证实有黑热病自然疫源地存在,且发病呈上升趋势[2-4]。浙江省自1955年后未见黑热病病例报告,也没有发现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