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248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建立鉴定我国黑热病流行区6种常见蛉种的PCR-RFLP (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方法.方法 使用一对通用引物扩增线粒体COI基因,比较中华白蛉、长管白蛉、吴氏白蛉、亚历山大白蛉和歌乐山司蛉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寻找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使用TaqI、PstI内切酶双酶切,通过电泳片段大小鉴别上述6种蛉种.结果 长管白蛉、中华白蛉、吴氏白蛉、亚历山大白蛉、歌乐山司蛉和鳞喙司蛉酶切片段呈现长度不同的种特异条带,可以将上述我国常见的6种蛉种区分开来.结论 基于COI基因序列差异建立的PCR-RFLP方法简便易行可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我国黑热病流行区6种常见蛉种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22.
黑热病患者护理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君  李芸 《华西医学》2010,(9):1753-1754
目的探讨黑热病治疗护理方法,总结其诊疗护理经验。方法按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口腔护理、发热护理、锑剂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多项对症性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医护人员也掌握和积累了对黑热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黑热病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是保证黑热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
l例黑热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小蓉  李嘉佳 《现代护理》2003,9(5):402-402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种地方性传染病。建国以来 ,在广大平原地区已基本消失 ,但近年来在西北荒漠和山丘地区有散发病例 ,以陇南、川北地区多见。由于黑热病具有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特殊的临床特征 ,其护理必然有其特殊性 ,我科 2 0 0 1年 1 2月 30日收治了 1例黑热病患者 ,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2 7岁 ,因“畏寒、发热、出汗 5 0天”于 2 0 0 1年 1 2月 30日入院。患者 5 0天前从新疆返回后出现畏寒、发热。发热前有畏寒感 ,每日体温波动在 37 5~ 4 1℃ ,热型不规则 …  相似文献   
24.
本文用生物素标记利什曼原虫动基体DNA(K-DNA)以打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鉴定了我国不同地区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s donovani,简称L.d.)七个分离株,并在国内首次用K—DNA杂交技术鉴定病灶组织内及白蛉体内利什曼原虫种株。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类型黑热病病原体间K—DNA同源性存在差异。病灶组织及白蛉体内原虫鉴定获得成功,为黑热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5.
1995年7月对文县主要进行抽样免疫学监测,用尼龙管取血作ELISA共检测529人血清,阳性率34%(18/529),311岁儿童占941%(17/18),OD值平均109。6例有黑热病史的患者中仅1例为阳性。利什曼素皮试阳性率233%(130/559),男女之比为10∶124,<12岁各年龄组阳性率均较高,>12岁全部阴性。皮试和ELISA并作的397人中,3例(31%)均为阳性。经髂骨穿刺共检查家犬47只,其中1只为阳性(21%),将该犬骨髓液接种于金仓地鼠腹腔内,6个月后处死并检取小块肝、脾组织分别接种于2支3N培养基中,一周后培养结果阳性。对捕捉的白蛉进行解剖鉴定,结果是中华白蛉100只(占943%)、歌乐山司蛉5只、鳞喙司蛉1只  相似文献   
26.
1 临床资料病例 1 ,男 ,5岁。因发热 ,面色苍白 4月 ,腹胀半月入院。患儿 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未测体温 )。在当地按“感冒”治疗后有所缓解。数天后再次发热 ,面色渐苍白 ,伴神萎 ,纳差 ,在当地乡医院抗感冒治疗无效。 2月前至某市级医院住院治疗 ,血常规示 WBC 2 .5× 1 0 9/ L,RBC2 .63× 1 0 12 / L,HB63 g/ L,PLT91× 1 0 9/ L。腹部 CT示脾大 ,脾内多个结节状低密度实质性占位 ,提示淋巴瘤可能。诊断为“脾脏恶性淋巴瘤”。2月前行脾脏切除术。术后 2 d无发热 ,后再次每日发热 ,体温 3 9℃~ 40 .5℃。切除脾脏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27.
2007年2月14日,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赵湾乡某村从新疆自治区库尔勒市输入黑热病1例,4月13日患者治愈出院。现将病例情况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28.
黑热病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1,男,1.5a,因持续发热2个月入院。查体:神清,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颌下可触及黄豆大小的淋巴结,质软。肝肋下4cm,剑突下5cm,脾肋下 5 cm,质软。双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血 Hb 96 g/L,WBC4.2×109/L,L0.73,M0.04,N0.23,BPC103×109/L,肝肾功能正常。骨髓像:骨髓增生活跃,粒、红、巨三系大致正常,成熟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血红蛋白填充欠佳。多片全片观察浆细胞,网状细胞易见,可见散在的利-杜小体,并经地方病防治所检验…  相似文献   
29.
《中国乡村医生》2008,24(12):15-16
地震后要预防的疾病种类 以下是地震后可能引发的疾病:①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等.②虫媒传染病,如乙脑、黑热病、疟疾等.③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狂犬病等.  相似文献   
30.
杨俊  韦柳  王勇  姜华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18):31-31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一种侵犯肺、单核-巨细胞系统为主的深部真菌病.本科于2005年3月6日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