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66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77篇 |
妇产科学 | 22篇 |
基础医学 | 53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859篇 |
内科学 | 127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69篇 |
特种医学 | 78篇 |
外科学 | 139篇 |
综合类 | 1619篇 |
预防医学 | 416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731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1242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89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219篇 |
2013年 | 199篇 |
2012年 | 273篇 |
2011年 | 317篇 |
2010年 | 300篇 |
2009年 | 277篇 |
2008年 | 351篇 |
2007年 | 305篇 |
2006年 | 279篇 |
2005年 | 355篇 |
2004年 | 324篇 |
2003年 | 266篇 |
2002年 | 198篇 |
2001年 | 199篇 |
2000年 | 166篇 |
1999年 | 127篇 |
1998年 | 110篇 |
1997年 | 124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74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静脉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106例小儿复杂性高热惊厥的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人血球蛋白对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免疫紊乱的影响 ,从而找到一种治疗复杂性高热惊厥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10 6例复杂性高热惊厥的患儿采用人血球蛋白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免疫功能的测定。结果 :复杂性高热惊厥的患儿存在多种免疫功能紊乱 ,血清人血免疫球蛋白IgG、IgA明显降低 ,B淋巴细胞增殖试验cpm值明显升高 ,PHA皮肤试验明显减弱 ,T淋巴细胞亚群CD4 + 减少、CD8+ 增高 ,CD4 + /CD8+ 比值降低。血清IL 2、IL 6活性水平明显升高 ,抗脑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采用人血球蛋白治疗总有效率为 85 85 % ,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静脉注射人血球蛋白是一种治疗复杂性高热惊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2.
刘鹏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5)
大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八味药物组成。主治少阳、阳明并病。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胸腹胀满,大便干结或协热下利,苔黄,脉弦。笔者用此方治疗高热、呕烦、眩晕、痞满、腹痛、热毒等,略有心得,现举例说明,以供同道者参考。1 退高热 李某,男,60岁,偶感风寒,而畏寒发热,头身疼重3日。服西药解热镇痛2日无效,而求中医诊服麻黄汤2剂未愈。 患者寒热时作时止,体温高达40℃,得汗稍减,咳嗽轻微,吐痰粘稠。2日未食,大便3日未行,小溲色赤。诊… 相似文献
83.
84.
赖氨匹林儿童退热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是儿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它既可见于小儿的常见病,又可见于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为36.0℃~37.0℃,37.1℃~38.0℃为低热,38.1℃~39.0℃为中等发热,39.1℃~41.0℃为高热,41.0℃以上为超高热。持续高热将引起机体调节功能紊乱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除了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外,对高热患儿应采取积极的降温措施。我科自2005年1~12月应用赖氨匹林治疗各种疾患引起的发热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5.
86.
以高热为首发症状的阑尾炎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70%以上的急性阑尾炎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右下腹转移性疼痛和局限性压痛,体温一般不超过38℃,30%左右的急性阑尾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其中约1%左右的急性阑尾炎早期即表现为高热,体温超过39℃. 相似文献
87.
1 病历摘要 例1,患者男,25岁,因自服"1605"农药100ml,神志不清2h,于2002年3月4日入院,既往健康.查:T 36.50℃,P 60次/min,神志模糊,周身大汗,双瞳孔等大同圆,直径1.0mm.口腔分泌物多,双肺满布湿罗音,心率60次/min.CHE210U/L(正常3500~9000U/L),诊断有机磷(1605)中毒.给予应用阿托品、解磷定、补液、利尿及对症治疗,病情迅速好转.维持阿托品化状态3d,改为阿托品1mg 4次/d肌肉注射,于入院后第8天,患者突然出现高热,体温39.5℃~40℃,无汗,躯干皮肤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血常规正常,无寒战及其他感染中毒征象.双瞳孔等大同圆,直径3.0mm. 相似文献
88.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在夏秋季流行,约90%的病例集中在7、8、9月,这与气温、雨量和蚊虫孳生密度高峰有关.而本地区以5、6、7月份发病为主.其临床特征为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呼吸衰竭,重症病人可留有后遗症,而高热是乙脑的首发症状,高热可加重或促使惊厥、意识障碍.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体温,是乙脑治疗护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后遗症的关键.我科2003~2006年共收治乙脑33例,通过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有效地控制体温,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90.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中最严重的病型,好发于1岁~5岁的小儿,早期快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但由于结脑的病理相当复杂,症状个体差异很大,特别是早期患儿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使早期诊断不易。我科收治3例以长期高热为突出临床表现,几经周折,最后确诊为结脑的病儿,现将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