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6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59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1619篇
预防医学   41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31篇
  7篇
中国医学   1242篇
肿瘤学   2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药源性恶性高热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0年Denborough与Lovell首先报道了药源性恶性高热.它是一种与种属和人种相关、主要由挥发性卤代吸入麻醉药和去极化肌松药触发、具有复杂多样的骨骼肌高代谢紊乱表现、罕见、危及生命的麻醉并发症.药源性高热的病生理改变是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急剧升高,引发代谢改变导致细胞内三磷酸腺苷耗竭、酸中毒、膜结构破坏与细胞死亡.骨骼肌高代谢状态临床上表现为全身肌肉痉挛、体温急剧升高、氧耗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大量生成、骨骼肌产生乳酸量明显增加、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交感神经系统激惹以及细胞通透性增强.若不及时治疗患可因心跳骤停、脑损伤、内脏出血及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而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42.
部队官兵在湿热环境下进行军事训练,常可发生中暑。多以高热、乏力、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引起多器官功能严重受损者甚少,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重症中暑引起心、肝、肾功能损伤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大黄煎灌肠治疗小儿高热8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热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笔者自1994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大黄煎保留灌肠治疗8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银柴胡丹皮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银柴胡丹皮汤的退热疗效。方法:将银柴胡丹皮汤煎取100ml,分多次温服,每日2剂,2日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39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5%。结论:银柴胡丹皮汤退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5.
笔者自2002年~2004年,应用清暑解热方治疗夏季外感高热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补中益气汤见于李东垣《脾胃论》,为治疗气虚证之常用方剂。笔者临床应用此方治疗多种病症,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前列腺肥大并尿潴留王某,男性,76岁。患者因排尿困难,小便点滴不畅来我院就诊。经西医外科检查:膀胱充盈平脐,肛诊前列腺肥大,中央沟消失,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并尿潴留”。曾用抗生素、雌性激素等药物并插导尿管治疗半月,病情不见好转,仍需用导尿管导尿。后嘱患者手术治疗。因病人害怕,拒绝手术。请中医会诊。证见:小便闭塞,点滴不畅,小腹胀满隐痛,纳呆便溏,少气懒言,精神疲乏,形体赢瘦,舌淡苔薄白,脉沉弱。中医诊断…  相似文献   
47.
小儿高热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可引起系统功能紊乱和机体代谢障碍。若不及时降温,容易导致重要器官损害,甚至惊厥。本研究对1~12岁高热患儿分别采用双氯芬酸钾栓剂、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张莹 《智慧健康》2022,(15):94-96
目的 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给予针刺并防风汤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从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中选取。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112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针刺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针刺治疗+防风汤治疗。治疗5d后评价治疗效果,全程记录开始退热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神智恢复时间、惊厥持续时间,在治疗后的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分别对病情的复发率进行统计。结果 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开始退热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神智恢复时间、惊厥持续时间、治疗后12个月病情复发率的结果为(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给予针刺并防风汤的临床效果在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控制病情复发率方面较优。  相似文献   
49.
高热是脑出血术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机体代谢增高,增加脑的耗氧量造成乳酸堆积,加重脑水肿[1],对脑组织造成进一步损害。而冰块物理降温是临床常用的降温方法,但是传统的冰袋或冰冻矿泉水都具有硬度大,接触面积小,不易固定等缺点。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联合组和地西泮治疗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地西泮治疗组采用地西泮治疗,药物联合组采用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2组患儿均治疗7 d。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温、心室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家庭护理调查问卷得分、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生化检验报告显示正常时间、惊厥控制时间。结果 治疗7 d后,药物联合组患儿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地西泮治疗组的80.00%(χ2=11.111,P=0.001)。治疗7 d后,2组患儿体温、心室率、血清hs-CRP、H-FA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药物联合组低于地西泮治疗组(P <0.01)。药物联合组患儿家庭护理调查问卷得分为(94.24±3.67)分,高于地西泮治疗组的(82.01±2.42)分(t=19.672,P <0.001)。药物联合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生化检验报告显示正常时间、惊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