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846篇 |
免费 | 4913篇 |
国内免费 | 384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88篇 |
儿科学 | 500篇 |
妇产科学 | 188篇 |
基础医学 | 5011篇 |
口腔科学 | 5113篇 |
临床医学 | 10938篇 |
内科学 | 3096篇 |
皮肤病学 | 149篇 |
神经病学 | 1879篇 |
特种医学 | 420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2篇 |
外科学 | 15886篇 |
综合类 | 22279篇 |
预防医学 | 4867篇 |
眼科学 | 260篇 |
药学 | 8661篇 |
261篇 | |
中国医学 | 8380篇 |
肿瘤学 | 13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124篇 |
2023年 | 2358篇 |
2022年 | 2611篇 |
2021年 | 3869篇 |
2020年 | 3192篇 |
2019年 | 2372篇 |
2018年 | 1169篇 |
2017年 | 1890篇 |
2016年 | 2400篇 |
2015年 | 2705篇 |
2014年 | 4107篇 |
2013年 | 4482篇 |
2012年 | 5390篇 |
2011年 | 5813篇 |
2010年 | 4894篇 |
2009年 | 4830篇 |
2008年 | 5500篇 |
2007年 | 4342篇 |
2006年 | 3966篇 |
2005年 | 4464篇 |
2004年 | 3625篇 |
2003年 | 3174篇 |
2002年 | 2432篇 |
2001年 | 2329篇 |
2000年 | 1778篇 |
1999年 | 1446篇 |
1998年 | 1213篇 |
1997年 | 1166篇 |
1996年 | 1048篇 |
1995年 | 796篇 |
1994年 | 770篇 |
1993年 | 542篇 |
1992年 | 412篇 |
1991年 | 375篇 |
1990年 | 305篇 |
1989年 | 367篇 |
1988年 | 100篇 |
1987年 | 88篇 |
1986年 | 68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应用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骨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过程中 ,新骨组织形成与改建活动的特点 ,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 :家猫 14只为实验对象。其中 12只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 (动物 10只 ) :以 0 .4mm× 2次 /d的速度与频率牵张整复腭裂缺损。于术后固定期 2、4、6、8及 12周 ,观察期结束前 6d ,各对 2只动物肌注四环素标记 ( 30mg/kg)。 6d后取标本 ,切片行荧光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 ,并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动物各2只 )结果对比。结果 :实验组标本牵张区新骨组织均为膜内成骨 ,由中央向外分为胶原纤维区、新骨形成区及改建成熟区 ;随时间发展 ,新生骨逐渐取代纤维组织并改建成熟。软组织也得到相应伸展。对照组裂隙无自行修复。结论 :应用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骨质缺损 ,以原位产生新骨 ,增加骨量的方式推移骨运送盘封闭腭裂裂隙。在良好固定条件下 ,新骨形成与改建活跃 ,最终整复腭裂骨质缺损并适应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22.
Xive种植系统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Xive种植系统用于缺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53例患者,对骨量充足的23例患者进行即刻种植修复,并于24小时内完成。另30例患者进行常规种植手术。共植入Xive种植体112枚,并对其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学检查。结果:53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接受即刻种植修复,涉及67枚种植体,经6个月以上观察,失败1枚,1枚弃用。30例患者接受常规种植修复,无失败病例。观察期最短8个月,最长20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98.2%。结论:Xive种植系统用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2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骨再生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组织的再生修复一直是多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而生长因子因其能够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也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把生长因子作为重要激活物与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立体培养等联系在一起,成为构建骨组织再生修复必不可少的要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主要的生长因子之一,但由于其促进成骨与毛细血管生成的双重作用,使其在促进骨再生修复方面的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另外,它还可通过细胞因子网络发挥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现就bFGF在骨组织再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及其在细胞因子网络中与其他因子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该文对应用游离髂骨瓣修复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研究,并分析手术并发症。作者共用26块髂骨肌瓣、1块髂骨肌皮瓣修复18例下颌骨和8例上颌骨缺损。1例因微血管再灌注问题而导致手术失败:3例术后行组织瓣抢救,其中2例吻合口血栓形成,重新吻合血管后抢救成功;10例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皮肤麻木,3例并发切口疝,1例供区创口裂开,2例并发口鼻瘘,1例颈部创口感染,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安氏Ⅱ类骨性错畸形患者骨面型的改变情况。方法在矫治前拍摄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上,筛选出8例安氏Ⅱ类骨性错畸形患者,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矫治结束后,在同样条件下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行头影测量分析,与治疗前数值进行比较,观察骨面型的改变情况。结果直丝弓矫治对安氏Ⅱ类骨性错畸形患者的面型略有改变,但患者的深覆及深覆盖的纠正更多是由下前牙唇侧倾斜来代偿完成。结论安氏Ⅱ类骨性错畸形患者在恒牙期早期或恒牙期直接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调整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侧面型的改善程度有限,不能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26.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颌骨功能性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良好的功能恢复,是临床医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感觉功能丧失,并伴有咀嚼和吞咽功能的障碍,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即使是目前最好的骨和软组织移植技术也无法满足普通义齿修复的要求。骨内种植体的出现和应用,使得无法作活动义齿修复或修复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7.
溶骨症又称Gorham综合征,临床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自发性进行性骨溶解吸收为主要临床表现。溶骨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特别好发于5-25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可发生于单一骨骼,也可跨过关节,侵犯多个骨骼。目前认为,早期彻底切除可有效阻止病变进展。作者报告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好发部位,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8.
目的:新型钛合金Ti-24Nb-4Zr-7.9Sn(TNZS)经过阳极氧化(anodic oxidation,AD)技术处理后,分析其表面的人成骨样MG63细胞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将人成骨样MG63细胞接种于Ti-6Al-4V、TNZS、AD-TNZS表面,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OPG、RANKL mRNA的表达量.结果:人成骨样MG63细胞在AD-TNZS表面的OPGm RNA表达量有所提高,而RANKL mRNA的表达量3组材料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阳极氧化处理的TNZS钛合金可能通过影响骨保护素、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调节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平衡,从而促进种植体植入后的骨重建. 相似文献
29.
转录调控因子CBF1(RBP—Jκ)对Cbfal和Ose2元件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朝 KAWASHIMANobuyuki SAKAMOTOKei KATSUBEKen-Ichi SHINDOKentaro TAKAGIMinoru SUDAHideaki 史俊南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2):659-662
目的:探讨Notch信号转录调控因子CBF1(RBP—Jκ)对核心结合因子Cbfal基因启动子和骨钙素基因启动子区域Ose2元件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CBF1真核表达载体pCMV—Tag4/CBF1;将梯度浓度pCMV—Tag4/CBF1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共转染两成骨前体细胞系Kusa—A1和Kusa-O,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Cbfa1和Ose2元件启动子活性。结果:随CBF1浓度增加,Kusa—A1和Kusa-O细胞中Cbfa1和Ose2元件启动子活性均逐渐提高。统计分析表明:Kusa—A1细胞中1/40μg/μL实验组两启动子活性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Kusa-0细胞中1/40μg/μL实验组Ose2元件启动子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转录调控因子CBF1可以促进Cbfa1和Ose2元件启动子活性,从而可能对细胞的成骨性分化有正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0.
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又名骨软骨外生骨疣,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占良性肿瘤的20%-25%和所有骨肿瘤的10%-15%。常发生于肢体于骺端,特别是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肱骨上端最为好发。但发生于颌骨者较少。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最近收治1例左侧髁状突单发性骨软骨瘤致偏颌畸形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