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685篇
  免费   8555篇
  国内免费   8088篇
耳鼻咽喉   867篇
儿科学   1737篇
妇产科学   1149篇
基础医学   12070篇
口腔科学   2484篇
临床医学   19052篇
内科学   18086篇
皮肤病学   1095篇
神经病学   4470篇
特种医学   32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2篇
外科学   7884篇
综合类   43570篇
预防医学   8666篇
眼科学   1278篇
药学   16808篇
  238篇
中国医学   8510篇
肿瘤学   6959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632篇
  2023年   5017篇
  2022年   5795篇
  2021年   6798篇
  2020年   4762篇
  2019年   4906篇
  2018年   2458篇
  2017年   4080篇
  2016年   4505篇
  2015年   5017篇
  2014年   7065篇
  2013年   7046篇
  2012年   9058篇
  2011年   9792篇
  2010年   8621篇
  2009年   8388篇
  2008年   9154篇
  2007年   7712篇
  2006年   7085篇
  2005年   7393篇
  2004年   5804篇
  2003年   4996篇
  2002年   3857篇
  2001年   3496篇
  2000年   2773篇
  1999年   2137篇
  1998年   1703篇
  1997年   1476篇
  1996年   1316篇
  1995年   985篇
  1994年   721篇
  1993年   627篇
  1992年   577篇
  1991年   497篇
  1990年   421篇
  1989年   388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C3转化酶的体外组装及活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组装包含人C4分子的补体经典激活途径C3转化酶,并对其转化酶活性及衰变特性进行观察。方法:利用豚鼠血清功能纯C1、C2及溶血中间体EAC4^hu体外组装经典途径C3转化酶,观察不同C1、C2用量及孵育温度对C3转化酶形成和自发性衰变的影响,以及人红细胞膜抽提蛋白对C3转化酶衰变化的影响。结果:高剂量和低剂量的C1均会影响C3转化酶的形成,增加C2用量可增加C3转化酶的形成数量,C3转化酶的自发性衰变随孵育温度的升高而加速,人红细胞膜抽提蛋白可抑制C3转化酶的自发性衰变过程,结论:C1、C2用量及孵育温度是影响C3转化酶形成和自发性衰变的主要因素,体外组装的补体经典激活途径C3转化酶可应用于相关补体调控蛋白的活性检测。  相似文献   
962.
利用PCR方法,从阴离子交换蛋白1(AE1)全长cDNA中扩增出约350bp c末端cDNA片段,测序后将其克隆至pGADT7载体上,用醋酸锂法构建好的pADT7-AE1-c末端转染酵母菌HA109,观察其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获得了530bp AE1c-末端cDNA,pGADT7-AE1-c末端对酵母无毒性,不能激活检测基因,可作为酵母双杂合系统中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963.
巢式PCR方法被应用于泰国疟区(Borai)恶性疟原虫的基因分型。应用特异的等位基因引物扩增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基因的1、4变异多态区。以凝胶电泳分析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结果表明:共分别检测出恶性疟原虫6个MAD20等位基因型、4个K1和1个RO33等位基因型。在9个月的流行季节,上述虫株的等位基因频率没有明显的改变,关存在较高程度的恶性疟原虫不同等位基因株的混合感染。本文进一步阐明了巢式PCR技术在疟疾流行病学上的应用前景及优点。  相似文献   
964.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族多源性的小分子胞内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多种细胞。它在长链脂肪酸的转运、代谢调节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异常还可能与心肌肥大、心肌缺血、冠心病、急性和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以及癌症等有关。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探讨跨膜转运蛋白21(TMP21)对γ分泌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将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缺陷型KO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KO)]分为转染组(T)和对照组(C),转染组转染载有TMP21小分子干扰RNA(siRNA)的质粒,对照组转染空质粒。每组均制备包含细胞全膜蛋白的样品(T1、C1),经CHAPSO进一步溶解后超速离心制备所得纯化全膜蛋白样品(T2、C2),用γ分泌酶组分早老蛋白1(PS-1)特异性抗体免疫沉降C2或T2后获得的γ分泌酶样品(IPT2、IPC2)。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类样品中γ分泌酶重要组分TMP21、PS-1和Nicastrin(NCT)蛋白表达量;应用ELISA法检测β淀粉样肽40和β淀粉样肽42的生成总量。 结果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TMP21蛋白表达量在转染组样品IPT2中为(5294±247)ng/ml,在对照组样品IPC2中为(19110±579)n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样品中PS-1与NCT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TMP21可与PS-1共沉降。ELISA法检测显示,转染组样品IPT2与饱和浓度底物C99反应生成的β淀粉样肽40和β淀粉样肽42总量为(348±18)pg/ml,对照组样品IPC2为与饱和浓度底物C99反应生成的β淀粉样肽40和β淀粉样肽42总量为(342±18)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TMP21可能为γ分泌酶的组分之一。在TMP21蛋白低表达状态下γ分泌酶活性升高,提示TMP21为γ分泌酶的负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66.
目的 研究SAR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的免疫原性,为SARS的实验诊断和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用克隆有哺乳动物细胞密码子优化的SARS-CoV S1基因的质粒pcDNA3.1/S1或P-S1Ig转染293T细胞,用细胞的上清液纯化S1蛋白。以pcDNA3.1/S1质粒对BALB/c小鼠进行2次基因免疫,以纯化的S1蛋白进行加强免疫。用ELISA法检测小鼠抗SARS-CoV的特异性IgG抗体,并在Vero E6细胞上做体外中和实验,检测中和抗体。结果 S1蛋白诱导小鼠产生抗SARS-CoV的特异性抗体;1:1499.68稀释的S1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保护50%的细胞对1000TCID50的病毒攻击,而阴性对照血清不能保护细胞对病毒的感染。结论 SAP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具有高效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免疫反应,可望发展成为理想的SARS棘突蛋白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967.
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在胆固醇的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期研究表明StAR同样表达于肝脏组织中,通过调节胆汁酸的合成,增加胆固醇的排泄。这为脂肪肝等脂类代谢异常类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68.
报道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骨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顺行移位修复尺、桡骨骨不连,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月骨不连与骨坏死。结果:临床应用19例,随访1年,在术后3~6月均达到骨愈合和骨坏死修复,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适合邻近骨不连、骨坏死修复。  相似文献   
969.
970.
目的:构建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和幽门螺杆菌尿素膜通道蛋白(UreⅠ)融合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tB/ure Ⅰ,并初步研究融合蛋白Ct B/Ure Ⅰ的表达特性和免疫特性.方法:PCR从pUC18 ctB中克隆ctB基因,定向在pET32a(+)/ureⅠ的ureⅠ基因5'端插入ctB基因,构建ctB和ure Ⅰ双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tB/ure Ⅰ,转该质粒于E.coli BL-21(DE3),经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工程菌.IPTG诱导表达,HP-His亲和层析纯化,SDS-PAGE和Gel-Pro Analizer4分析,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用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特性.结果:工程菌含完整的ctB和ure Ⅰ基因,与相对应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在22℃,1 mmol/L IPTG诱导4 h后,重组蛋白的表达占菌体总蛋白12%,亲和层析纯化后蛋白纯度为94.3%.Western blot表明重组蛋白分别能与相应的抗体反应,该蛋白免疫小鼠后能产生相应的IgG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了能表达CtB/Ure Ⅰ蛋白的大肠杆菌表达菌株.对融合蛋白表达和纯化后,初步证明了该重组蛋白有CtB和Ure Ⅰ的双特异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为研究新型幽门螺杆菌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