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30篇
  免费   1019篇
  国内免费   728篇
耳鼻咽喉   13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62篇
口腔科学   128篇
临床医学   3816篇
内科学   4306篇
皮肤病学   227篇
神经病学   1713篇
特种医学   12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649篇
综合类   6532篇
预防医学   1198篇
眼科学   140篇
药学   2555篇
  70篇
中国医学   1493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645篇
  2022年   817篇
  2021年   841篇
  2020年   676篇
  2019年   728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671篇
  2016年   766篇
  2015年   917篇
  2014年   1539篇
  2013年   1416篇
  2012年   1750篇
  2011年   1810篇
  2010年   1574篇
  2009年   1537篇
  2008年   1571篇
  2007年   1326篇
  2006年   1204篇
  2005年   1048篇
  2004年   784篇
  2003年   550篇
  2002年   438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存在于许多生理与病理过程,如生殖过程中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胚胎着床等生理变化和肿瘤细胞的浸润与转移、炎症的发生及扩散等病理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MPs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促进血管的新生、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及表型改变、血管重塑、维持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2.
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细胞因子的表达、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基质的变化和相关酶类的表达、细胞膜受体的表达、粘附分子的表达、原癌和抗癌基因表达与基因调控,阐述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基因治疗的方向,从根本上解决病因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33.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S)作为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CAS)的新方法,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相比较,具有易操作、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点,作者就CS的现状、操作方法及并发症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60例脑梗死患,均经头颅CT证实,年龄在48~72岁之间,采用SONELINE VersaPro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增厚情况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有22例颈动脉内粥样斑块合并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占37%;全部22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病例中有19例同侧有脑梗死,占86%。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10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住我院急性脑血管病74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1例行连续纵、横切面彩色及频谱勒检查。结果:双侧颈总动脉斑块50例(47.62%);右侧颈总动脉斑块22.86%(24/105),左侧颈总动脉斑块为21.90%(23/105);右侧颈内动脉斑块为6.67%(7/105),左侧颈内动脉斑块为1.05%(1/1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窗口,彩超检查出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提示与脑血管疾病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6.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入选对象分为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SA)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时测定3组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组21例,单支病变组18例,多支病变组29例。结果冠心病患者IMT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增厚(P<0.01),且冠脉造影正常组与单支、多支病变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7.
对颈外动脉结扎后,能否通过双重血管结扎处及结扎处上下血管间形成的侧支循环吻合再通,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988年9月~1995年4月,共对9例严重顽固性老年鼻出血患者施行了颈外动脉结扎术,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51~64岁,右侧6例,左侧3例。其中有2例患者分别于颈外动脉结扎后5和7年在结扎侧鼻腔再次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138.
对于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而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一种有效的卒中预防措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经被广泛用作一种替代治疗方法。由于尚无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2种治疗方法的相对疗效,因此保护性支架血管成形术与CEA比较(stent-protected angioplasty versus carotid endarterectomy,SPACE)试验对这2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9.
滕乐群  沈晨阳 《中国卒中杂志》2007,15(10):1128-1133
颈动脉狭窄会导致患者远期认知功能下降,而既往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
置入术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术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执行能力等特定领域的
认知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中栓子的形成,术后脑血流灌注提高,以及神经代谢
水平等改变可能在机制上解释颈动脉重建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此外,围术期炎症反应,血脂水平,
以及基因易感性等都是术后远期认知功能结局的临床预测因素,以上因素对于提高颈动脉狭窄患者
的生活质量、治疗术式的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0.
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期以来,在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因冠心病死亡数约1900多万例,其中大部分在发作前都没有先兆,使得现有的诊断手段来不及派上用场,临床上有时难以预料,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这些貌似健康的患者十分重要。以前认为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是决定病情轻重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新的诊断技术的问世,最新观点认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程度是决定病情轻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